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1期
尼努珀玛·梅农·拉奥诗选(五首)
作者:佚名
字体: 【大 中 小】
王 蒙 译
尼努珀玛·梅农·拉奥,女,印度诗人,现任印度驻华大使。她出生于印度喀拉拉邦,1972年获印度马拉特瓦达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22岁时进入印度外交部工作。曾先后在印度驻奥地利、斯里兰卡使馆和印度外交部工作。曾来中国访问。1992—199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现称魏德海国际事务中心)作访问学者。先后担任印度驻美国使馆公使与驻秘鲁大使。1998年曾出任驻俄罗斯使馆副馆长,她是印度外交部首位担任官方发言人职位的女性。2004年9月至2006年任印度驻斯里兰卡高级专员。2006年10月出任驻中国大使。
拉奥夫人的诗结集为《雨丝飘扬》在斯里兰卡出版。这里选的五首诗,含蓄隽永,立意与取材都颇为不俗。
在《题马德哈维·爱玛的照片》里,表现了对于人、背景、历史的感应和庄严感。在《坏蛋》里,毋宁说作者是在同情一颗被社会所冷淡和伤害的心。在《公民》里,用预设的(枪弹)洞孔开篇,令人震惊。在印度,也与别处一样,作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并非易事。《格则勒》则带有民歌风格,表达了对于民间文化的倾倒。(作者并没有向译者推荐此诗,是译者由于早在新疆就熟知“格则勒”这一诗歌形式,对之情有独钟。)而《撒玛尔罕的傍晚》里,那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命运的诗心,那种我们都是一些面包片片,被历史的烘烤机所烘烤的说法,读之怃然。
作者的诗是用英语写作的,王蒙的翻译也是根据英语原作。
题马德哈维·爱玛的照片
奶奶坐得端正,
黑发中分,
三十八岁年纪,
在黑暗的斗室
她衣裳的白光,
勾勒出暗影。
留声机,
用它的裂了纹的喇叭
发出温柔的声调。
以及
照片之外
先祖的后代,
乘船前来,
驻舟于静水。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
可以听到他们的喃喃低语,
因为他们找到了她。
这张照片上还有,
一个困惑的人
仍然在喝斥着
我的孩子们
咚咚脚步,
踩踏了
她黝暗的房室。
悄悄地
划下一个
隔离的圈子
某处。
身外是轻松的岁月
坏蛋
心里,
却焦躁不已,
将他的眼圈
涂成绛紫。
痛苦
伸出舌头
吐着泡沫,
在潮湿的鳞状的墙上
镌刻上野兽的四肢。
一面黑伞,
没有拢起,
自从他上学的日子,
逐渐消退了的是最初的
K.D.
他的名字,
其实来自
母亲的规规矩矩的播种。
而所有的男生,
就像男生们那样,
想着更多,
尖叫着
“坏蛋”,
将这名字附着于
蝎子图腾
文刻在
他的纸一样的皮肤上
紫色的眼眶边
硬指甲上。
还有孩子的心
包藏在他的男子汉的身体里。
带着久远的清晰的回忆
他可以当真记起
1964年
怎样喜欢一部影片
放映中间有两次休息
他将
最后的卢比
变成了两客
彩虹般的冰激凌
公民
洞孔
在他穿着的汗衫上
贴胸,
就在心脏上方,
出自自己的打造
预设
他的末日
将从这儿
到来。
他感觉得到
无尽的汗衫的摩擦
会保持住
他的心跳。
他的孩子们
在不同程度上
承受
他的怪癖
有时候
变成
疯狂,另一些时候
变成
蔑视父辈
抛掷石块,
对着自己的家
藐视风俗和
他们的叛逆
不可理喻,
不过也理解
他们的父辈。
格则勒
你以你的方式在酒后唱出心曲,
歌唱失却的爱情和受伤的心,格则勒
阿哈塔里头发上的山茶花何其芳香,
独唱出她内心的悼亡的哀伤,格则勒
我们唱着玛比拉情歌在椰子之乡
月光铺染的沙滩上有一声高腔,格则勒
从北到南我们让我们画出一道弧线
微风承载的歌声无限悠长,格则勒
八月的月亮害怕溢过的错误边线
也已经连结起来了,被那格则勒
包容爱情的装饰被凉亭所遮盖
黄色的象牙、神奇的麦克风、还有格则勒
撒玛尔罕的傍晚
我们来到了扎里那,
小屋迤逦而去,
一位幽灵似的法国夫人,
在人造湖边泡脚,
拂过水面。
柔软光滑的天空下,
我们辨视着
尚未送电
有人点起一支香烟
唯一的一点光亮
照出列杰斯坦广场的轮廓
爱笑的孩子们,
结结巴巴地讲着
旅游英语
这横跨莫斯科与撒玛尔罕的
新世纪的时尚。
他们中的一个
阿鲁格伯克
与天文学者的辉煌名字同名
有他自己的系列训练
坐上奔驰车
便会想起太空,
超越这个被遗忘的
尘土飞扬的广场
在建设者规划的城镇上
亲吻可爱的女王的脸蛋
以死相许
换取飞跃。
夜间是格则勒的朗诵
寂静中飘荡
一列火车自安达露西亚开行
速度像穿过北非的火箭
柏柏尔人的沙子
为达丽亚先生哭泣
来到
我们坐着的撒玛尔罕
我们用英语与鸟尔都语
寻找着一些会意
甚至有领悟的烛照——
我们都是些小小的切片,
被这一部分的历史的
烤面包片机所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