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18期

浙江地理(组诗)

作者:路 也

字体: 【


  沪杭道上
  
  吴山青,越山青
  我只是用碎花长裙轻轻地扫了一下
  刚刚醒来的上海的楼群
  便从动脉转静脉,从铁轨换到了高速公路上
  大宇客车如飞,油箱里盛的似乎不是汽油,是酒精
  行李箱里有一本《宋词选》
  连“声声慢”都具有了125公里的时速
  路两旁,水田瞳孔闪烁,竹林有纤细的神经
  茶园以山坳为壶,用雨把自己冲泡成一大壶碧螺春
  或龙井
  斑鸠在叫,这位乡村诗人擅用押韵的叠音
  小镇分上阕下阕,以河为臂相挽,以桥为手相牵
  亮亮的雨丝在它们身上做着针线
  忽然,车身颠了一下,越过了地图上的
  分界
  从夫差的领地进入了勾践的家园
  当年的绯闻主角西施范蠡已化作荷花,
  在池塘里接吻
  六十年前,一位张姓女子沿相似线路去
  寻负心人
  悲伤的蒸汽机火车载着民国的爱情
  而今,是我,在飞奔,长发当风
  一只粽子作早餐,从一个直辖市吃到一
  个省份
  第一口蘸着黄浦江,最后一口就着钱塘
  
  国清寺
  
  梦初居士,谢谢你的好茶
  天台山和天姥山倒映在紫砂杯子里
  大家围坐,说着回廊外那棵隋朝的梅花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大雄宝殿
  有香火缭绕和青苔洇漫
  松鼠跑过古柏和香樟,跳上了六朝砖瓦
  
  门外双涧流淌,用了五言绝句的音节
  云锦杜鹃一直绽放到棉布裙上
  目光越过稻田,远远地,可以瞥见一座
  小塔
  
  在最低的一朵云下,静坐四个时辰
  看着夕光一点一点地沉没
  再也没有力气跑出这幅水墨画
  
  继寒山子、李白和徐霞客之后,在此小住
  伴着青花笔筒和发黄的旧书
  就当壮游至此,就当从长安出发
  
  莫干山路
  
  我在莫干山路等你,
  一朵梅花在等一朵兰花,一个诗人在等
  一位律师。
  
  一个微弱的字母就可把门推开,
  我站在窗前,长裙子哼着咏叹调,
  此时,你一定正穿着司法条文般客观的短
  裙
  以跟车辆辩论的方式
  横过街面。
  
  阳光正把折扇叠起,
  夜晚将成原告,白昼会变为被告,
  黄昏是一位镇静的法官。
  而香樟树有和暖的影子,它爱上了自己的
  和暖。
  
  我在莫干山路等你,它是这座城的回廊之一,
  远处的西湖,这座城的客厅
  曾隆重接待过两个离家出走的女孩,
  在十七年前的冬天。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四年是重合的——
  那是年轻泪水的三角洲,那是真理和白
  云的籍贯。
  
  楼外楼
  
  请允许我
  用读宋词的腔调来朗诵这张菜谱:
  兰花春笋、豌豆黄、蕃茄腰柳。菊花鱼、
  龙井虾仁、
  千岛鱼头。小笼八宝糯米骨、玉米马蹄
  炒青豆。叫花鸡,
  吴山酥油饼、东坡肉
  至于词牌名,不用满江红,不用清平乐
  我看,就用这酒家的名字了:楼外楼
  
  从我坐的位置,抬头可望见西湖
  它镶在圆形漏窗内,茭、莼、菱、藕在
  其中荡漾
  ——我说,这才真正是一品的什锦羹汤
  从你坐的位置,瞧见的该是孤山
  体积小巧,质地香、糯、绿,点缀着桂
  花馅的传说
  ——其实那才是杭州最好的点心
  
  竹 子
  
  坐在竹亭吃天目笋干,看江上竹筏已远
  手中折扇以竹篾为肋骨,而竹筷指挥交
  响乐队般的碗盘
  ——竹子有学以致用的青春
  笋是童年,婴儿肥,被熊猫搂着
  长大成竹子,那么帅,一节一节追求进步
  姿势象形,心是语文
  
  雨喜欢竹子,喜欢这个长满竹子的省份
  如果不在雨中,那就种植在宣纸浸泡于
  水墨上千年
  这骨骼清奇的植物有潮湿的命运
  
  风把竹子当箫和笛子横吹,一片竹林就
  是一个乐队
  曲目是高山流水、广陵散和汉宫秋月
  竹腔里发出一个国土内心的声音
  
  最早历史写于竹简,竹林下的文人叫竹
  林七贤
  还有一种爱情就叫青梅竹马
  竹子上面刻写着一个民族的皱纹
  竹子裸露出骨头关节,是为了长得高和硬
  不开花则已,开一次就拼了性命
  这片土地上长出竹子品格的人:鲁迅、秋瑾
  
  西 溪
  河港、洼塘、湖汉、沼泽、浅滩、深潭、
  泊湾
  所有带三点水偏旁的汉字都得用到这里
  这是一块患风湿的区域
  
  菖蒲、茭白、水葱、野芹、蓼、芦、菱
  萍、莲
  那么多带草字头的汉字在漂荡
  柳、柿、桃、李、梅、杉、桑、楸、木槿、
  香樟、枫杨
  这是些带木字旁的,倚风而立
  
  划船入村,登水阁,绕草庵,在竹舍歇
  歇脚
  到达渔庄时恰好晌午
  以青壳螺蛳、油焖笋将一小碗白米送下
  如有书童备纸研墨,我就会即席赋诗
  
  三点水使草字头蓝绿苍碧
  使木字旁隐雾含烟
  使每一处石阶和堤岸的心底都生着青苔
  这就是我所去过的西溪,在杭州城外
  
  晚 报
  
  16个版面均被梅雨笼罩
  报头用的是钱塘潮般的字体
  头版头条的标题醒目,看去犹如苏堤、白堤
  其他标题,无论横排竖排
  则都像湿漉漉的学士街或孩儿巷
  新闻,好消息是柳浪闻莺,坏消息是南屏
  晚钟
  编者按用了亭台楼阁的逻辑黛瓦粉墙的思
  维
  广告版上张小泉在吆喝卖剪刀,宋嫂卖醋
  鱼
  副刊上作者很多:有林和靖、朱淑真、苏
  东坡、郁达夫等等
  文章有霉干菜味的,也有杭白菊或龙井茶
  气息的
  报纸中缝的青砖瓦楞上,长着蕨和苔藓
  那里贴征婚启事,梁山伯在那里遇见了
  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