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3年第11期

圣 野等

作者:佚名

字体: 【


  圣野二首
  欢迎小雨点
  来一点
  不要太少
  来一点
  不要太多
  来一点
  小蘑菇撑着小伞等来
  一点
  荷叶站出水面来等
  小水塘笑了
  一点一个笑涡
  小野菊笑了
  一点敬一个礼
   (原载《小朋友》903期[1948.7.29))
  
  手 套
  一只手套不见了
  另一只手套哭了
  不知藏在袋里好
  还是戴在手上好
  觉得
  非常的冷清
  
  (原载《诗刊》1991年第5期)
  
  [作者简介]圣野,1922年
  2月生,浙江东阳市人,中国作家
  协会会员。出版过六十多种诗文
  集,由他主编的诗丛或文丛也有十
  多种。
  
  任溶溶一首
  
  一支乱七八糟的歌
  
  我这真叫自作自受:
  送个口琴给这小妞。
  我姐姐的这个女儿,
  今年三岁零两个月。
  她拿着我这个口琴,
  从早到晚吹个不停。
  “多——咪”,
  
  “咪——多”,
  “多——咪”,
  
  “咪——多”,
  我给吵得直捂耳朵。
  可她“独奏”还不算数,
  竟然拉我参加节目。
  “唱个歌吧,好小舅舅,
  
  我来给你口琴伴奏。
  
  一个人吹,一个人唱,
  电视
  上面就是这样!”
  “你呀,”我真气得火冒,
  “口琴吹得乱七八糟!”
  别说这小妞不懂事,
  竟也懂得不好意思。
  她低下头,抬起眼睛求我,
  很轻、很轻、很轻地说:
  “我吹乱七八糟的口琴,
  你就唱支乱七八糟的歌!”
  瞧她多甜,像个天使,
  你说说我怎好推辞?
  唱吧,有人请我唱歌,
  我这辈子还没有过。
  “多——咪”,
   “咪——多”,
  
  “多——咪”,
  
  “咪——多”,
  我跟着这“琴声”唱歌。
  她使劲地吹啊吹啊,
  越吹她的劲头越大。
  我也唱了
   ——不,叫了——
  
  半天的歌。
   不知唱了
   ——不,叫了——
  
  一些什么。
  一直唱到妈妈回家:
  “乱七八糟,你们干吗?”
  小不点儿盯着我瞧,
  我看看她,偷偷地笑。
  能够欣赏这个节目的,
  恐怕只有我们两个。
  不错,
  
  是支乱七八糟的歌,
  不过唱得实在快活。
  (选自《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
  
  [作者简介]任溶溶,原名
  任以奇,广东鹤山人,1923年5月
  生于上海。早年参加文字改革工
  作,后从事翻译和儿童文学创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
  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小说《我是个
  美国黑人孩子》,童话《没头脑和不
  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
  情》、《给巨人的书》等多种。
  
  
  鲁兵一首
  
  小猪奴尼
  
  一只小猪
  叫作奴尼。
  妈妈说:“奴尼,奴尼,
  你多脏呀,快来洗洗。”
  奴尼说:“妈妈,妈妈,
  我不洗,我不要洗。”
  妈妈挺生气,
  来追奴尼。
  奴尼真顽皮,
   逃东逃西。
  逃呀,逃呀,
  扑通,掉进泥坑里。
  泥坑里面
  尽是烂泥。
  奴尼又翻筋斗又打滚,
  玩了半天才爬起。
  一摇一摆回家去,
  吓得妈妈打了个大喷嚏。
  “哈欠——
  你是谁?我不认得你。”
  “妈妈,妈妈,
  我是奴尼。”
  “不是,不是,
  你不是奴尼。”
  “是的,是的,
  我真的是奴尼。”
  “出去,出去!”
  妈妈发了脾气。
  “你再不出去,
  我可不会饶你。”
  “扫把扫你,畚箕畚你,
  当作垃圾倒了你。”
  奴尼吓得逃呀逃,
  逃出两里地。
  路上碰见羊姐姐,
  她织的毛农真美丽。
  “走开,走开,
  别碰我的新毛衣。”
  路上碰见猫妈妈,
  她带着孩子在游戏。
  “走开,走开,
  别吓坏我的小猫咪。”
  最后碰见牛婶婶,
  她在吊水洗大衣。
  “哎呀,哎呀,
  哪来这么个脏东西?”
  “快来,快来,
  给你冲一冲,给你洗一洗。”
  冲呀冲,
  洗呀洗……
  井水用了一百桶,
  肥皂泡泡满天飞。
  洗掉烂泥,
  是个奴尼。
  奴尼回家去,
  妈妈真欢喜。
  “奴尼,奴尼,
  你几时学会了自己洗?”
  奴尼,奴尼,
  鼻子翘翘,眼睛眯眯。
  “妈妈,妈妈,
  明天我学会自己洗。”
  (选自《小猪奴尼》,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3年版)
  
  [作者简介]鲁兵,1924年
  出生于浙江金华。大学二年级时参
  与《中国儿童时报》编辑工作,开始
  创作诗歌、童话等儿童作品,即以
  此为终身事业。
  
  
  张继楼二首
  
  一张国画占垛墙
  
  天天盼,夜夜望,
  盼望大桥跨过江,
  今天大桥通车了,
  要给大桥画张像。
  江面宽,大桥长,
  一眼望去几里长,
  小小画册画不下,
  急得心里直发慌。
  你也想,我也想,
  人多想出好主张,
  一人只画一孔桥,
  接在一起长又长。
  桥也长,画也长,
  一张图画占垛墙。
  
  (原载《小朋友》1960年第5期)
  
  上课的钟儿在敲
  
  开学了,开学了,
  上课的钟儿在敲。
  走进这窗明几净的教室,
  怎能不使我心儿急急地跳。
  这里曾驻过抗灾的解放军叔叔,
  在学校吃饭、休息、睡觉……
  为保证我们按时开学上课,
  他们搬出学校,匆匆走了。
  开学了,开学了,
  上课的钟儿在敲。
  走进刚刚退水的教室,
  脚下的地板还不太干燥。
  看一看四周的墙上,
  刻着一条刺目的道道。
  那是可怕的洪魔,
  留下的罪证一条。
  开学了,开学了,
  上课的钟儿在敲。
  (原载1998年10月13日《少年报》,被
  收入《1949—1999·中国当代儿童文
  学作品精选》)
  [作者简介]张继楼,1926年
  7月生于“陶都”江苏宜兴。由于幼
  年时受母亲口传心授江南童谣、民
  间故事熏陶,和当了三年“孩子王”
  (小学教师)。虽然从五十年代就担
  任成人文学杂志编辑,但在文学创
  作的十字路口,毅然选择了儿童文
  学。从1956年开始,用编辑工作的
  业余时间,写儿歌、童诗。七十年代
  起,也写童话、故事、童话诗,偶尔也
  写儿童剧、评论,虽年过70,仍不改
  初衷,愿为孩子写到停止呼吸。
  
  
   于之一首
  
  礼物
  
  海浪像顽皮的孩子,
  临走把美丽的贝壳,
  丢得满地都是——
  蓝得像平静的水波,
  绿得像海藻,
  红得像珊瑚。
  你说这是天上的虹,
  碎成了薄片?
  你说这是点点浪花
  成了花瓣?
  不,都猜错了,都猜错了!
  这是海里的小仙人
  采集了水波、海藻、珊瑚……
  捏成这些小玩意儿,
  送给陆地上的孩子们。
  (选自《给海边的孩子》少年儿童出版
  
  社1957年版)
  
  [作者简介]于之,原名王
  裕之,1927年7月出生,上海人。
  1950年始在《青岛日报》、《人民文
  学》诸报刊发表诗歌、歌词、儿童
  
  诗、儿歌、童话、剧本、诗评等。通英
  语、俄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
  《萌芽》杂志社诗歌组长、上海歌剧
  院编剧、上海乐团专业创作、《上海
  歌声》编委、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会
  长、《海风》词报主编等职。
  
  
  田地一首
  
  祖国的春天
  
  春天,
  她像一个美丽、幸福的小姑娘
  快乐地走遍了
  祖国每一个地方。
  她走过田野,
  百花跟着她的脚步开放;
  蚕豆和麦苗伸直了腰,
  油菜花发出了耀眼的金光;
  马拉着步犁飞跑,
  翻起黑油油的土壤……
  她走过河流,
  河流就大声地歌唱;
  它汇合了山泉和小溪,
  一路滚起银色的波浪;
  它流过一道道水闸,
  冲向那蓝色的海洋……
  她走过草原,
  草芽散发着清香;
  牧人吹起快乐的笛子,
  催赶着一群群牛羊;
  肥马在池边饮水,
  池中微波在荡漾……
  她走过山冈,
  森林伸直了臂膀;
  山顶的积雪溶化了,
  雪水流得哗哗响;
  地质勘探队的小红旗,
  在半山中移动着,随风飘扬
  她走过村庄,
  打开了家家户户的门窗;
  阳光温暖地照射着,
  喜鹊在屋顶上叫嚷;
  果园里的蜜蜂和蝴蝶,
  传播花粉采蜜忙……
  多么美丽啊,
  祖国的春天,多么欢畅!
  到处是鸟语;
  到处是花香;
  到处是歌声;
  到处是阳光……
  我愿变一条鱼,
  游在春天的河流里;
  我愿变一只鸟,
  在祖国的天空飞翔;
  我愿变一株树,
  站在春天的森林中;
  我愿变一棵麦,
  在祖国的田野生长;
  我愿变一朵花,
  开在春天的草原上;
  我愿变一首歌,
  在祖国的每一个地方飞扬……
  啊,不!
  我什么也不愿变!
  我比谁都幸福,
  我在春天的阳光下成长!
  我要在田野上,
  种遍稻子和高梁;
  我要在河流上,
  造起船坞和桥梁;
  我要在草原上,
  建立城市和工厂;
  我要在山冈上,
  开采各种珍贵的矿藏……
  我什么都要!
  我什么都希望!
  只要能使
  祖国的春天更美丽,
  只要能使
  祖国的春天更欢畅,
  我可以去做一切!
  我可以献出所有力量
  这就是我
  最高的要求和愿望!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