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8期

散文诗

作者:耿林莽

字体: 【


  
  神来之笔来于何时?来于神来之时。这个“神”,便是人的精神进入生命高度凝注且又异常流动的状态,感情和思维活动特别活跃的状态,诗的创作自发地进入“临盆期”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语言的生成才能与生命的律动形成和谐统一。
  
  七
  
  妙语天成。最好的诗句仿佛不是由诗人作出来的,而是它自己通过诗人之手,从其笔下自然生成并流出来的。其完整性,精确度与自成生机、气韵的一脉相通,是谁也改动不得一字一笔的。
  
  八
  
  诗往往寄寓于你的思想、感情、灵魂的深处,潜意识之中。只有当它与一种语言结合,即通过语言而被照亮时,才有了显在的生命。此即诗与语言之神秘的“私通”关系。
  诗形成于语言的胚胎之中。
  
  九
  
  现代诗通过语言的流通,使感情得到自由的呼吸。而节奏,是感情和情绪波动留下的音感曲线。
  诗之泉是净化人类灵魂的圣洁之水,潺潺而动,不含一点杂质。
  
  十
  
  诗和散文诗,有一种行进中的动感,不是静止的反复。这种行进中的动感,是无声的音乐,她牵引你的灵魂,拨动你的心弦,使之战栗,震颤,并长久地萦回。
  
  十一
  
  诗是语言的风景,语言的极致。
  诗是赋予语言以个性的艺术。不同诗人的语言,形成各自独特的语言美。
  如果不同诗人的语言都是一个调子,诗便会趋向死亡。
  
  十二
  
  诗的语言是一种缩减,如同火药填实子弹的壳,填满最小的空间,浓缩、压迫,准备着一次炸裂时的爆发。
  
  十三
  
  没有平地,怎见高山?
  会唱歌的演员,并不是每一句都拔高,处处要喝彩,要掌声;唱得声嘶力竭,一句也突出不了。
  一首散文诗不必句句都是警句。通篇是警句,结果一句也不是。
  
  结构:跳跃性与随意性
  
  一
  
  散文诗是浓缩的织物,如茧。她裹得很紧,很密,一如密不通风的壁。
  从哪里打开一个孔,放一点风进去呢?
  将意思抽出,慢慢缠绕于指间,一点点品出诗的意味。
  
  二
  
  诗人将各种各样的素材、思绪、意象放在艺术的搅拌机里搅拌,搅拌,然后又像抽丝那样一条条抽出来,织成条理清晰而又艳美多姿的图案,这便是构思么?这便是诗的孕育和成型么?
  
  三
  
  散文诗的结构技巧之一,是递进式的行进,自然转换。如脱去一件衣服又脱去一件衣服,其间有自然形成的一种序列,流转自如。
  
  四
  
  隐藏:思想的隐藏,主题的隐藏,感情的隐藏,情节的隐藏,甚至于不提供打开迷宫的钥匙,让你去摸索。
  摸索、思索、探索,终于找到诗中隐藏的内涵,便会有一种领悟后的审美快感。
  
  五
  
  散文诗结构上的跳跃是一大特点。跳跃是省略,是快节奏。它与提炼,与简洁同步。跳跃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现代审美要求而择取的道路,跳跃是散文诗的一大优势。对平铺直叙噜苏烦琐、自然主义,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
  
  六
  
  通感是感觉的跳跃;意识流,自由联想也是跳跃;至于变形,则是形象的跳跃。
  通感其实也是联想,是感官反映的联想推移。变形则是主观对客观的创造性改造,使之服务于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美学改造。
  
  七
  
  在散文诗中,常有省略、断裂、跳跃。但又不可无一些内在的脉管相通。
  在结构上,我追求外部断裂和内部连接的有机结合。看上去两段之间是断裂的,但有暗暗的桥梁相通。
  过渡于不知不觉之间。
  桥不是搭在岸上,架于水面,而是隐于流水之中,隐于水下。
  
  八
  
  写散文诗,随意性是一个“法宝”。敢于随意,善于随意,收放自如,掌握适度。
  没有随意性的胆略,不敢越雷池一步,是艺术上的懦夫,难成大气候,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的人,难有创新和突破。
  作无羁的马,不系之舟,飘飘扬扬的一蓬散发,随意喷洒的一泓流泉,此散文诗人的一大快意。
  
  九
  
  散文诗写作的最佳状态是旁若无人,无所瞻顾,顺着自己的意识流流下去,流下去。
  独语:自己和自己说话,却不怕别人窃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