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7期

致郑伯农

作者:佚名

字体: 【


  伯农先生:
  昨天在明苑“快哉诗书雅集”会上,第一次听到歌唱家演唱的由您为拙作《山坡羊·日月人(三首)》谱的歌曲,深受感动。本来作为元曲小令的“山坡羊”,字数少(仅有43字),句式特别(共11句,为“4,4,7。3,3,7。7。1、3,1、3。”),填词难度就较大,谱曲就更难了。但听了是一种享受,很受感染。这是凝结着您的心血,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我的诗,能引起您的共鸣;您的曲,又能引起我的振撼,说明友人之间的心是相通的: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悦、共同的追求。您和诗词界的许多同志对我多有鼓励和帮助,希望今后能得到更多的指教。
  今年是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作为一名中华诗词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学会的主张和活动。就像昨天我在会上即席讲的,学会提出的“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的方针、“与时俱进,推进诗词改革”的主张、实施“精品战略”以及“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工厂、农村、部队”等等,都是正确的,有远见的。已经和必将继续对中华诗词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中华诗词有着无限的魅力,经过一个时期的沉寂,再复兴起来,这是历史的必然。这里有毛泽东以及其他诗词大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也有诗词学会历届领导和同仁们的积极贡献。对诗词学会同志们热爱中华诗词事业、不计名利、坚韧不拔、勤奋工作的精神,一直深怀敬意。在此,也对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及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古人云:“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我觉得,在看到中华诗词正在兴盛的时候,也要有危机感。应当考察和分析一下新诗可能正在走下坡路的社会现象(我绝不是说,现在的新诗没有好诗,不少诗也很深刻感人,但不少新诗,确实看不懂了,也不知道是诗,还是分拆的散文),反省如何才能使中华诗词永保旺盛的生命力。我想如果丢掉古典诗词的传统,不遵守基本格律,那么,形式上虽然仍是“五言”、“七言”、各种“词牌”,但实际上已异化为“顺口溜”或别的什么诗体,中华诗词会名存实亡;如果完全固守旧制(如绝对地要求一律用平水韵),不与时俱进从内容和形式不随时代变化而发展,中华诗词也会枯萎;如果不面向生活、面向大众,只是在书斋里和诗界的小圈子里玩味,中华诗词也会丧失基础和活力;如果只注意数量,不求质量,不思创新,虽千人而一面,虽万首而雷同,中华诗词也会使作者和读者“疲劳”……。谈的未必妥当,仅供参考。
  
  马 凯二○○七年五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