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4年第7期

卷首语

作者:佚名

字体: 【


   北京的冬天春寒料峭,但融融暖意已透过阳光使枝头隐绿、河化冰开,又一个春天已悄悄来临。3月9日上午,应《诗刊·上半月刊》邀请,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诗人们与《诗刊》编辑欢聚一堂,就如何办好《诗刊》并为改版已三期的《诗刊·上半月刊》出谋划策,畅所欲言。
  八位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面孔使编辑部笑语喧哗,青春灿烂。常务副主编叶延滨和副主编李小雨、副社长龙汉山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这八位诗人,都是各省作协在一至两名的推荐名额里凭借实力选送来京学习的,也是长期以来诗歌界活跃的佼佼者和《诗刊》长期的支持者;而倾听这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适应市场需要办刊,也正是《诗刊》所急需。因此,这个难得的上午,就成了诗人们的聚会,激情的聚汇。
  首先,诗人们介绍了所在省地的诗歌状况。来自大凉山的彝族诗人倮伍拉且介绍了四川即将开展的“中国二十一世纪诗歌复兴活动”的情况,这个包括多项内容的大型诗歌活动将持续一年,使四川沉浸在诗的海洋中;来自贵州的女诗人唐亚平介绍了贵州独特的多元文化和充满生命力的原生态诗歌写作;来自江西的程维介绍了坚持多年的“谷雨诗会”;江苏的庞余亮介绍了在他们那里凡编入小学课本的诗歌,其辅助读本都畅销的情况;而刚编完《敦煌》诗刊的女诗人娜夜,其本身就印证着在甘肃这个诗歌大省中诗歌理想的延续;还有云南的雷平阳、河南的乔叶、山东的王黎明……可否这样说,中国诗歌正处在四面八方的浩浩荡荡的勃兴之中!
  同时,诗人们也给《诗刊》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意见。这包括对“好诗共享”栏目增加用现代意识赏析中国传统诗歌的建议,广泛吸收网络优秀诗歌、增强《诗刊》活力的建议、“刊申报”栏目的排版与增加图片和外国诗歌动态的建议,以及备受关注的理论栏目“在《诗刊》听讲座”如何扩大讲座内容,使之包容有关小说、散文等诗意内容的建议……
  “农展馆南里/集合着一群/中国诗歌的挚爱者”,本次热烈的见面会后,《诗刊》编审周所同、编辑大卫对诗人们提出的要求:在学习期满时,每人写出一组最优秀的作品,《诗刊》将为此编发小辑,暂起名为“从农展馆到十里堡”。因出版周期为两个月,《诗刊》现已开始编辑6月号,年已过半,全国的诗人、读者,也欢迎你们为《诗刊》提出各类宝贵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