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0期
诗是无限,是静,是对世界的容纳等
作者:马 行
字体: 【大 中 小】
马行,本名马利军,1969年11月生于黄河三角洲平原,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任地球物理测量员多年,现供职于某石油高校。参加过诗刊社第17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7届高研班学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诗是诗人的家园,也是故乡。诗人的使命是天给予的,也是语言给予的。他的责任即是用语言营造一个陌生却又真实的空间。这个空间可能是村庄、城镇,也可能是一片荒原。诗人居住、生活在里面,他应该是自足的,有力量的。
2.诗歌的大美与那些生僻、陌生的词汇无关,那些平易、朴素的词汇才是诗歌语言的最爱。一个优秀的诗人,会让那些貌不惊人、司空见惯的词汇活跃起来、陌生起来,即产生人们常说的语言陌生化的效果。这份陌生,让诗人发现了诗,完成了诗的写作。
3.诗歌是一轮古老又年轻的月亮。诗歌永远生活在具体的、感性的语言里面,它赤裸在天地之间的声音、色彩、动作、情爱、悲悯之中。它是超验的,它是人类精神世界里的明灯。
4.有人说优秀的诗歌是小众的艺术,这是胡扯。真正的好诗,它与小众和大众无关,它是属于普天下全人类的:它是整个人类,甚或是整个人自然的生存状态。
5.有些诗,每当我写它们的时候,我的泪水特别多。比如在凌晨时分的灯光下。面对微机屏幕,点燃一支烟,吸一口,眼中已噙满了泪水。抬起头,泪水再次噙满。我不知自己为何这样地脆弱。但这让我相信,诗是有眼泪的。
6.诗是什么?诗是无限,是静,是对世界的容纳。如果用一个字来说,诗是“静”。静非无声,非空,乃大有。静以语词为衣。
一个生活在大河岸边的人的视野
多少年来,我始终生活在黄河岸边
一棵野芦苇从南岸活到北岸,又从北岸靠
近南岸
我从下游来到上游,又从上游
来到了下游
我不认识美国的亚伯拉罕·林肯
也不知道那个拿破仑将军,是否晓得离我
三公里的地方
有个姓刘的艄公
他的小女儿,名字特别好听,叫兰朵
伴月光而睡,闻鸡鸣起床。多少年来
我认识的是潘家湾村的算命先生潘神仙,
王家道口的
乡村画家赵三年。我不得不承认
我的视野已经越来越窄
狭窄处,只有两垄青菜,十亩麦田
能够容下的,不过是一行飞翔在空中的大雁
甚至更窄。最窄处,一条
逆流而上的客船已经驶远,只剩下微风从
门前,轻轻吹过
一个人的荒原
我坐在黄河口的草丛中
一群羊向着我走过来,却又走开
油田的抽油机往寂静中
轰隆隆地响
漆成黄色的值班房敞开着
却不见石油工人
我拾起一块干硬的薄土片
猫腰,扔出
看它往野水里打了
几个水漂
拍拍屁股上浮土
举目张望
但见白云飘荡
天空与我的距离,竟是如此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