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著导读
-
稀奇的经验
-
约翰·克里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
名利场
聪明漂亮的利蓓加出身于贫穷的画师家庭,从小父母双亡,在平克顿女子学校受尽歧视。离校后她凭着美貌和机智,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通过投机和冒险,力图挤进上流社会。几经坎坷,几度荣辱,在英国社会的名利场中,她最终还是默默无闻地度日。围绕利蓓加,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爱米丽亚、乔治、罗登、乔瑟夫、克劳莱小姐、都宾等人物的形象。原作副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这里的人物不是简单化的或好或坏,他们都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活动。利蓓加已成为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一个女冒险家的典型。
-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
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在尘封了60年后终于面世。拉贝,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商务代表,在中国工作了30年。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在呼啸的枪炮声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载了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日记所展示的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以及拉贝先生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都将使今天的中国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深刻地思考未来。
-
望乡
《望乡》原名《山打根八番娼馆》,属于社会性非文学类作品。描述研究亚洲女性史的圭子,为了调查海外卖春的情形,而到当年输出卖春妇最多的九州岛原及天草采访。本书通过描写一个海外卖春妇的一生,来看明治时期的日本女性史,另外也尝试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现代史,并以这不幸的、没有人性的近代女性悲史,严厉地控诉日本军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罪恶。
-
荆棘鸟
长篇小说《荆棘鸟》自1977年问世以后,不仅走红美国,与《教父》同为美国十大畅销书;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国际畅销书”,先后改编成电影,拍成电视连续剧,管制成盒带,是整个80年代最佳畅销书之一,而且一直有读者请求作者为之作续。前不久,作者应有关方面之邀与作曲家合作,亲自将之改编成面向德语观众的音乐剧.时至今日,虽20几年过去,《荆棘鸟》的美丽依然不衰,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原作,仍打动亿万读者的心。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位读者说:“我有几本时常重温的书,《荆棘鸟》就是其中之一。且以为,他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堪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比肩。我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
-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小说中的主人公哈克对黑奴富有同情心,但又受到宗教的欺骗宣传和种族歧视思想的毒害,因此经常被一个“道德”难题所困扰,根据当时的法律,他应该帮助追捕逃亡在外的黑权,并把他送还给他的“主人”;但是在他心目中吉姆始终是一个人,而不是一样“东西”,是人就应该享受人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温饱、正常的家庭生活等,哈克反复思索着这个问题,最后决心帮助吉姆逃走,哪怕是“下地狱”也义无返顾。作者又把黑奴吉姆塑造成一个品德高尚、富有人格尊严的正面人物,他虽然没有文化,有时候十分“愚昧”、迷信,但是勇敢坚强,忠诚老实,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不甘心当奴隶,敢于反抗奴役,追求自由。汤姆负伤后,他又甘愿冒着失去刚获得的人身自由的危险,留下来照顾汤姆。作者热情地讴歌一个卑贱的黑奴的优秀品质,正是对种族主义者所鼓吹的“白人优越论”的严正批判,对鼓励种族歧视、美化蓄奴制的“文明”社会的公开挑战,在哈克和吉姆这两个人物身上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和民主思想的光辉,从而使这部作品的思想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当时哈德莱堡是四里八乡最诚实、最正直的一个镇子。它把这种从没有污点的名望一直保持了三辈儿,并且以此为荣,把这种名望看得重于它拥有的其他一切。这种自豪感是如此强烈,保持这种荣誉的愿望是如此迫切,以至于镇子里的婴儿在摇篮里就开始接受诚实信念的熏陶,而且,这一类的教诲还要作为主要内容,在以后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贯穿始终。另外,在整个发育期里,青年人要与一切诱惑彻底隔绝,这样,他们的诚实就能够利用一点一滴的机会变得坚定而牢固,成为他们的主心骨。
-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作者把本书取名为《最后的莫希干人》,有着令人心酸的悲哀音调。正直、勇敢的莫希干人恩卡斯和美丽善良的科拉之死,也不无更深的寓意;随着他们的死去,他们心灵上的那种美德和纯洁的感情也消亡了,留下的只是笼罩在美洲大地上的那些贪婪、残暴的恶意和邪念。库柏一向以描写惊险场面和自然景物见称。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他充分利用蕴藏着不可知的威胁的浓密森林,以及神秘莫测的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来渲染浪漫色彩。在他的笔下,印第安人出没的森林和草原,都被赋予瑰丽的色彩。本书结构复杂精巧,内容紧张生动,故事情节悬念重重,人物命运瞬间万变,步步深入,引人入胜。这也是本书一百多年来得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九九三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根据本书新拍摄的同名电影巨片,在世界影坛引起轰动,并获得同年奥斯卡奖提名,这也说明,库柏的作品在当代人中依然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