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期
偶 遇
作者:〔波兰〕米沃什
字体: 【大 中 小】
黎明时我们驾着马车穿过冰封的原野。
一只红色的翅膀自黑暗中升起。
突然一只野兔从道路上跑过。
我们中的一个人用手指点着它。
已经很久了。今天他们已不在人世,
那只野兔,那个做手势的人。
哦,我的爱人,它们在哪里,它们将去哪里。
那挥动的手,一连串动作,砂石的沙沙声。
我询问,不是由于悲伤,而是感到惶惑。
米沃什,波兰诗人、作家。1911年出生于当时属于波兰版图的立陶宛维尔诺附近的谢泰伊涅。童年时代跟随当土木工程师的父亲走过俄国的许多地方:后入大学攻读法律,取得硕士学位。1931年,与朋友们一起创立文学团体“火炬社”,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冰封的日子》,并因此获得奖学金,赴巴黎留学两年。学成归国,在华沙的波兰电台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华沙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曾任波兰驻美使馆和驻法使馆的文化参赞。1951年后,米沃什自我流放到西方。1960年后,米沃什定居美国。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解解读:米沃什对时间有着天生的敏感。我们能够感到,他在表现时间的强大的摧毁力的同时,也在拓展着物理的空间。在他大多数富有神性的诗中,有着召集万物的能力,也有散尽时光的手笔,让嘈杂的人声挥手而去,给人的灵魂深处留下擦伤和巨大的空白。
《偶遇》仅用九行,就展现出一个记忆中的黎明。那些“已不在人世”的人和“从道路上跑过”的“野兔”,共同“穿过冰封的原野”时那种辽阔的景观。但“那个做手势的人”,“那挥动的手”,却转瞬即逝,如今“它们在哪里”?诗人没有回答,而只是“询问”并对此“感到惶惑”。
这首短诗,用如此准确的语言和精确的事物,把瞬间和永恒引入到个人的命运中,通过一个人的消逝而透出整个人世的沧桑。我想,如果这是一幅油画,我们将会看见那个用手指点的人;而如果这是一片真正的原野,我倒愿意回到那“黑暗中升起”“红色翅膀”的地方,把凉风中掠过的事物重新抓住,阻止他们的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