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21期
落花(经典)
作者:穆木天
字体: 【大 中 小】
我愿透着寂静的朦胧 薄淡的浮纱
细听着淅淅的细雨寂寂的在檐上激打
遥对着远远吹来的空虚中的嘘叹的声音
意识着一片一片的坠下的轻轻的白色的落花
落花掩住了藓苔 幽径 石块 沉沙
落花吹送来白色的幽梦到寂静的人家
落花倚着细雨的纤纤的柔腕虚虚的落下
落花印在我们唇上接吻的余香 啊 不要惊
醒了她
啊 不要惊醒了她 不要惊醒了落花
任她孤独的飘荡 飘荡 飘荡 飘荡在
我们的心头 眼里 歌唱着 到处是人生的
故家
啊 到底哪里是人生的故家 啊 寂寂的听
着落花
妹妹 你愿意罢 我们永久的透着朦胧的浮
纱
细细的深尝着白色的落花深深的坠下
你弱弱的倾依着我的胳膊 细细的听歌唱着
她
“不要忘了山巅 水涯 到处是你们的故乡
到处你们是落花”
穆木天(1900—1971),原名穆敬熙。吉林省伊通人。1915年入天津南开中学,1918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加入创造社。1926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31年初到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同年,与任钧、杨骚、蒲风等发起成立中国诗歌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武汉,主编诗刊《时调》和《五月》。1938年任教于云南大学。1939年任教于中山大学。1944年任教于桂林师范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任教于同济大学。1949年任教于吉林师范大学。195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诗集《旅心》、《流亡者之歌》、《新的旅途》、《穆木天诗选》等,学术著作《法国文学史》、《怎样学习诗歌》,文艺评论集《平凡集》等。
吴思敬解读:这是穆木天的早期代表作之—。作品问世的1925年,正是诗人作激情勃发的时候。由于穆木天深吸了法国象征派的“异国熏香”,从象征派诗人那里借来了观照世界的方式和表现手法,所以他笔下的落花,迥异于前人,又打开了落花题材的新生面。
乍读此诗,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朦朦胧胧的色调、披着轻纱般的爱情和淡淡的人生哀愁了。这也许就是诗人所追求的“纯粹诗歌”美的境界。具体说来,我们读此诗可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落花”这—中心意象的呈现不依赖于具体的“应物赋形”,而借助于音乐性的烘托。诗一开头即为落花的出现做了声音上的铺垫,紧接着用人的嘘叹声喻落花的簌簌落下,这样落花的声音便—下子处在虚空缥缈、似有似无的境界之中了。其次,对诗的暗示性及多重含义的追求。穆木天的重要诗学主张之一便是强调诗最忌说明,而“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深秘”。就此诗看,作者以蒙太奇的叠印手法,把落花与表示爱情的“接吻的余香”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同时,落花又象征人生的漂泊无依,故有“到底哪里是人生的故家”的慨叹。第三,运用叠词、叠句造成与自然的律动相协调的韵律。如第二节末尾与第三节开头的重复衔接,以及第三节中四个“飘荡”的反复咏叹。第四,省略标点符号所造成的诗的内涵空间的增大。对此穆木天曾有自己的看法:“我主张句读在诗上废止。……句读把诗的律,诗的思想限狭小了。诗是流动的律的先验的东西,决不容别个东西打搅。把句读废了,诗的朦胧性愈大,而暗示性因越大。”穆木天对诗歌标点符号的批评未免有些绝对化,因为诗歌中标点符号的用与不用,每个诗人有自己的充分自由。不过就这首《落花》看,标点符号的省略倒是在一定程度造成了诗的内涵空间增大的效果,对此应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