阅读
-
赤道悲鸟
阳光晒得那些捕食性动物躁动不安。太阳一出来,红钳螃蟹便躲在洞里或钻到垃圾底下。上游的居民把垃圾扔到河中,河水则像病了一般,慢慢地把垃圾带向小港湾。当炎热渐渐消退时,海滩便颤抖起来。螃蟹从石缝中纷纷爬出。它们火红的甲壳星星点点,消失在越来越浓的夜色中。黄昏的夕阳无力地照着它们的-沫。它们挤成一团,不慌不忙地向沙丘进军。植物被压倒了,螃蟹们互相踩着,爬上沙石土包。在那儿,柳树被热风削去了皮,树根缠在一起。就在到顶时,爬得最快的螃蟹滑倒了,失去控制,一直滚到底下。
-
被背叛的遗嘱
依我看来,伟大的作品只能诞生于他们所属艺术的历史中,同时参与这个历史。只有在历史中,人们才能抓住什么是新的,什么是重复的,什么是发明,什么是模仿。换言之,只有在历史中,一部作品才能作为人们得以甄别并珍重的价值而存在。对于艺术来说,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坠落在它的历史之外更可怕的了,因为它必定是坠落在再也发现不了关学价值的混沌之中。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裁”;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排除了任何同化于某种政治、某种宗教、某种意识形态、某种伦理道德、某个集体的立场;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叛、挑战。
-
邮差总敲两次门
前一天夜里,我在边境处纵身攀上了卡车。在此之前,我已在提华纳闲逛了三周,此时我已极度疲乏,一上车便躺在粗帆布下面蒙头睡着了。我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车主们在路边停了车,以便使引擎冷却下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看见一只脚从车厢里面伸了出来,于是便把我从车上扔了下来。我做了几个滑稽动作,可这一招一点不灵,也就只好收场。他们毫无表情,倒是给了我一支烟。我万般无奈,只好徒步前行以便去找点吃的。
-
伤逝
天几乎还没亮。九月了,仍像刚结束的夏季一样。街上空空荡荡的,很干净。空气还是挺清新的。太阳发白。我把车开得很慢,很谨慎。跟在我后面的一个出租车司机急了,按着喇叭赶走了我,还朝我晃了晃拳头。我没有理睬。我们绕着星形广场拐弯。有时,太阳照在安娜脸上。她眨眨眼睛,朝凝视着她的我转过头来,露出了微笑。我知道她害怕了。我也害怕。她知道这点。
-
温泉
自从盘恩非医生在昂华尔山谷的尽头发现了这股泉水——他称做盘恩非温泉——以来,当地和附近的几个地主们,胆怯的投机事业者,就打定了主意,在倭韦尔尼省的这个风景幽绝的小山谷中央,造了一所可做各种用途的大房子,能够同时供治疗和娱乐之用,房子下层出卖矿泉,淋浴和盆浴,上层呢,甜味烧酒、啤酒和音乐,自然的环境虽然荒野,却很教人快乐,随地都有很高的栗树和核桃树。
-
加倍赔偿
我驱车前往格伦代尔,替三位新卡车司机与一家酿酒公司签订了契约。此时我忽然想起了位于好莱坞地区的那份续保,因此决定往那里跑一趟。就这样,我来到了这座“死亡之宅”,最近有关它的报道屡见于报端。当我看到这座房子时,感觉并不像“死亡之宅”,它只不过是座西班牙式的房子,和加利福尼亚所有其他此类房子一样,白色的墙,红色的瓦屋顶,侧面还有个院子。房子是在斜坡上建起来的,车库位于第一层房子下面,第二层以后的房子则顺着山坡倾斜而上。于是我停下车,沿着石头台阶爬上去走到这座房子的前门。听到我的叩门声,一个仆人从门缝探出头来。
-
死恋
他用快步气冲冲地走了一程,在横冲直撞了一些行人之后,对她的愤懑转化成了悲伤和惋惜。在他一再回想了自己对她的种种谴责以后,再看着从身边走过的女人时,他又想起了她多美丽动人。和好多根本不愿承认的人一样,他也一直在做实现吹着口哨;有人极力向它扔石子,却都达不到一半的距离。但是那条哈叭狗再也不肯移动,并且用愤怒的态度向着岩石狂吠。
-
两兄弟
可是一种隐约的妒嫉,无害的兄弟对抗心情在他们之间开始苏醒了。这是兄弟姐妹之间潜在的妒嫉,在几乎不知不觉中它慢慢成长,一直到成熟,于是在婚期或者好运降到哪一位身上时就突然爆发了。他们无疑是相爱的,可是他们也互相窥伺。当让出生时,五岁的皮埃尔抱着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动物的敌视心情,看着这另一头小动物突然出现在他父母的怀里,受到他们的百般宝贝和亲热。
-
婚约
一阵刺骨呼啸的寒风迎面而至,但雷克毫不在意;他欣然迎接酷寒的侵蚀。他身旁那庄重的女人似乎浑然未觉他狂怒的情绪。她果然是安乔治的女儿。在那对丰满的酥胸下,藏着一颗跟她父亲一样冷酷而狡黠的心。她可以尽情作装无辜,扮演叛逆者的女儿,但改变不了结果。他们会结婚。雷克将牺牲他的单身贵族身份——只要能避免那会毁去他一生的羞耻,结婚只是一项小小的代价。
-
边地勋爵
「我也不乐意那样。」若兰轻挥缰绳,引导坐骑穿过哈迪恩之墙的一道裂缝。在她背後,行李马车的轮子在重担下发出嘎吱声。她的双胞胎书记官塞拉和塞凡,坐在行李和假发盒子上头,以他们的第二语言西班牙语在聊天。装满食物和水的马车殿後,十二名骑兵守卫著满载的车子;他们对於填饱肚子的兴趣胜过执行任务。士兵驻扎的位置并不重要,因为自从离开伦敦之後,他们遇上的唯一危险是在靠近诺丁安的森林。
-
漂亮朋友
他走在街上,一如当年戎马倥偬、穿着一身骑兵服的时候,不仅胸膛高高挺起,两腿也微微张开,好像刚刚跳下马鞍一样。街上行人如织,他横冲直撞地往前走着,时而碰了一行人的肩头,时而又将另一个挡道的人一把推开。他把头上那顶已经很旧的高筒礼帽往脑袋一边压了压,脚后跟走在石板地上发出嗵嗵的声响。那神气简直像是在同什么人斗气,恰似一个仪表堂堂的大兵,在他忽然告别军旅生涯而回到市井之中后,对周围的一切——行人、房屋乃至整个城市——都感到格格不入。
-
热爱生命
-
马丁·伊甸
小说男主角水手马丁·伊甸偶然来到阔人小姐露丝家,见到了从没有见到过的富丽和温馨,便爱上了露丝和她所生活的社会,决心向上攀登。他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却发现那个社会原业庸俗、浅薄而且虚伪;那位小姐也并不那么冰清玉洁。尽管后来他的作品突然风靡一时,给他带来了大量金钱和极高的荣誉,他却已经厌倦,终于自杀演出了一场耐人寻味的悲剧。
-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我们这些被大地诱惑了的人,对于某些泉水,某些树林子,某些湖沼,某些丘陵,都保存着种种多情的回忆,那固然是时常都看得见的,然而却都象许多有趣味的意外变故一样教我们动心。有时候,我们的思虑竟可以回到一座树林子里的角落上,或者一段河岸上,或者一所正在开花的果园里,虽然从前不过是在某一个高兴的日子里仅仅望见过一回。
-
我们的心
安德烈-玛里奥快三十七岁了,是个没有职业的单身汉,然而又是个足以随心所欲过日子的有钱人;他常旅游,并且收藏了一批不错的现代画和小古玩,算得上一个有风趣的人,有些儿好幻想,也有点儿孤僻,有点儿任性,也有点儿倨傲,离群索居主要是由于骄傲而不是由于害羞。他天赋很高,很精明但是很懒散,什么都能弄懂,而且本来也许能干成很多事,却满足于过旁观者的日子,或者毋宁说当个业余爱好者。
-
高危地带
1989年冬天,一种源于中非雨林地带的致命传染性病毒埃博拉突然在华盛顿近郊爆发。它的罕见与致命令人不寒而栗,来势不可阻挡,而且无法治愈。在短短的时间内,90%的感染者都无一例外地死亡。一支由军队和科学家组成的小分队,被秘密源去平息这场病毒传染带来的动乱,但病毒依旧蔓延,如果找不到遏制措施,整个小镇都将从地球上消失……本书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揭露了一蟹即发的病毒危机,读来令人毛骨悚然。由于热带雨林摧毁,原本生长在雨林中的各种致使病毒推动了屏障,开始报复性地四处蔓延,一旦被感染便无药可治,只有死路一条,而且死状可怖。丛林中的致命病毒,携带高危传染源的人体炸弹、冒死阻截病毒侵袭的科学家……
-
相继死去的人
著名的科学家斯马戈林院士曾经住在这里。不过,这是老早以前的事了。死者叶卡捷琳娜-维涅迪克托芙娜-阿尼斯科维茨是她的女儿,她一生嫁过三次人,改过三次姓,但是没有挪过住所。在这幢楼里,她大概比所有其他住户住的时间都长。只有她的住房是单独的,其他的房间随着经常变迁的住户早就变成了公房。有的人分到或者是买到新住房搬走了。有的人是同亲戚或者别的夫妇换了房子。房门上扎满了各色门铃按钮和写着姓名的纸片,而叶卡捷琳娜的房间门上只有一个门铃和一个漂亮的金属牌,上书“院士B.B.斯马戈林”。
-
不要阻挠刽子手
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科诺瓦洛夫身穿将军制服,高大魁伟。他站了起来,离开办公桌,在他那宽敞的办公室里不慌不忙地来回踱起步来。和他交谈的那个人坐在圈椅上,跷着二郎腿,两手自然地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显得心平气和,信心十足。但是,安东-安德烈那维奇-米纳耶夫的内心却十分紧张,神经像绷紧的琴弦,尽管他不是在同对手谈判,也不是在同上司交谈,而是同自己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交谈。是的,他是来找朋友帮忙的,因为毕竟是大学同学……再说,他和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科诺瓦洛夫的军衔级别相同,职务相同,只是工作的单位不同……
-
茴香酒店
海水轻抚着海岸,阳光慵懒地沉睡于田间,骄傲的向日葵与百里香在微风中热恋,骄阳的赤金、薰衣草的绛紫、地中海的湛蓝,交织着普罗旺斯迷醉的一夜桃红……在夏日午后的浅酌与微醺中,时光也裹足不前,那些滚动在舌尖上的人生际遇,与茴香酒的温柔甘醇一起,顺水推舟地,将人生带入缠绵。广告公司的主管、能干的管家与典型的法国美女,共同开办了这家茴香酒店,在纯朴的普罗旺斯,有着浓浓的酒香、悠闲的氛围以有浪漫的爱情。但是一桩天衣无缝的盗窃案、一件蓄谋已久的绑架案,却破坏了原有的浪漫……
-
科隆巴
181×年10月初旬,英国军队里的杰出军官,爱尔兰籍的上校托马斯-内维尔爵士,从意大利旅游归来,带着女儿到达马赛,住进博沃旅馆。一般狂热的旅客对旅游地的赞不绝口产生了反作用,时至今天就有许多旅游者为了显得与众不同,都信奉贺拉斯的那句话:“毋赞美任何事物”,对一切都不应表示惊讶。上校的独生女儿莉迪亚小姐就是这类不惊讶的旅客之一。她觉得《耶稣变容》平淡无奇。正在喷发的维苏威火山并不比伯明翰的工厂烟囱更壮观。总之,她对意大利最大的不满是这个国家缺乏地方色彩,缺少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