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3期
刘 滨等
作者:佚名
字体: 【大 中 小】
一座只有简单的名字
而没有标高
没有长度没有跨度的桥
一座奠基于不同民族的心谷
横跨于岁月长河之上的桥
一座由黑眼睛灰眼睛
蓝眼睛投射的
温馨目光编织的桥
一座由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的肩头
扛起信赖和欢笑赶路的桥
一座由不同高度不同负荷的脊梁
支撑起巍巍桥墩的桥
一座由不同信仰不同力度的大手
紧紧相握构筑护栏的桥
一座任现实载着缤纷的向往
在五湖四海全方位立交的桥
一座毅然铲除昨日的斑驳
而精心装饰辉煌明天的桥啊
——《友谊》
刘滨(原名刘建中),1939年生于重庆江津。五十年代中期参加国防工业建设,末期开始发表诗作。1980年始,任《青年作家》副编审、编辑部主任。1993年调《星星》诗刊,任常务副主编、编审。出版诗集《我的爱在南方》、《微笑的风景》等。诗作多次获四川文学奖、金芙蓉文学奖,并入选多种选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况:
读书,写作。亦不时踏勘与诗有关的名胜之旅,或撰写诗趣相投的荧屏之需,不亦乐乎。我以为,心态是一笔财富,幸福是一种感觉,于是,将健康、快乐、阅读、写诗,构筑我生命的四季。我更看重时令更迭、季节轮回的过程,其余的,也就悉听尊便、随遇而安了。
夏日的风暴袭击大地,
冰雹横飞摧残碧色的圆荷,
你守志不移呵,
毅然举起火炬灼灼。
风暴过后,山川明媚,。
你生长得越发蓬蓬勃勃;
每一个细胞都在奋发,
湖光山色造就了你耿直的性格。
飞蓬乘秋风飘然而去,
梦想异域的天高、月明、地暖、风和;
而你坚守着自己的位置,
深爱着生育自己的土地的富沃。
你,就是要在这片江山上,
结出坚强、殷实的果,
让自己的子子孙孙,
扎根、繁荣在中华大地坦荡的胸廓。
——《红荷》
丁慨然(本名丁楷),1941年,3月生于湖北洪湖市农村,1955年到北京上学,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2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1989年创办中国城市诗歌艺术研究所,主编《诗宇宙》、《诗论评》,发表诗歌300多首,评论300多篇,著有《秋日的相思》、《夏日的苦恋》、《丁慨然诗选》和《慨然诗论》、《荆公诗评》、《蓟门诗话》、《国风诗说》,主编《中国中青年诗人传略》、《中国新诗个成名作选》、《中国大文化英才传略会典》、《毛泽东诗词大词典》、《时代抒情诗选》、《国风诗千家》、《中华民族抗战诗选》。2000年春策划创办《新国风》双月诗刊,2003年创办《新乐府》诗词季刊。
近况:
2004年组成《新国风》和《新乐府》、《新华诗》的联合诗刊,任主编(执行),现已是编刊第6年,愿继续为全国诗人开垦一方园地而勤耕苦耘。
通向新世纪
这是必经的路口
生命已不允许
踯躅和停留
既然阳光站在墙外
不肯进来
那就以灯光为伴
睡觉是一件不情愿的事
人生苦短,因此
不甘心让日子的一半
躺在梦里
——《虎坊路甲15号》
宗鄂,姓寇,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生于湖北老河口,原籍四川梓潼,祖籍陕西三原,童年拾过粪;少年种过田,修过水库;青年进过厂、挖过河、烧过砖、上山植过树、放过羊。先学工艺荚术,后改习中文。做编辑时间最久,当人梯有苦亦有乐,帮助别人也成就了自己。出版了几本诗集,竞也算是个写诗的人。
近况:
白天潘家园拾趣,夜晚灯下翻书。古瓷里的璀璨,像宋时的明月,依然令人陶醉。有时也写写画画,自得其乐。
山风吹落了月亮
老街悠长悠长
大姐柔柔的发辫
搭在高原的肩上
卵石铺起的路面
马蹄声叮当、叮当
走不尽康定的老街
心在发辫上晃荡
山风吹出了太阳
老街一片明亮
大姐溜溜的好哟
可还在这条街坊
木门早已打开
咋不见你的模样
走不尽康定的老街
谁听我倾诉衷肠
——《康定老街》
(《康定老街》1991年6月写于康定,后改成歌词。原载《歌曲》 2004年第5期,获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北极星杯”全国词曲创作大赛银奖)
刘希涛,1944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城市导报》社原编委、副刊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上海新东宫文艺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二组组长、《上海诗人》主编。14岁始写诗习文,40余年勤笔不辍。有“钢铁诗人”的称号。诗作、散文、报告文学数十次获奖。现已发表作品600余万字,传略已被分别载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作家3000言》等30余种辞书之中。
近况:
主要精力放在上海新东宫文艺创作中心和《上海诗报》的工作上。新作不多,却年年获奖。准备出一本《刘希涛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