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9期

也谈诗的传统

作者:孙琴安

字体: 【


  科学家在获得成功的时候总是说,自己是踏着前人的肩膀上去的。而现在有些青年诗人取得一点成就,便自鸣得意,沾沾自喜,认为这种诗风是自己开创和发明的。他们非但不重视传统,看不到前人曾有过的辉煌,有的甚至还鄙视传统,抛弃传统。这种心态,不是狂妄,便是愚昧。
  当然,传统在有些情况下会成为一种惰性,在有些人的有些创作中会构成一种束缚,需要冲破。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传统。关键是不要把传统和创新对立起来。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已是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派诗的鼻祖,他的诗歌革命实际上就是在传统的形式中完成的,可以说是传统形式和创新手法的完美结合。法国另一位象征派大师保尔·瓦雷里的名诗《年轻的命运女神》,也是以传统的形式写成的。他们的诗歌成就,都有力地证明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仔细回忆朦胧诗人的崛起,他们的诗尽管对建国以来的新诗传统进行了反叛和冲击,但他们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原则和文学规则,仍是建立在人性、道德和崇高的基础之上的。也从未自功利的目的出发去追求什么市场效应或经济效益。我不知道“下半身写作”出于何种动机和目的。如果是为了反映人性与人欲,那欧洲文艺复兴的诗人早已写过,但他们是以人性和情欲去反对神性,倡导人文精神,并不反道德、反崇高,也不反传统,甚至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或出于某些虚荣和功利,那不仅远不如中国已有的诗歌传统,反而是一种真正的媚俗和低下!
  因为诗在整个文学中是最不媚俗和最为高尚的,中国两千多年的诗歌传统已经强烈地证明和昭示了这一点。
  美国现代派和“垮掉的一代”对许多传统也加以摈弃,但对惠特曼却依然充满敬意,他们说:“什么都能丢,惠特曼不能丢。”然而,就是他们所敬重的惠特曼,在谈到诗的传统和现在的关系时却说:“过去、现在与将来,不是脱节的,而是相联的。最伟大的诗人根据过去和现在构成了将来的一致。”
  惠特曼的确是令人尊敬的,因为他不仅冲破了传统格律的束缚,创造了崭新的伟大诗篇,而且对诗的发展又有如此明智清醒的认识,认为“过去、现在与将来”三者不是脱节,而是相关联的,这是很值得当今青年诗人借鉴与思考的。我想:当今的“下半身写作”只注意“下半身”,几乎已丢失了思想与灵魂,犹如行尸走肉一般,如再丢失传统,不知道还剩下什么?
  (选自2006年2月23日《文艺报》,选入本刊做了删节,并另加了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