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23期

以青春的名义——诗坛名家走进第二十三届青春诗会,寄语青年诗人

作者:佚名

字体: 【


  牛汉:我今天是来“参加”青春诗会的,而不是“列席”。我是以青年的身份,而不是以老年身份走进青春诗会的会场的。
  “诗人”这个称谓最好。中国自古就有诗人这个名称。没有称呼小说人、戏剧人的,但写诗的却被称为诗人。离开个体的生命,诗就不存在。因此,诗与人不可分。有的人写着写着,人与诗分离了,堕落了,诗也就离开了他。
  、
  写诗不容易。写诗不会富贵,甚至会很艰难,但生命因此而美丽。写诗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始终没有离开诗,因此我感到我的青春还在。蔡其矫八十多岁时身上仍有孩子气。李瑛八十岁了,身上有青春的气质。他们到老仍能写诗。写诗是青春在发光。
  李瑛:举办第一届青春诗会,请我去交流、对话,转眼之间,几十年过去了,仿佛就在昨天。今天见到了大家,仿佛就像见到了当年的他们一样。那一届诗人刻苦追求,成长、成熟、成才了,他们成为了诗坛的中坚力量。相信大家也会像他们一样,成为诗坛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我也有青春,但我的青春是在动荡中度过的。童年的颠沛流离,青年时的学生运动,壮年的军旅生活,“文化大革命”中的苦难岁月……它们都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深化了我对生死、荣辱、苦乐的认识,给创作作了充分的准备。年轻的诗人们要有生活的积累,去深入发现,去写生命中感动的事物。
  现在的环境很宽松。青年人可以自由地写作,也有很多书可读。读书是我最大的享受,我常常发现有很多书读得太晚了,如果早一点读到,会早一点营养我。我希望大家要珍惜现在的良好的环境,应该去接触更多更宽的生活领域,更多地认识人生、社会,去发现、去挖掘、去表现。诗人是巨人的事业,年轻的诗人要加强使命感,要关心国家、民族、时代的命运。
  吴思敬:我谈谈诗歌与诗人的自由问题。自由,是对新诗品质的最准确的概括。诗是自由的声音,诗人是自由的使者。有了心灵的自由,才能有健全的、独立的人格。才能弃绝奴性,超越宿命,才能向读者敞开心扉,不去欺世盗名,不去迎合流俗,不去装神弄鬼,更不会昧着良心说谎。有了心灵的自由,才能不受权威、传统或社会偏见的束缚,摆脱狭隘经验与陈旧思维定势的拘囿,让诗的思绪在广阔的时空中流动,开出具有高度独创性的艺术思维之花。
  当下,在市场经济大潮与大众文化红尘的双重冲击面前,唱衰新诗的调子甚嚣尘上,我却从不为新诗的前景担忧,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的优秀的青年诗人,包括今天在座的来参加青春诗会的诗人,你们为追求心灵自由而在诗的田野上默默地耕耘。因此我不担忧,青年诗人是撑起新世纪诗坛的脊骨。
  谢冕:本届青春诗会在北京斋堂举行,这使我想起我生命中的一段日子。我曾经在当年的斋堂公社当过办公室主任。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斋堂川的美丽迷住了我。
  李瑛、牛汉等前辈诗人一生坎坷,满身伤痕,但他们一生以诗为伴,一直坚持站成一棵树。生活中越是失去的越要去寻找、表达,因此诗人是富有的。
  想起第一届青春诗会,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参加首届青春诗会的诗人曾被邀请到社科院文学所的一个屋子里座谈诗歌,《诗探索》创刊号为此刊发了专辑“请听听我们的声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青年时代参加青春诗会是难得的、幸运的。我没有青春。在没有青春的时代,现实生活不允许我做梦。诗人一旦不能自由想象和表达,就是诗歌的悲哀。青年诗人要珍惜手中这支笔。不能玩诗。要以严肃的态度去写作,捍卫诗歌的尊严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