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7期

袁忠岳等

作者:佚名

字体: 【


  
  袁忠岳,浙江省定海人,1936年9月15日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此后以另册的身份在中学、中专任教20余年,1986年调入山东师范大学,1997年从该校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任上退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山东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发表各类诗歌评论赏析文章二百余篇,有个人论著《缪斯之恋》、《诗学心程》,二人合著《唐人咏怀绝句精品赏析》,曾为七八种古今诗歌赏析专集撰文,参与编写的著作还有《上园谈诗》、《诗歌美学辞典》、《中国山水诗论稿》、《孔孚山水诗研究论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
  ☆诗是人类心灵的第一需要,无论是天寒地冻,无论是物欲横流,有了诗,就有了在任何境遇中生存下去的勇气,就能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在诗状态”,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诗无达诂,诗无定法。诗作有高下之分,写法无优劣之别。不要轻易排斥某一种写法,以至于把一扇可能通向成功的门关上;也不要盲目独尊某一种主张,以免自己快捷的坐骑局促在一条难以驰骋的窄道上。诗评家就要克服偏见,对诗作高下要严,对写法优劣要宽。黑诗白诗,写出诗的意味就是好诗。
  ☆诗不是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她青睐每一个痴迷她的人。诗高贵而平易,圣洁而慈爱。但是,要写出一首好诗并不容易,要有天分,要有经验,要有灵感。所以,我总劝那些迷于诗又拙于诗的人勿在求发表、求奖誉、求成名上自寻烦恼,能自娱自乐,愉快地进入“在诗状态”,即达诗之目的。
  近况:2004年春开始上网,并用电脑写诗评、随笔,不知为什么,写作工具改进了,写的东西却少了,也许是生性疏懒,也许是无话可说。
  
  吕进,1939年生,四川省成都人。196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现为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文联主席,博士生导师,西南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诗学著作有《新诗的创作与鉴赏》、《给新诗爱好者》、《一得诗话》、《中国现代诗学》、《新诗文体学》、《吕进诗论选》、《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对话与重建》、《现代诗歌文体论》等;主编有《叫川百科全书》(29卷)、《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共4卷)、《新中国50年诗选》(共3卷)、《外国诗歌鉴赏辞典》、《新诗300首》等。
  古诗评是自由自在的正直人。它应当与急功近利分手,与凡俗荣禄绝缘。它静静地在自己的领域进行着文化价值的创造,它力求成为诗坛的良心。为了某种需要(媚俗,标榜自己等等)而胡捧乱骂的诗评应当记得鲁迅的话:“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这底细一被大家看出,那效果有时也就相反了。”
  ☆我喜欢别林斯基对有的诗评家的嘲笑:“他把古希腊雕刻的性质描写得头头是道,却指给你看一只打破了的煮汤的瓦罐,赌咒说这是一只希腊花瓶。”诗评家固然要有理论功底,但他首先需要的是:对诗美的纯正的感受力、辨别力和鉴赏力。
  ☆由自己的品评对象所决定,诗评应当是诗一般的评论,它的语言有着纯粹的诗的内质和耀眼的诗的光彩。“行动的美学”自身应当是美妙绝伦的。
  近况:依然从事教学和诗学研究工作。
  
  朱先树,1940年生,四川省富顺人。《诗刊》编委。主要从事诗歌评论和编辑工作。1982年发表长篇评论《实事求是地评价青年诗人的创作》,由《诗刊》全文转载,获当年优秀评论奖。 1984年负责创办诗刊社全国青年诗歌刊授学院,主持编辑出版共70多期《未名诗人》(《诗刊》刊授版)。曾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诗集评奖评委,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主持编辑过《诗刊》诗歌年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主要著作有诗论集:《追寻诗人的脚印》、《诗的基础理论与技巧》、《诗歌的流派创作与发展》、《诗歌技巧百例》、《80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年度概评》、《新时期诗歌主潮》、《踏上诗的征途》等。另外还有编著和编选作品多部。
  ☆诗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状态的真实表达,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大众。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只要健康美好,都是诗的永恒主题。
  ☆诗人在唱出自己心声的同时,也唱出了别人的悲欢苦乐,大家就会关心诗歌,也需要诗歌。
  ☆诗还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需要敏锐和灵气,还要有艺术经验的积累,才能写得深刻而有趣,让读者能接受并喜欢。诗的好坏优劣,与地位、金钱、门户无关,最终要由读者和时间来评定。
  近况:偶尔参加一些与诗有关或无关的社会活动,也应约为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写评论文字。自己情动于衷,有所感也写点散文、随笔之类,顺其自然,不忙也不闲。
  
  程光炜,1956年12月生,江西省婺源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文学艺术评议组组长。已出版的诗歌研究著作和评论集有:《朦胧诗实验诗艺术论》(1990)、《艾青传》(1999)、《程光炜诗歌时评》(2002)和《中国当代诗歌史》(2003)等。
  ☆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积累过程中的精神现象,但它的“创作高峰”却不一定都出现在历史文化的中兴期。
  ☆在现代社会,诗应该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包括了叙事、抒情、歌唱等成分。
  ☆诗歌是一门高超的技艺,是对一个诗人想象力和表现的挑战。
  近况:教书与写作,是我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