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2期

从染铺\x89G到农展馆

作者:陈染君

字体: 【


  染铺垮,没有人知道,是诗人闻一多的老家浠水县的一个小乡村。农展馆,当然是指从虎坊桥搬到农展馆南里10号的《诗刊》编辑部。
  2001年10月,早已过而立之年的我,终于把染铺垮“搬”进了《诗刊》,《诗刊》10月号发表了我的组诗《出门在外》,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诗刊》发表作品。是的,毫不夸张,我也可以肯定我是把染铺垮搬进《诗刊》的第一人。时任副主编叶延滨老师在述评中说:“陈染君的这组诗,让我感动,说得出好来有三点:一是语言的朴素,二是情感的干净,三是想象的丰富。”我知道这是叶延滨老师对我的鼓励,联想到二十年前我在一座小县城里阅读《干妈》时的情景,我的内心还是说不出的激动——20年,虽然不曾谋面,但我终于通过诗歌“见”到了《干妈》的作者。
  说起来汗颜,想写诗想当诗人是我16岁时的冲动。当时我把《红楼梦》里的诗词全部抄了一个遍,然后就开始五个字七个字地抒发自己所谓的感情。后来不再五个字七个字地写了,也在大报小刊上发了,但从未上过《诗刊》。有人说诗歌是年轻人的事业。我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写吗?写什么?怎么写?后来我读到了里尔克,里尔克说如果你非写不可,就你的童年就够你写一辈子。再后来我又读到弗罗斯特,没想到诗歌还可以写得如此“明白”。于是,我就照着希尼的样子“挖掘”。第一批挖掘的成果也寄到了《诗刊》,但被退回。继续挖掘的《出门在外》,终于被林莽老师所接纳,其中,《听母亲叙说老家的死亡》一首,还人选当年的中国年度诗歌,最近,又被人选《新世纪5年诗选》。
  我知道我写得还不好,但我现在更愿意写更离不开写,真的是连“童年”还仅仅是开了一个头。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诗刊》老师们的提携;另外,我也越来越感到,论滋养,诗歌是我的父亲,论赡养,我是诗歌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