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4年第3期
绿色安康汉江诗会研讨会纪要
作者:佚名
字体: 【大 中 小】
诗人对于重大题材、当下生活关注不够
在诗歌主题研讨会上,一些诗人、评论家指出,当下诗歌创作出现琐碎、平庸倾向,甚至出现一些近乎无聊的“口水诗”,这种倾向与诗歌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张炯指出,当下诗人对于重大题材关注不够,对于当下生活的关注不够。他说:“我不赞成‘题材决定论’,但我也不赞成‘题材无差别论’。”“希望诗人要有博大的情怀,不要小肚鸡肠,只戚戚于个人的情感风波与得失,要把眼光放到大处,多关注现实的重大题材。” 湖州师范学院教授、诗人沈泽宜认为,诗歌首先要担负起开辟道路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为黑暗而存在的,要有与黑暗同归于尽的准备,始终保育一种批判的前进力量。诗人不应该锁闭在个人的悲次离合生存遭遇之中,平庸、琐细的生活中虽也包藏着诗的因素,但要看诗人怎样发现、怎样开掘,从小的题材写出大的内涵。 诗刊社编审、诗人周所同认为,追求崇高是诗人的天职,诗歌可以表现琐碎、平庸的生活,但决不能流于庸俗,而且这类诗歌仅仅只是诗歌的一个门类。诗次要有当下生活的声音、劳动和人民的声音,而不是有病、无病的呻吟。这是诗人尊重日常生活情感的表现 还有一些诗人、评论家认为,勇于承认琐碎与平庸是诗人尊重日常生活情感的表现,只有这样,诗歌才能从中深化出人的价值,新的高雅。而对于琐碎与平庸,诗人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诗刊社编辑、诗人大卫认为,现在不是一个诗的时代,不是一个文学的时代,诗歌承担不了太多的责任,诗歌的最终作用是抚慰心灵。他认为,琐碎与平庸是崇高的一种补充,两者并不矛盾。所谓崇高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它并不拒绝琐碎。生活就是由无数的琐碎构成,而诗与生活的关系就像两个相爱的人的心与心的关系。
诗人梁小斌说道,诗歌琐碎化、平庸化是朦胧诗以后诗歌发展的一个方面。诗歌的发展就如同阅读一本书,要逐行阅读,不能跳跃,同样,所有崇高的、凝练的诗都是在平庸、琐细这块土壤上养育出来的。贴近时代首先要贴近平庸、贴近琐碎,诗是从平庸开始的。如今诗歌多样化的基础是诗人们普遍的精神麻木。
诗人张岩松认为,诗人的先锋意识、探索精神比写几首好诗更重要,这应该成为诗人的必备素质。随着社会的变化,崇高与平庸的内涵也在不停变化,在一些琐碎的、平庸的诗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反叛精神,一种探索精神。
从自己的生活出发
还有一些诗人从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认为诗歌是诗人个人生活的体验的升华,写诗应从自己的生活出发。1998年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张新泉从其创作实践出发,认为自己的写作是一种“近处”酌写作,“在最近的地方,我最用力”。安康诗人周长圆认为,生活与生存的唯一区别在于,生活中有诗。
诗刊社副主编、研讨会主持人李小雨分析认为,诗歌创作中出现琐碎与平庸,是近年来创作中的一个绿色安康汉江诗会研讨会纪要诗人对于重大题材、当下生活关注不够
在诗歌主题研讨会上,一些诗人、评论家指出,当下诗歌创作出现琐碎、平庸倾向,甚至出现一些近乎无聊的“口水诗”,这种倾向与诗歌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张炯指出,当下诗人对于重大题材关注不够,对于当下生活的关注不够。他说:“我不赞成‘题材决定论’,但我也不赞成‘题材无差别论’。”“希望诗人要有博大的情怀,不要小肚鸡肠,只戚戚于个人的情感风波与得失,要把眼光放到大处,多关注现实的重大题材。” 湖州师范学院教授、诗人沈泽宜认为,诗歌首先要担负起开辟道路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为黑暗而存在的,要有与黑暗同归于尽的准备,始终保育一种批判的前进力量。诗人不应该锁闭在个人的悲次离合生存遭遇之中,平庸、琐细的生活中虽也包藏着诗的因素,但要看诗人怎样发现、怎样开掘,从小的题材写出大的内涵。 诗刊社编审、诗人周所同认为,追求崇高是诗人的天职,诗歌可以表现琐碎、平庸的生活,但决不能流于庸俗,而且这类诗歌仅仅只是诗歌的一个门类。诗次要有当下生活的声音、劳动和人民的声音,而不是有病、无病的呻吟。这是诗人尊重日常生活情感的表现 还有一些诗人、评论家认为,勇于承认琐碎与平庸是诗人尊重日常生活情感的表现,只有这样,诗歌才能从中深化出人的价值,新的高雅。而对于琐碎与平庸,诗人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诗刊社编辑、诗人大卫认为,现在不是一个诗的时代,不是一个文学的时代,诗歌承担不了太多的责任,诗歌的最终作用是抚慰心灵。他认为,琐碎与平庸是崇高的一种补充,两者并不矛盾。所谓崇高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它并不拒绝琐碎。生活就是由无数的琐碎构成,而诗与生活的关系就像两个相爱的人的心与心的关系。
诗人梁小斌说道,诗歌琐碎化、平庸化是朦胧诗以后诗歌发展的一个方面。诗歌的发展就如同阅读一本书,要逐行阅读,不能跳跃,同样,所有崇高的、凝练的诗都是在平庸、琐细这块土壤上养育出来的。贴近时代首先要贴近平庸、贴近琐碎,诗是从平庸开始的。如今诗歌多样化的基础是诗人们普遍的精神麻木。
诗人张岩松认为,诗人的先锋意识、探索精神比写几首好诗更重要,这应该成为诗人的必备素质。随着社会的变化,崇高与平庸的内涵也在不停变化,在一些琐碎的、平庸的诗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反叛精神,一种探索精神。
从自己的生活出发
还有一些诗人从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认为诗歌是诗人个人生活的体验的升华,写诗应从自己的生活出发。1998年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张新泉从其创作实践出发,认为自己的写作是一种“近处”酌写作,“在最近的地方,我最用力”。安康诗人周长圆认为,生活与生存的唯一区别在于,生活中有诗。
诗刊社副主编、研讨会主持人李小雨分析认为,诗歌创作中出现琐碎与平庸,是近年来创作中的一个普遍倾向,是有其原因、背景和条件的。写平面化的生活,对生活细致的、甚至反崇高的表现、不带任何感情的描写等等与社会物质化和诗人的思想追求有关,诗人们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要让诗歌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她表示,《诗刊》还将对此种现象继续展开讨论。(选自《文学报》,记者:罗四\xFB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