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3期
把目光投向明天
作者:本刊编辑部
字体: 【大 中 小】
1957年1月,《诗刊》在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诞生。创刊号上发表了毛泽东的十八首诗词,使《诗刊》一问世就产生了远远超出文学艺术界之外的巨大影响,产生了令人激动的社会效应。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都曾经是它最尊贵的作者和读者。这是《诗刊》的荣耀和传统,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2007年1月2 3日,由中国作协主办、本社承办的纪念《诗刊》创刊5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致信祝贺,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从而为我们进一步办好《诗刊》指明了方向,本期作为特稿全文刊登刘云山的贺信和金炳华的讲话,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贺信和讲话的精神,把《诗刊》办得更好。
《诗刊》是一本硕果累累的刊物,也是一本与时代同行的刊物,当时代需要的时候,它会发出有力的呐喊,与人民同悲欢,与时代同歌哭。它像一条多次在风口浪尖行驶、多次跨越激流险滩的航船。《诗刊》已成为当代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成为当代中国诗歌对外展示自己的一扇重要的窗口。
中国是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家。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写诗、读诗是美好的事情。一个国家,可以少一些华丽的宫殿,但不能没有铸造民族魂灵的诗篇。在娱乐方式多样化的今天,诗歌依然有着别的文艺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多样化的今天,作为纸质媒介的《诗刊》依然是不失优势的传播诗歌的重要阵地。
总结过去,是为了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有信心把《诗刊》办得更好。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今年的栏目略做适当调整。2006年的青春诗会征稿,我们收到了1200份稿件。除17位诗人参加第22届青春诗会外,还有大量优秀诗人未能参会。为了减少我们的遗憾,也为了更好地交流,我们准备在近期“组诗:青春方阵”栏目编发,展示部分未参会作者的作品,借以回报应征者对《诗刊》的热情与厚爱。
我们会继续办好“每月诗星”、“国际诗坛”、“百家诗论”、“散文诗”、“闪电花环”等栏目,也期待着能在朗诵诗、小叙事诗、讽刺诗等方面展示新的收获。我们会更加精心地经营好“《诗刊》诗词版”,也会进一步重视“新荷集”栏目,为《诗刊》刊授学员做实事。
今年将迎来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重大纪念日,我们将组织有关诗人奔赴革命历史圣地和军事营地进行采风、写作,力争以新的视点和高度,全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人民解放军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将在8月号隆重推出,向建军80周年献礼。过去《诗刊》曾为繁荣当代军旅诗创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诗刊》仍将为新形势下军旅诗的魅力重现付出自己切实的努力。
今年下半年,党的十七大也会如期召开,届时我们也打算以诗的形式,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感情:党的历史与现在,祖国的过去与未来,我们辽阔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人民生活的欢乐与悲苦,国家建设的辉煌与艰辛,都将在刊物中得到集中反映。它将以壮阔的生活场景,浓烈的时代气息,优美的诗情画意向党的十七大献礼。
为了以更多篇幅发表原创作品,同时也因人力不足,今年我们的“中国新诗选刊”栏目决定向读者暂时告别,恳请您的理解!我们随时欢迎您对如何办好《诗刊》提出宝贵意见。
亲爱的读者,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诗刊》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