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占三分之一,《蜀书》只占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而关于蜀汉的史作阙如,而且蜀汉也不像魏、吴二国设有史官,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慎重地选择取材之源。这虽然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其进行删改后,成为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但是这个只是演义,大部分并不真实。
&n
书籍目录
- 陈寿简介
-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
- 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
- 卷三 魏书三 明帝纪
- 卷四 魏书四 三少帝纪
- 卷五 魏书五 后妃传第
- 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
- 卷七 魏书七 吕布(张邈)臧洪传
- 卷八 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
- 卷九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
- 卷十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
- 卷十一 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 卷十二 魏书十二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 卷十三 魏书十三 钟繇华歆王朗传
- 卷十四 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
- 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 卷十六 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
- 卷十七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 卷十八 魏书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 卷十九 魏书十九 任城陈萧王传
- 卷二十 魏书二十 武文世王公传
- 卷二十一 魏书二十一 王卫二刘傅传
- 卷二十二 魏书二十二 桓二陈徐卫卢传
- 卷二十三 魏书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
- 卷二十四 魏书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
- 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 卷二十六 魏书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
- 卷二十七 魏书二十七 徐胡二王传
- 卷二十八 魏书二十八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
- 卷二十九 魏书二十九 方技传
- 卷三十 魏书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
- 卷三十一 蜀书一 刘二牧传
-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
- 卷三十三 蜀书三 后主传
- 卷三十四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
- 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
-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
- 卷三十七 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
- 卷三十八 蜀书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
- 卷三十九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
- 卷四十 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 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
- 卷四十二 蜀书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 卷四十三 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
- 卷四十四 蜀书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
- 卷四十五 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
- 卷四十六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
- 卷四十七 吴书二 吴主传
- 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
- 卷四十九 吴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 卷五十 吴书五 妃嫔传
- 卷五十一 吴书六 宗室传
- 卷五十二 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
- 卷五十三 吴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
- 卷五十四 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
- 卷五十五 吴书十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 卷五十六 吴书十一 硃治硃然吕范硃桓传
- 卷五十七 吴书十二 虞陆张骆陆吾硃传
- 卷五十八 吴书十三 陆逊传
- 卷五十九 吴书十四 吴主五子传
- 卷六十 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锺离传
- 卷六十一 吴书十六 潘濬陆凯传
- 卷六十二 吴书十七 是仪胡综传
- 卷六十三 吴书十八 吴范刘惇赵达传
- 卷六十四 吴书十九 诸葛滕二孙濮阳传
- 卷六十五 吴书二十 王楼贺韦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