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龙·白兰度

作者:子尤 字数:1937 阅读:4 更新时间:2016/06/28

谈马龙·白兰度

    (2003年4月28日)

    说白兰度,怎么着都得想起白兰地,但慢慢地我也觉得这种让人心境狂野的酒很配得上他。我看他的电影应该不算少,他的代表作我几乎都看过了,像《欲望号街车》、《码头风

    云》、《萨巴达传》,然后是那部不成功的,由我最崇拜的艺术家卓别林执导的《香港女伯爵》,那是卓别林最后一部作品,意义重大,白兰度实在不能胜任。《巴黎最后的探戈》我也买了,还没有看,据说白兰度在其中的表演炉火纯青,真实感人,让人难分这是在讲白兰度自己,还是在演别人。

    接着就是无敌电影———伟大的《教父》!!演得真是没法说!太精彩了!然后是雄心勃勃的《现代启示录》!能起这样气质不凡的名字的人,除了伟大的科波拉,还能有谁!白兰度在这里的表现,我已经没能力评价了,《教父》里的表演我还能形容,可《现代启示录》里的娴熟,只能是一句:他什么都没表演!因为喜欢白兰度的电影,我搜刮音像店,连白兰度当配角的电影我都买了,比如由白兰度和他的表演接班人———罗伯特·德尼罗以及新一代演艺明星爱德华·诺顿联袂出演的《大买卖》。我的一个新目标是《超人》。

    大概因为白兰度本身就有痞子一般的气质,叛逆狂野的心态,演起《欲望号街车》里的斯坦利简直收放自如,毫不费力。然后是《码头风云》,那是他演技的一次出色展示,但我看那部电影时还很小,可能看五十年代以前的电影太多了,看多了舞台话剧一般的电影表演———比如卓别林的———我觉得白兰度的表演太让我不适应了,我相信,从白兰度开始,电影表演才开始渐渐成熟。《萨巴达传》也是,他演起电影太轻松,我总觉得他与电影中的人物有着心有灵犀的感应,好像他只不过在展现自己的生活。后来我觉得,这应该与他选择剧本有关,他很能找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天分的剧本,也应该感谢他的好运气,他总是碰到好导演,先是卡赞,与他拍了《欲望号街车》和《码头风云》、《萨巴达传》,接着是和科波拉的两次合作。

    有人把白兰度比喻成狮子,我承认,他年轻时是头好胜的狮子,先是跑到费雯丽那儿狂吼一番,接着又成了万狮奔腾中的首领,最后压抑自己的兽性,躲到码头当工人。可还远远没有完,在躲了几十年之后,他又跑出来,朝天嘶叫了一番,似乎在呼啸,告诉大家,他又回来了,这回,他成为老练奸诈的老狮子,而且历经磨练,已经是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

    他玩世不恭的痞子态度却包含了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高雅风度,我总相信,他的演艺历程就是他慢慢向观众剥开自己心灵窗户的包裹的过程,他曾说过:“人无时无刻不在表演。”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他的每一次表演都有他的自传成分。直到《现代启示录》,白兰度在我的眼中,他已经不是在表演,他喃喃地向观众倾诉着自己的心声。在每一部电影中,白兰度都是一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样子,而且越往后的电影越展示出了这一面,这个大概就是他的风格与他的标志,但是他不适合演喜剧片,依我看,《香港女伯爵》有百分之八十的成分是被他搞砸了,哎!可惜了!

    白兰度说过:“我呆在好莱坞的惟一原因是我没有足够的勇气拒绝金钱。”我真诚地相信他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对电影的追求和别人不一样,甚至我相信他不干电影也能很成功,因为他太不像演员了,实在是与众不同。他悲观、忧郁,表面是粗野的,内心却是脆弱的,他温文尔雅,整日只能以几公斤的冰激凌排解心中的痛苦。他没有明星一样的虚荣,不然他怎么能从五十年代中期他的高峰期间自《码头风云》起就与世隔绝,沉默寡言,到了《教父》成功复出后,他也没有再大的发展,一直到现在都很少见到他的人影。

    他真正活跃影坛的时间是从1950年到1954年,之后一直到1973年,期间都没有什么反应,然后从1973年到1979年,其实也没有什么作品,他真正活跃的时间不过七八年,可他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电影明星了。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卓别林电影元素 下一篇:来点严肃的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