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3年第10期
哑石诗八首
作者:佚名
字体: 【大 中 小】
诗观:风顺着自己的意思吹。你就听见了风的声音。
这是一个有独特思想力的诗人,思想的力度使他的诗有别于时尚的种种流派。重要的是他的诗歌资源来自于他时世界的发现。这些发现,成为他诗歌贝壳中的珍珠,常给人以惊讶和欣喜。
不足之处是过于密置的意象,给一般读者造成阅读的艰涩。
——叶延滨华文青年诗人奖特别栏目获奖青年诗人诗选哑石
诗观:风顺着自己的意思吹,你就听见了风的声音。 作品营造出一种人的灵魂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幻美境界,感觉敏锐,体察深入、细微,诗意盎然。《青城诗章》一批短诗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韩作荣
有的诗歌作品引领人们进入某种境界,它与自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但又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诗人同其他的艺术家一样,用语言创追它,并呈现给人们.让我们进入其中。这是我读哑石作品时所感受到的。
——林莽‘ 哑石喜欢坐守在山谷的石屋里构建自己的“诗歌宫殿”,因此他比别的人更看得清山水的神秘、恻隐、真实、内在。由于诗人内心特有的固执和厚重,诗里的一草一木,一溪一石,一片月华,一缕阳光都完全摆脱了陶氏悠然情调的笼罩,而“埋在肉里”。这样的写作需要胆量、才华,需要“一种秘密布置的精心”。
——梁平
哑石的诗追求固有的诗意,感觉中他的诗密度很大,没有缝隙,这么写也许有他的道理。
——郁葱《青城诗章》一批短诗有张力、耐读,其音步考究,阅读时有一股形式美感,是一纽优秀的现代诗。另两组诗相对弱一些。这是把他放在刘春后的理由。
——子川
哑 石
诗八首
数 数
据说 恒河之沙多得难以记数
在有着细微触感的风鸣中
我瞥见小小的落日。确实
我有些呆笨看不清落日背后的可能:
假如在熙攘的人群中数数
我只能指出:你,我,他然后
便是“许多,许多……”
而每个孩童 总认为沙粒是可数的
一如丛林中老虎燃烧的金色花纹。
“她柔软的心 能坦然接受无限。”
有一回 我三岁的女儿
。
说她梦见了巨人 与天上星星一样多
似乎整个宇宙都没有一丝阴影
那时我真感到羞愧
不敢询问女儿是怎样记数这一切的
(像弯弯指头那么简单、确定?)
落曰下 我拖着肮脏的身躯散步
感到自己的能力极其有限
甚至看不清一粒金色的沙……或许
我只能好好地去爱一个人
而不是更多……譬如你,我,他
譬如那一直默默庇护你的人
……她有时是你的女儿
更多的时候她是血液苦苦哀求的声音……
满月之夜
现在 我不能说理解了山谷
理解了她花瓣般随风舒展的自由
满月之夜灌木丛中瓢虫飞舞
如粒粒火星 散落于山谷湿润的皱褶
有人说:“满月会引发一种野蛮的雪……”
我想这是个简朴的真理:在今夜
在凛冽的沉寂压弯我石屋的时候。
而树枝阴影由窗口潜入清脆地
使我珍爱的橡木书桌一点点炸裂
(从光滑暗红的肘边到粗糙的远端)
曾经 我晾晒它 于盈盈满月下
希望它能孕育深沉的、细浪翻卷的
血液 一如我被长天唤醒的肉体
游荡于空谷 听山色暗中沛然流泻
花 园
我无法谈论一群人中的
那个人这是我
深刻的悲哀;我无法
同时谈论假山和它阔大的阴影
它的偏执、阴凉
地在风中欲言又止的手指、心;
可以肯定的是
这是一座咏唱得昏热的花园
是人世间辽远而朦胧的
黄昏;你不再是你
目送眼前这片低矮的事物
垒埃轻轻粗黑
方佛慈悲的整体在尖叫:
人溶于空茫腰肢
净静开合着浸满热泪的群星!
草 稿
在一本用旧的草稿簿上
我找到一页白纸。我想在上面
商议迎接沐风而至的新来者 、
就像镜子迎接那张光芒四射的脸。
曾有数次我被月色惊起
曾有数次 我被月色惊起
那沉沉压在身上的粘稠而模糊的
喘息是一头无辜之兽的喘息
它在不为人知的黑暗中诞生
耸着肩 双爪陷进我蝉翼般的胸骨里
而今我醒来感到钻石一样的月光
会倏然洞穿身边裸露、颠摇的一切
它会化为青烟?或隐着形不肯离去?
总有一天我会看清它的面目
如认识自己。还是到月色澄朗的外面去吧
散步、细细思忖每一卑微的事物
且把它作为漫漫睡眠的永久秘密——
而当我再一次睡去 月亮沉落
它 已是暗里与天边曦光细密的结合体。
哑 石,1966年生。 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现执教于西南财经大学。1990年开始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