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
和萧中庶直石头诗
《和萧中庶直石头诗》是一首南北朝时期诗歌,作者是谢朓。该诗文美风清,字字珠玑。
-
和王长史卧病诗
《和王长史卧病诗》为南北朝诗人谢眺作品,作者可谓身病文犹健,四海羡一人。
-
和何议曹郊游诗
《和何议曹郊游诗》是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之一,共两首。
-
和刘西曹望海台诗
《和刘西曹望海台诗》 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谢朓 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是一首和朋友观海有感的诗作,此诗一共10句,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诗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诗》为南北朝诗人谢眺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十句,二句一个层次。由写景起,到以景抒情,到议论时政,到言志,最后劝勉。层层推进,委宛曲折,由隐而显。劝勉为一篇主旨。
诗人从自己由建康跨马出郊春游写起。“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二句,把京城建康写得非常美丽。“丽”、“跨”二字为点睛之笔。首句如只是“春城”、“白日”二语,虽是写景,但总显得孤零无依,而且见不出其鲜明生动。春城也可能是风雨如晦;白日也可能是烈炎可畏。着一“丽”字,春城便明媚景象全出,而白日则更显得光彩绚烂可掬。“阿阁”,指檐宇屈曲翘起的楼阁。“层楼”,指多层高楼。中间着一“跨”字,便把两者写活,似觉阿阁与层楼彼此互欲超越而在争胜斗奇,景色既壮观,又活跃。这两句写静景,静中见动。接下来“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二句写城外动景。建康位于长江东南岸,诗人跨马出城,走近江边,面对滚滚东流的苍茫江水,顿觉心潮起伏,忧思难收。“忽”,形容水流之急。“悠悠”,忧思的样子。急速东流的江水,既苍茫复渺渺,景色一片迷惘。实为下句写诗人马上忧思作陪衬,含蓄而具体地展现了诗人忧思之深沉而无限。至此,读者自然会问:诗人的忧思自何而来?又何来之多?下面二句作答:一是“京洛多尘雾”,一是“淮济未安流”。洛阳为古代名都,此处借“京洛”指当时京都建康。这里的“尘雾”,并非实指空间的灰尘和雾气,而是暗指朝廷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对皇权的控制所进行的殊死搏斗。古代一般以在朝廷做官为荣。江孝嗣苦于边境的戍守生涯,自然也羡慕朝官。诗人对此提出劝告道:建康虽是“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看上去煞是美丽,其实乃是“尘雾”极多。处身其间不但宏图难展,而且吉凶不卜。“淮”水和“济”水,都在当时南朝的北部边境。江孝嗣戍守所在,正临近济水。“淮济”流水“未安”,实喻边境战事不息。边境来安,正是有志之士杀敌安边,报国立功的天赐良机。诗人自知自己位卑言微,无能廓清京洛尘雾,但有志于边境淮济的“安流”事业。故紧接下来,笔锋顺势一转,抒写自己的抱负:“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这二句是化自曹植《杂诗》其五:“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诗句。“轻舟”,指途径。这两句意思是说:当前国家多难,我岂不想脱离这“多尘雾”的京城,仗剑奔赴边境以杀敌立功报国啊!可惜我没有实现我志愿的途径啊!听来是诗人自抒怀抱,自叹报国无门,其实它的潜台词是 -
和宋记室省中诗
《和宋记室省中诗》此诗结构上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的特征非常鲜明。这也是谢朓诗歌的一个比较显明的特征。但此诗由于未能将二者完美结合起来,所以前后之间的衔接略感生硬,意脉贯通稍欠圆润。尤其是后半部分造语不免有艰深之感,命意亦有重复之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诗的完美性,造成了有佳句而无完篇的缺憾。《文选》入选谢朓诗数十首,偏偏没选这一首,原因大概亦正在此。钟嵘曾评谢朓诗“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善自发诗端,而末篇多踬”(《诗品》卷中),以论此诗,可谓切中肯綮。谢朓与钟嵘在诗论上有较深的交往,钟嵘此言,堪称知友之言。
-
和沈祭酒行园诗
《和沈祭酒行园诗》为南北朝诗人谢眺作品。清淮左长薄。荒径隐高蓬。南北朝文工风健,实为盛唐文化之基。
-
奉和随王殿下诗
《奉和随王殿下诗》是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之一,共十六首。
-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 作者谢朓 ,是南北朝的一部诗词。
-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朓所作诗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