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9期
爱得更多
作者:[英国]温斯坦·休·奥登
字体: 【大 中 小】
黄灿然 译
抬头望星星,我很清楚,
若它们愿意,我可以下地狱,
但在尘世上冷漠是人类或野兽
最不令我们感到可怕的东西。
要是星星用我们不能回报的激情
为我们燃烧,我们有何话说?
如果感情不能平等,
让那爱得更多的是我。
虽然我常觉得我
是星星的仰慕者,它们并不在乎;
不过现在看到它们,我也不能说
我整天把一颗想得好苦。
要是所有星星都陨落或失踪,
我将学会眺望一个虚无的天空
并感到它那全然黑暗的庄严,
虽然这可能要花我一点儿时间。
温斯坦·休·奥登(Wystan Hugh Auden,1907—1973),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一个名医之家。他15岁开始写诗,二千年代后期在牛津大学上学,大学毕业后,奥登赴德国学习。二战时期他以记者身份来到中国,写诗文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9年赴美定居。1946年加入美国国籍,担任过许多大学的教授。1973年于维也纳逝世。
奥登的主要诗集是:《诗》(1930)、《死亡之舞》(1933)、《诗》(1934)、《看,陌生人》(1936)、《西班牙》(1937)、《另一个时间》(1940)、《两面人》(1941)、《暂时》(1944)、《诗汇集》(1945)、《焦虑的年代》(1947)、《无》(1951)、《阿基里斯的盾》(1955)、《老人路》(1956);文学理论集是:《染匠的手》(1963)和《第二位的世界》等。《焦虑的年代》获1948年普利策奖。1967年诗人荣获“全国文学勋章”。
李雪华解读:作为艾略特之后的一位重要诗人,奥登对艾略特一代的智性、玄学诗歌既有学习吸收同时也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警惕。这或许使他的诗歌相对容易为读者接受一些,加之他对“爱”这一主题的不懈关注,使他的诗赢得了更多读者的亲近和喜爱。但这并非是说奥登的诗就容易读懂。
有许多蕴涵深刻的诗,一方面会超越其特定时代的局限,另一方面又往往会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产生这一诗作的时代。这首《爱得更多》就是如此。奥登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失范、人心麻木的时代,但奥登却秉承着“爱将拯救人类”的信念。比如,他说:“我们必须去爱否则死亡。”(奥登《1993年9月1日》)也正如本诗所言:“在尘世上冷漠是人类或野兽/最不令我们感到可怕的东西。”一方面是对冷漠的睥睨,一方面是对爱的执著,这就是奥登的风格,是他刺向这时代的双刃剑。基于此,显然,这是一首申诉人类或人世间之“大爱”的诗,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陈述男女之爱的恋情诗。当然,一定意义上把它看作一首表达两性之爱的诗也并非完全不可。比如“如果感情不能平等,/让那爱得更多的是我”,“我整天把一颗想得好苦”之类的抒写,便给读者以描写具体之爱的联想。又如尾段中的句子“要是所有星星都陨落或失踪,/我将学会眺望一个虚无的天空”,也可以使人理解为:即使爱情稀缺,找不到自己的真爱,也一样可以坦然面对。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了解了奥登的思想,再结合奥登所处的时代,我们便不难对此诗做出更恰当的理解:它表现的是对大爱的执著,是诗人那自信、博大、开阔、真诚的胸怀的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