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六三六年(贞观十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历史。隋书的帝纪、列传和其他四朝史同时完成,合称「五代史」。
《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隋书》志包括梁陈齐周隋五朝制度,分段叙述。
现行《隋书》共八十五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纪传部分,由魏徵主编,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另一部分为史志部分,始修于贞观十五年(641年),成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是由长孙无忌监修的。 《隋书》的修史水平是较高的。一是因为当时唐朝集中了一大批有才之士:先后参加编写的孔颖达、许敬宗、于志宁皆名列贞观时期著名的“十八学士”之列;颜师古是当时名垂一时的经史大师;负责修撰天文、律历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这样,《隋书》的修撰,便得到了学术上的保证。二是因为修史当时离亡隋时间较近,有不少隋朝的史料尚可资证。如隋人王劭撰的《隋书》八十卷,便保存着许多隋王朝的诏策。此外,当时也还存有数十卷《开皇起居注》等。更重要的是,唐贞观时离隋炀帝时不过二十余年,有许多隋朝遗老仍健在于世,可以通过访查直补史事。《旧唐书·孙思》便载:“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说明修《隋书》时,史官们曾访问过不少人。还有不少修史的作者本人就在隋朝生活过,有着亲身的经历,因而史实也就较为准确。三是作为主编的魏徵,历史上素称谏臣,号为“良史”,他主编修史时一般能坚持据事直书,不像后代史书的一些纪传有那么多的忌讳。
书籍目录
- 卷一 帝纪第一
- 卷二 帝纪第二
- 卷三 帝纪第三
- 卷四 帝纪第四
- 卷五 帝纪第五
- 卷六 志第一
- 卷七 志第二
- 卷八 志第三
- 卷九 志第四
- 卷十 志第五
- 卷十一 志第六
- 卷十二 志第七
- 卷十三 志第八
- 卷十四 志第九
- 卷十五 志第十
- 卷十六 志第十一
- 卷十七 志第十二
- 卷十八 志第十三
- 卷十九 志第十四
- 卷二十 志第十五
- 卷二十一 志第十六
- 卷二十二 志第十七
- 卷二十三 志第十八
- 卷二十四 志第十九
- 卷二十五 志第二十
-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 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
- 卷二十九 志二十四
-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 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
-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
- 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
- 卷三十六 列传第一
-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
-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
- 卷三十九 列传第四
- 卷四十 列传第五
- 卷四十一 列传第六
-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七
- 卷四十三 列传第八
- 卷四十四 列传第九
- 卷四十五 列传第十
- 卷四十六 列传第十一
- 卷四十七 列传第十二
- 卷四十八 列传第十三
- 卷四十九 列传第十四
- 卷五十 列传第十五
-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六
- 卷五十二 列传第十七
- 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八
- 卷五十四 列传第十九
- 卷五十五 列传第二十
- 卷五十六 列传第二十一
- 卷五十七 列传第二十二
- 卷五十八 列传第二十三
- 卷五十九 列传第二十四
- 卷六十 列传第二十五
- 卷六十一 列传第二十六
-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二十七
- 卷六十三 列传第二十八
-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九
- 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
- 卷六十六 列传第三十一
- 卷六十七 列传第三十二
- 卷六十八 列传第三十三
- 卷六十九 列传第三十四
- 卷七十 列传第三十五
- 卷七十一 列传第三十六
- 卷七十二 列传第三十七
- 卷七十三 列传第三十八
- 卷七十四 列传第三十九
- 卷七十五 列传第四十
- 卷七十六 列传第四十一
- 卷七十七 列传第四十二
- 卷七十八 列传第四十三
- 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四
- 卷八十 列传第四十五
- 卷八十一 列传第四十六
- 卷八十二 列传第四十七
- 卷八十三 列传第四十八
- 卷八十四 列传第四十九
-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
- 附录 宋本原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