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6期
我们将不懈地为新诗耕耘
作者:介 夫
字体: 【大 中 小】
专门写一批这方面的诗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你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朗诵自己的诗吗?有人提倡诗歌要走出纸面、走进媒体,发出朗诵的声音,你怎么看?
这个事儿有过,确实有过。有好几回,我写出了难抑兴奋的小诗后,就有些忍不住地拿给我的家人或很要好的朋友们看,看后,我再给他们朗诵,我看到他们也挺高兴,有些激动:同时,我又看得出他们也感到很纳闷,纳闷我为什么会忽然写起诗来,纳闷他们已有很多年都没听说过写诗、读诗这档子事了,我怎么会突然热衷于这档子事了。说实话,对于他们的这种反应,我可谓是喜忧参半。中国的诗歌多年来被“远离” “边缘”等等如此冰冷的字眼来形容,确实很准确。诗歌要走出纸面,走进媒体,发出朗诵的声音,问我怎么看?我认为这一问问得很好,问得很是时候。尤其“走进媒体”一说,更是说到了关键处。要想让诗歌重新兴旺起来,那就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诗歌与媒体互动、与社会互动,让媒体发出诗歌的声音,这对于诗歌重回民众,重回时代,让诗歌重新展露出它作为灵魂使者的魅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此我还是要再次强调那个前提:我们所推崇的诗歌必须是健康的、向上的,不能把那些什么口水、垃圾、下半身之类的东西弄进来。现在,有些人,总是认为诗歌只是小众的,小圈子的,我对这一观点,不能完全赞同。民众中有品位、有修养、对诗歌有很高鉴赏水平的人士大有人在,他们懂得诗歌之美,更懂得诗歌之高尚,而对于那些他们所不能认可、缺乏审美内涵、甚至更低俗的所谓“诗歌”。他们自然会嗤之以鼻。
你对中国新诗有怎样的希望?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简要的说一说。首先,中国新诗自上个世纪“五四”运动由胡适首倡,中间经过数代诗家的传承开掘,发展到今天,总共还未过百年。而中国的古典诗歌若从屈原写《离骚》算起,到唐诗、宋词、元曲则经历了至少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的新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与西方诗歌比较,中国新诗也正是受了西方自由体诗歌的很大影响而出现的。但西方的自由体诗歌比中国新诗的发展,也要早得多。其实,我这样比来比去的目的,就只想说出一点,即:我们中国的现代汉语新诗并没有走出多远,它还将向着更深远的深远处走去,我们,我们之后的我们,将会不懈地为它耕耘,它必将走出新的伟大和辉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