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9期

印证桃花源

作者:石 英

字体: 【


  一篇《桃花源记》,引出
  千年迷团,探索桃源究在何处
  东西南北,众说纷纭
  至今意兴不减,想弄个清楚
  
  余性喜旅游,跋涉远足
  皖、赣、湘、鄂,脚踪遍布
  也领略过据称的几个桃花源
  唯是常德地区桃花源,心服
  
  环境氛围,感受到陶公笔触
  渔人蓑衣,溅起点点雨珠
  观客体神似,问主体心是
  于是步前人后尘,余情愿追逐
  
  山根下断层遗迹触目
  昔日洞口似在此,草木杂芜
  沿山壁继续攀援而上,哦
  一洞口“仿佛若有光”,俯身而入
  
  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果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四围环山如桶,恁般寂静
  特殊小世界,风也被山脊所阻
  
  这特定情景使我重新审度
  忆当年对陶公“批判”的种种谬误
  什么“桃花源完全是子虚乌有;
  所谓仙境纯粹是引人误入歧途”
  
  其实,偌大的中国版图
  地貌各异,出神入化,山重水复
  至今未启封之域,神秘去处
  使浅见者瞠目结舌,何止三、五
  
  余就曾在一人迹罕至地区
  有老农问:“毛主席还健在否”
  这使我联想当年武陵人所遇
  不知有汉、魏晋,绝非信口诈唬
  
  这里虽非“世外”,却不啻“仙境”
  引得唐代诗人刘禹锡不辞远路
  “\xC2D\xC2D月亭”中刘大诗人缅怀先贤
  更为眼前胜景陶醉。不亦“仙”乎
  
  今自“秦人古洞”入,知有汉
  更知中华两千余年历史,厚今通古
  头顶是蓝天白云新风习习
  脚下是良种水稻试种圣土
  
  也有“黄发垂髫”,却非当年装束
  老者也有手机,青年都着时新衣裤
  但不必“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先请进茶馆。品擂茶味道不俗
  
  离前,在“既出亭”小坐
  依依,何时芳姿重睹
  蓦然,一古代布衣乘舟远去
  余亦“得其船”,急请武陵渔人加速
  
  及至追上,疑为先贤陶令
  恭问:“此可是尊驾笔下桃花源?”
  答日:“汝既觉其像即是。”
  “桃花源果在此处。”余由是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