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汉族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 。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学批评则包括评论史事、研讨史籍得失、考订史事正误异同等。由于《史通》总结唐以前史学的全部问题,因而拥有极高史学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的编著时间始于唐代武后长安二年,至唐中宗景龙四年成书,花了九年时间。
《史通》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在北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前已佚,全书今存四十九篇。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史通》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认为这两种体裁不可偏废,而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它对纪传体史书的各部分体例,如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论赞、序例、题目等,作了全面而详尽的分析,对编写史书的方法和技巧也多有论述,这在中国史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它认为,“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主张对当时各种“杂史”应分别其短长而有所选择,对以往各种记载中存在的“异辞疑事,学者宜善思之”。关于作史原则,《史通》鲜明地提出坚持直书,反对曲笔;其《直书》、《曲笔》两篇,在认识上把中国史学的直笔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展了。外篇的《史官建置》是一篇简要的史官制度史;《古今正史》叙述历代史书源流,间或也有一些评论;《疑古》、《惑经》承王充《论衡》的《问孔》、《刺孟》之余绪,对古代史事和儒家经典提出一些疑问,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的严肃态度和批判精神;《杂说》等篇本是读史札记,涉及到以往史家、史书的得失,有的地方也反映出作者在哲学思想上的见解和倾向。《史通》对史学工作也有一些论述。如它把史学家的工作分为三个等第:一是敢于奋笔直书,彰善贬恶,如董狐、南史;二是善于编次史书,传为不朽,如左丘明、司马迁;三是具有高才博学,名重一时,如周代的史佚、楚国的倚相。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论点。史学,是历史知识;史识,是历史见解;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三长”必须
书籍目录
- 原序
- 内篇 六家第一
- 内篇 二体第二
- 内篇 载言第三
- 内篇 本纪第四
- 内篇 世家第五
- 内篇 列传第六
- 内篇 表历第七
- 内篇 书志第八
- 内篇 论赞第九
- 内篇 序例第十
- 内篇 题目第十一
- 内篇 断限第十二
- 内篇 编次第十三
- 内篇 称谓第十四
- 内篇 采撰第十五
- 内篇 载文第十六
- 内篇 补注第十七
- 内篇 因习第十八
- 内篇 邑里第十九
- 内篇 言语第二十
- 内篇 浮词第二十一
- 内篇 叙事第二十二
- 内篇 品藻第二十三
- 内篇 直书第二十四
- 内篇 曲笔第二十五
- 内篇 鉴识第二十六
- 内篇 探赜第二十七
- 内篇 摸拟第二十八
- 内篇 书事第二十九
- 内篇 人物第三十
- 内篇 覈才第三十一
- 内篇 序传第三十二
- 内篇 烦省第三十三
- 内篇 杂述第三十四
- 内篇 辨职第三十五
- 内篇 自叙第三十六
- 外篇 史官建置第一
- 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
- 外篇 疑古第三
- 外篇 惑经第四
- 外篇 申左第五
- 外篇 点繁第六
- 外篇 杂说上第七
- 外篇 杂说中第八
- 外篇 杂说下第九
- 外篇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
- 外篇 汉书五行志杂驳第十一
- 外篇 暗惑第十二
- 外篇 忤时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