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4年第3期

问题讨论:新诗究竟有没有传统?

作者:郑 敏 野 曼 吴思敬

字体: 【


  2000年4月,诗人郑敏与诗评家吴思敬曾就新诗传统等问题有过一次对话,以后以《新诗究竟有没有传统》为题在《粤海风》2001年第1期刊出。近来诗评家朱子庆、诗人野曼等先后在《华夏诗报》、《文艺报》上针对这篇对话发表文章,就新诗传统问题表达了各自的意见。郑敏的主要观点:
  新诗现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传统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讲,新诗还没有什么定型。所谓传统,要能把它提高到一种理论上来看,不能说谁写了一首诗,它客观存在了,就成了一种传统。作为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必然有一种历史的贯穿性。传统是能够从艺术、或者思维、或者哲学等角度把它提出来说,应该体现出它自己的特点。音乐性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另外,诗歌跟语言的结合特别密切,诗还是有一种比较强烈的对形式的要求,而且不能脱离汉语的语言传统。民族性的传统跟语言结合得非常密切。近日我们的诗坛又一次兴起关于中国新诗是否已有自己的传统的讨论,要加深对于中国新诗现状的认识,将讨论引向具体和深入,可以从思考以下问题人手:汉语新诗与散文、小说的本质性的区别问题;新诗的分行在语言、内容、表述、形象与音乐性上的基本规则问题;新诗诗行内关于内韵、节奏、声音的和谐与反和谐的理论规定问题;新诗的内在结构要求问题;新诗自身的文学语言问题;新诗与当代音乐及古典音乐的结合的问题;新诗与书画结合的问题;新诗的语言向古典诗词的语言的继承借鉴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并无范本答案,有的可以有多种阐释,有的还需要更长的历史考验才能得到结论。但是每一个问题都和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有关,就是今天的汉语新诗是否已经有一个能够从诗学哲学层面上概括我们将近百年诗歌写作与理论方面的诉求的系统说法,这也就是我们汉语新诗可以向世界介绍和向新诗习作者讲授的汉语新诗的当代传统。野曼的主要观点:
  新诗的传统谁也不能否定
  诗的传统是前人运用诗这一种文学样式反映当时的客观社会、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经验积淀,它包括精神与艺术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精神传统,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基本一致,但诗的艺术传统却显得十分特别,因为诗的艺术形式,较之任何文学样式都特别重要,几乎是具有“标志性”的。所以我们一谈到诗的传统,往往首先或者侧重艺术形式问题。但是现在“无传统派”只是以“虚无的立场”否定新诗传统,而且他们谈新诗的传统,甩开了新诗的精神传统,而只谈新诗的艺术传统,当然显得偏颇。因为,新诗的传统精神是“五四”的新文化精神,包括民主和科学精神,这种精神传统,不但是新诗产生的根源,更是新诗最深刻、最富革命内涵、且一直传承下来的内在精髓,这也是新诗自觉的价值观,它是客观存在,是谁也否定不了的。讨论新诗的艺术传统,它的前提仍然是:必须考虑“由历史沿传而来”的因素。现在,“无传统派”却离开了“历史”走人了一种误区:一是完全离开了“历史沿传”,从现在某一些“年轻诗人放弃了诗的形式”或从某一首非诗、怪诗出发,简单否定新诗传统。二是新诗的“无传统派”认为“新诗没有定型”、“没有规范”,因而要求新诗回到“格律诗”的时代,用一种“格律”(不管是什么格律)来规范新诗。我国的新诗是自由体诗,它是同格律诗相对立而建构而发展的。新诗的艺术传统,它既不同程度承接了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血脉,又体现了自由诗的艺术特点。新诗传 统的存在,决不仅仅是“存在”二字,它是具有 巨大的审美内涵的。八十多年来,中国诗坛先 驱者为中国新诗的建立,勇敢创造催生了多 种诗体,有的还在不断持续发展和完善。八十 多年来,这些诗体可以说是跨越了历史的,经 过几代诗人的长期创作实践和诗学的审美检 验,已发展成为新诗一种宝贵传统。 吴思敬的主要观点:
  新诗已形成自身传统
  传统作为某一民族或人类群体沿传而来的精神文化现象,有两重性:一方面传统是稳定的、连续的和持久的,传统可以持续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当下或未来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在某种传统浸润下成长起来的人来说,这种传统已深入骨髓,不是谁说一声断裂,就断裂得了的。另一方面,传统不是一潭死水,它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断增生的,它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而丰富。新诗八十多年的历史,五六代的诗人,他们的诗学思想与创作成果一代代沉积下来,不断地汇聚,不断地发展,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造就了今天的新诗成为诗坛主流的局面,怎么能说新诗至今还未形成自身的传统呢?
  从精神层面上说,新诗诞生伊始,就充满了一种蓬蓬勃勃的革新精神。用白话写诗,这不单是个媒介的选择问题,更深层地说,体现了一种自由的精神。新诗的诞生,是以“诗体大解放”为突破口的。正是人的觉醒的思想在文学变革中的一种反映,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诗运动。很明显,新诗的出现,决不仅仅是形式的革新,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新诗人们怀着极大的勇气,向陈旧的诗学观念挑战,他们反叛、冲击、创造,他们带给诗坛的不仅有新的语言、新的建行、新的表现手法,而且有着前代诗歌中从未出现过的新的思想、新的道德、新的美学原则、新的人性的闪光。“五四”时期燃起的呼唤精神自由的薪火,经过一代代诗人传下去,尽管后来受到战争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一度黯淡乃至熄 灭,到了新时期,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春风,又 重新熊熊燃烧起来。正是这种对精神自由的 追求,贯穿了我们的新诗发展史。而新诗在艺 术上的多样化与不定型,其实也正是这种精神 自由传统的派生结果。
  从艺术层面上说,新诗与古典诗歌相比, 根本上讲体现了一种现代性质,或者说,体现 了对诗歌现代化的追求。诗歌现代化集中表 现为诗歌观念的现代化,包括对诗歌的意识形 态属性及审美本质的重新思考,对诗歌把握世 界的独特方式的探讨,对以审美为中心的诗歌 多元价值观的理解等。诗歌现代化又表现在 诗的语言方面,诗歌形态的变革,往往反映在 诗歌语言的变化之中。诗歌现代化首当其冲 的便是诗歌语言的现代化。而“五四”时代的 新诗革命,就正是以用白话写诗作为突破口 的。随着社会的推进,为适应表现现代社会的 生活节奏和现代人的思想的深刻、情绪的复杂 和心灵世界的微妙,诗歌的语言系统还在发生 不断的变化,并成为衡量诗歌现代化进程的一 个重要标志。诗歌现代化还表现在诗的技艺 方面,既有对中国古典诗歌某些手法与技术的 新开掘,又包括对西方诗歌的借鉴。新诗本身 是现代化的产物,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它又需 要进一步的现代化。它是没有固定模式可循 的,是要不断出新的。
  新诗无传统论者,并未涉及新诗的精神传统,他们的立论主要是建筑在如下两个观点上:一是认为新诗在艺术上还没有形成自身的传统;二是从效应出发否定新诗的自身传统。
  先看看新诗在艺术上是否形成了自身的传统。
  郑敏先生的意思是说,新诗之所以没有自己的传统,是由于新诗没有形成与古典诗歌相类似的定型的形式规范和审美规范。不过,在我看来,“不定型”恰恰是新诗自身的传统。如前所述,新诗取代旧诗,并非仅仅是一种新诗型取代了旧诗型,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自由的精神的追求。新诗人也不是不要形式,只是不要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形式,他们是要根据自己所表达的内容的需要,为每一首诗创造一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