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23期
青春的记录
作者:佚名
字体: 【大 中 小】
2005年10月9日至19日,令人瞩目的诗刊社“南疆·第21届青春诗会”在神奇美丽的新疆隆重举行。本届诗会得到了北京中坤投资集团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协助。一路上,采风活动与改稿研讨相结合,行程近万里,贯穿南北疆,短短的十天中,从胡杨金秋到雪落冰川,从淳朴民风到西域歌舞,辉煌绚丽,美不胜收。诗人们既交流了诗艺,又开阔了眼界,用激情之笔和诗的声音,在南疆大地谱写出新的“青春之歌”。本期《诗刊》特以上、下半月合刊的形式,推出十六位青年诗人的作品、诗会活动侧记以及部分参选者的优秀诗作,相信会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心灵的愉悦和强有力的诗歌冲击。
本届青春诗会共收到来稿1000多份,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报名者遍及全国各地。在两个月的评审中,经编辑部初选、交换复选至100份、40份,又经副主编审选25份,最后由主编圈定16份为参会作品,其间几经集体讨论等严格认真的编辑程序。最终入选的这十六位青年诗人,来自全国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面广,创作风格和创作经历各异,其中有打工妹、在读博士、教师、交警、法官、公务员、北漂族、农民、自由写作者等,年龄最小的25岁,女诗人4名。他们的作品,在我国当代青年的诗歌写作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通读本届1000多份来稿,突出的感觉是诗与生活的近距离接触。青年诗人们从个人命运出发,真实记录处于大变革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许多甚至是底层人们的生存状态,字里行间给人以灵魂的震颤。他们平视着还原生活,或侧重于呈现生活的过程,或侧重于展示生活的内容,并力图挖掘出更新更深的生活的背面。本期青春诗会的作品中,就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的影子,这已成为当今诗歌写作中的主潮。读着这些广阔社会的众生相与自我生存的揭示,能感受到写作者的承担、悲悯,以及他们对生活的从容和坚守,这些作品中散发出普通人的善良和人性的力量。
还有一部分作品趋于内心化、多样化,许多是闪烁的、片断的、短小的叙事或抒情,带有网络写作的随机性和任意性。这些诗大都笔法娴熟,口语顺畅,实验性强,多方位地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波动、凝神或微小的一瞬,用隐而不露或淋漓尽致的语言体现个人化的强烈情感,具有较成熟的艺术气质。
但也有一些来稿表现出某些问题。如有的平直铺叙、毫无节制,流于散文化的外在描绘,这种“无难度写作”和“重复写作”使诗缺少更多的社会内涵和真情实感;有的缺少独特细节和意象的发现,从而空泛、概念、雷同;有的缺少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从而显得单薄、做作。
我们感谢所有的来稿者和支持“青春诗会”的一切参与者。对于一本具有包容性的诗歌大刊来说,我们应该既能够欣赏诗歌原生态的粗粝和生动,又能够喜爱高品位的优雅与华丽,既欣赏质地厚重入木三分的深刻,又喜爱令人怦然心动的点到为止;只要你的诗机智而非油滑,灵动而非轻飘,单纯而非单薄,个性化而非私人化,我们就欢迎坚持、鼓励创新。因为诗是成长着的,诗人也是成长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