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金匮要略》[1] 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伤寒杂病论》历经传抄失真失散,伤寒部分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形成《伤寒论》一书,当时杂病部分失传。
《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于翰林院书库,书简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该书已经由学苑出版社编辑出版并发行。
《金匮要略》3卷25篇,第2篇至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证脉治,论述精要,为读者提供了辩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书中重点论述了内科病证,诸如痉、湿、、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血、下血、胸满、吐血、呕吐哕、下利等40多种。同时还论述外科、伤科如痈肿、肠痈、浸淫疮、刀斧伤等病证。此外,设有女科病证的专篇论述。该书以疾病分篇,论述每种病证的不同症型和不同阶段的治疗,以及“同
书籍目录
- 金匮要略方论序
- 卷上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 卷上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 卷上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 卷上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 卷上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卷上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卷上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 卷上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卷上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卷中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 卷中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卷中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卷中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卷中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卷中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 卷中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 卷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卷中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 卷下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 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 卷下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 卷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卷下 杂疗方第二十三
- 卷下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 卷下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