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0期
邰筐诗选(十三首)
作者:佚名
字体: 【大 中 小】
富人、穷人、罪犯、妓女、朋友、仇人……
都要在同一个炉口排队
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尊卑贵贱、不论级别、
不论资格
不送人情、不走后门、不看尸下菜碟
不狗眼看尸低……
讲的只是先来后到,一律按规定排队买票
这些或胖或瘦或俊或丑的肉体
连同附着在外面的皮尔卡丹西装、梦特娇
衬衫
老人头皮鞋、伊丽莎白超短裙、玛利莲梦
露内衣
最后都变成了一把灰烬
那些无所依附的灵魂、思想、欲望
那些折磨了你一生的爱恨、情仇、名利
也被炉口的一阵风吹散了
沂河桥上(一)
那么多的车辆挤在一起。那么多的
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大客车,个体
中巴车,私人小轿车,拖盘车,拖挂车
双桥车,大卡车,小货车,翻斗车
冷藏车,趾高气昂的奔驰车
气质高贵的宝马车,不露声色的奥迪车
谨小慎微的面包车,土里土气的
农用车,面带悲伤的殡仪车,火急火燎的
消防车,救护车,防暴车
110出警车,还有紧随其后的大铲车
挖掘机,推土机,拖拉机,摩托车
电瓶车,人力三轮车,地排车,自行车……
那么多的车辆挤在一起。
它们的呼吸也挤在一起。那些喝汽油呼出的
淡淡的白雾,那些喝柴油吐出的
浓浓的黑烟,那些喝混合油的仿佛混合了
整个人世的悲欢
既喝水也吃饭,尝尽酸甜苦辣的人啊
他们的后背会留下一层白色的苦难
那么多的车辆挤在一起。那么多的车辆
卡在同一个黄昏里。那么多的车辆
要经过一座黄昏的桥面——它们要
开往哪儿去呢?
沂河桥上(二)
总有些人从这里走向河东
总有些人从这里走向河西
总有些盖着篷布的卡车
运来人民需要的青菜、萝卜和大米
那个清晨拉着一车草莓进城的人
傍晚还要经过这里
车上捎回了地膜和喷灌机
有些人从这里去河东选墓地
有些人从这里去河西做生意
那么多行色匆匆的人在这里相遇,然后各
奔东西
那些突突突吐着黑烟的拖拉机
从早到晚要往返多少次啊
它们不断把河东的沙子运往河西的工地
总有些人从这里经过,然后渐渐走远
总有些人在这里停下,看一看河上的景色
看一看河面上那些捞沙的木船
看一看一列火车缓缓地爬过沂河
它巨大的声响惊飞了一群水鸟
整个水面就陷入了死一般的静寂
感谢
感谢对门邻居
感谢对门不讲理的小媳妇
和她的精神病丈夫
感谢他们日复一日的咒骂声、摔门声
和瓷器掉在地上的破碎声
感谢楼上夜半三更的挪床声
感谢黑暗中不知从哪里传来的一声吆喝
感谢他们的粗鲁和无所顾忌
正是他们一次次把我
从冷漠和麻木中唤醒
感谢早晨遇到的第一个人
并问候他
感谢一天中遇到的所有人
并祝福他们
至于从未见面的那些人
总有一天
我会把他们一一认做亲人
扭秧歌的女疯子
一个疯子,每个傍晚都会
在国贸大厦路口的安全岛上扭秧歌
比上高峰岗的交警还准时
每个傍晚,她都在那里扭秧歌
有时警察会赶走她,一转眼就又回来了
一年四季,她总穿着一件没有扣子的棉袄
腰里系着一条红绸子,旁若无人地舞着
她每个姿势都那么认真,不允许自己出错
似乎始终有个我们看不见的教练
在旁边纠正她的动作
有时,某个淘气的孩子
会指着她说:“疯子,疯子……”
她就会呵呵地笑,露出一口好看的牙齿
这是四年前的事了
我每天回家的路上都会看到的一个场景
她似乎成了我生活的一个内容
如果哪天她没出现,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甚至会有点惆怅和不安
她病了吗?还是离开了这座肮脏的城市
后来,她真的就消失了
好像从来都没出现过
每次经过那个路口
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朝那儿
看上一眼。有一次
她曾突然闯进我的梦里。像个女神一般
把一条红绸子舞成了一团火
我要勇敢地对生活说不
终于鼓足了勇气,我要
勇敢地对生活说不
当我清晨再次醒来,我对自己说
不能这样了。生活再也不能这样了
说完,我翻身下床
穿衣服、小便、洗漱、用早餐
然后机械地锁好房门,义无反顾地
再次投入到火热的生活
散步
每天晚上出去散步
我总要把白天走过的路线
再走一遍。
要是白天去的地方太多、太远
我也要在心里走上一遍
我要把白天丢失的东西
一点点地找回来。
把被白昼打磨掉的激情找回来
把泥沙俱下的生活
再反刍一遍。就像
从肉里挑刺,剔除
一天的虚假、浮躁、麻木、欺诈
之后,我才能安然入睡
才能保证次日再次醒来
还是一个完全的人
悲伤总随着夜幕一起降临
悲伤总随着夜幕一起降临。
那些每天挤在回家的人群里,
木偶般面无表情的人。
那些每天在黑暗中摸索着上楼梯。
又找不到钥匙开门的人。
是什么一下子揪住了他们的心?
人只有在夜色中才能裸露自己的灵魂。
他们蘸着月光清洗眼中的沙子,
他们扯出身体里隐藏的乌云,
就像从破袄里扯出棉絮,而悲伤却总是
挥之不去。它有着尖细的嘴,它钻进你的
肉里,
融入你的血液,并跟随着心跳走遍你的全
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