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4年第14期
打造诗歌的厦门
作者:黑 枣
字体: 【大 中 小】
我使劲地在脑海里掏呀,掏呀,可再也掏不出一个更好的说法来替代这个说法:打造诗歌的厦门。它比任何时候更生动地进驻到我的愿望深处,逼迫着我像一尾愉悦的鱼似地倾吐着一个又一个自以为美丽的泡泡……
有一天我去参加厦门青年诗人沙龙的聚会,然后我捧着一大捆《厦门诗歌》报往回赶。在出租车上,那个胖胖的女司机好几次转头看我手上的报纸,一字一顿地读出声音来。我当即把报纸送给她,请她转送给下一位客人读。而她是那么欣喜地接受了。我想起某城市的公交车,它们身上印着诗歌在大街小巷里穿行,是多么诗意盎然的事情呵!我衷心希望,这位女出租车司机能够将我送给她的《厦门诗歌》报,一张一张地分给更多的客人,让更多的人读,让更多的人爱上诗歌,让厦门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真正充满诗情画意……
有一段时间我不喜欢厦门。因为当时我女朋友在厦门某高校教书的四叔要将他的侄女介绍到厦门去;因为厦门是经济特区,工资待遇是我们这边的一倍或者一倍以上;厦门人讲话软软的,绵绵的,蕴藏着一种言犹不尽的优越感……直到我认识了谢春池、王莹、颜非、江浩、老茂、李可可,以及当时客居厦门的游离等一群激情四射的诗人、作家,我渐渐喜欢并关注起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这是一座跟缪斯女神有着浓浓血缘关系的城市,尤其是,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花草树木和缤纷的海岸线无不散发着诗歌一样的气息。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已经认定它该是一座美丽动人的城市、一座诗歌的城市。
然而,它像任何一座商业城市那样世俗化,它的公交车、广告牌、宣传栏……我找不到一丁半点诗歌的影迹。甚至在那一间比一间豪华气派的大书城里,诗歌的气息被隐藏在巨大的功利场里。到处是飘舞的霓衫和鲜艳的红唇,到处珠光宝气,到处纸醉金迷……
终于有人肯为诗歌停下脚步,终于有人要将诗歌跟这座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天,在安静的6night咖啡馆,一群厦门的青年诗人认真地、庄严地讨论着这个近乎神圣的问题——打造诗歌的厦门。中间,有人跟我开玩笑道:打造诗歌的厦门。这句话可是你的版权啊!我回答说:没关系,我不会收版税的。是啊,我是将它当作我内心的一种祈盼和愿望啊。看着他们意气慨然,神情振奋地为报纸的稿件、版式以及往后的活动,争论得不可开交,一个问题又涌上我的心头:到底是要打造诗歌的厦门呢?还是要打造厦门的诗歌,我怀着这个困惑返回我居住的小镇。
我想:诗歌是没有疆界的,或者说诗歌就是它自己的疆界。诗歌是一座广阔的庄园,从各条旅路上跋涉而来的行者都要走进来栖息的地方。打造厦门的诗歌固然重要,它至少可以为厦门本土的诗歌写作者提供一个可靠的氛围,甚至搭建一座值得依托的桥梁。但是,一不小心,它很容易陷入一种尴尬的“圈地运动”中去。我一直以为,诗歌是所有诗歌写作者共同的事业。不管是玫瑰,还是狗尾巴草,诗歌的花园只有一座。除了“诗歌”,任何戴在它头上的帽子都只是一种短暂的借口。
打造诗歌的厦门,与其说是一种愿望,不如说是一种浪漫的想象或者理想。将诗歌印上公交车、玻璃橱窗和每个告示牌;将诗歌做成传单,分发给每部出租车、每条大街小巷;将诗歌绑在缤纷的气球,让它飘舞在阳光灿烂的节日上空……将诗歌唱遍这座本来就诗意盎然的城市。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今年《厦门日报》征集百姓心愿的活动,多么诗情画意的活动啊!每一个平凡的心愿都好像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厦门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座诗歌的城市。为什么不呢,将这个愿望传递给媒体,传递给政府,只有诗歌,才配得上这座花园型的城市;只有诗歌,才能够从内在的地方日渐美化这座抒情的城市……
我想,再没有一种事情比这更富有无穷的意义了。一座诗歌城市的诞生,远远比这城市里的几个诗人的作品走向哪里哪里,更强,更蕴藏着纯粹的诗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