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7期
诗心的召引(节选)
作者:姚达兑
字体: 【大 中 小】
一个韵,便是一段独特的心绪,因个人的自主审美感发而来;一个典故,附着多少共同的悸动,随不朽者的高贵精神召唤而去。便就是一个汉字,本身也是神圣凛然的历史。于是一个诗人甘愿付出多少年,守着一份执著,寻寻觅觅,只为了一首诗,一个韵,甚至是一个汉字。于是漫长历史的痕迹中,贾岛们总是推推敲敲,不小心又一次撞上了韩文公的车骑;李陇西诗囊备就,一路满载的诗句压弯了小驴。
教人习诗之前,先引学诗者识得诗人须具之诗心、器识与胸襟。盖诗心者乃历代伟大诗人必具之器宇。“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却是屈骚源流不改;路漫漫而修远,为真理而上下求索。“性情之激烈”,实是漆园之恩,哀生之沉痛;要求的是诗人应深具大痛大哀的性情,即龚自珍所云“哀乐过于人”者。龚氏之行为和诗篇同具以上两点。如果我们推溯远点,宋代有苏轼,唐代有李白。此三子,皆在诗心上同是庄骚并具,足堪为后世典范。诗人正因此种诗心而抒写出更接近最高德性的诗。
一个好的诗人,必得懂得他的先辈诗人们的诗,当然也理所当然地要识得诸般诗艺。常有人言,当代人无须再记得那些繁琐格律和使用古人才用的平水韵,尽可抛弃这些,自由写诗。然而,那是另一套话语,并非汉语诗的正宗。原因恰正是因为汉语的特殊之处,便在于用它写成的诗正好能在(可能这也是最好的方式)韵律间迸发出更深厚的意涵。此外,一个汉字自身上面还附带着的诸多历时性的意义,而现代汉语里,单字单词的意义何其单薄,怎能足够表达人类的感情呢。并非仅是单讲冷冰冰的形式技巧,而有其智性识见和价值取向。格律不但是学诗者必须上的一个台阶,唯有此,才能说懂得汉诗之内在意蕴;但是,在诗心稍具、诗力渐雄后,诗人的写作可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书写,即使脑中无半毫韵律的想法,也能做得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