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3期

贺敬之文学生涯六十五周年暨文集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佚名

字体: 【


  (本刊讯)在贺敬之文学生涯65周年和《贺敬之文集》出版之际,中国作家协会于12月15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回顾和总结在广大读者中享有盛誉的我国著名诗人、作家、诗歌理论家和文艺界的老领导贺敬之同志65年来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和邓力群同志致信祝贺。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东枣庄。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始文学创作,曾创作组诗《乡村的夜》、歌词《南泥湾》、歌剧《白毛女》(合作)及《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诗作。其中歌剧《白毛女》曾获得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贺敬之曾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还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现为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鲁迅文学院名誉院长,仍在为培养文学新人、繁荣我国新世纪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作贡献。
  金炳华首先对贺敬之同志从事文学创作 65周年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贺敬之文集》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金炳华指出,《贺敬之文集》集中展示了贺敬之同志的创作成就,是他 65年来创作心血的结晶。他的作品中体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我们的时代所呼唤和倡导的,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来说,通过阅读优秀的革命诗歌来激发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塑造青少年意志品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贺敬之同志的创作道路与文学成就,他坚定不移的党性和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写作的高度自觉性,顺应时代和人民对文艺的要求,与时俱进,正确处理文学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做到了文学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对今天的广大作家同样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启示意义。
  金炳华指出,贺敬之同志成为人民大众喜爱和尊敬的诗人、作家,是因为他始终以人民为母亲,把为人民写作当作自己最高的创作追求;贺敬之同志成为有着长久艺术创造力的诗人,是因为他始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担负起擎举民族精神火炬和吹响人民奋进号角的重大使命;贺敬之同志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总能够表达出人民的心声,奏响时代主旋律,是因为他始终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践文艺的大众化;贺敬之同志艺术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是因为他在艺术上始终博采众长,汲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成果,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贺敬之同志始终把党的需要,组织上的需要放在自己事业和工作的首位,从理论上正确引导创作,满腔热情地扶植文学新人,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人生经验、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翟泰丰、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云照光、中央政研室文化局局长严昭柱、《求是》杂志副总编辑刘润为、中国作协名誉委员孟伟哉和诗人、作家、评论家韩毓海、马恒祥、梁胜明、张玉珠、田川、丁宁、卞国福、杨山、雁翼等在研讨会上发言。贺敬之同志在研讨会结束时致答谢辞。
  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和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洪波主持。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炯,司法部纪检组长、诗人岳宣义,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牧,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志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张胜友、田滋茂和魏巍、李瑛、雷抒雁,《诗刊》叶延滨、李小雨、龙汉山,以及保定市、枣庄市有关领导共200余人出席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