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作者:孙力、余小惠 字数:13324 阅读:88 更新时间:2016/07/03

第十三章



  环城路西线工程破土动工了。
  阎鸿唤选择了零点这一时刻,打下了整个工程的第一根桩。
  午夜,震耳欲聋的汽锤当当响着。凤凰立体交叉桥工地沉浸在庄严而又热烈的气氛中。声声锤响,牵动着全城人民特别是在场所有人的心。这里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激动,多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对这座城市的改造,尤其道路改造,摇头叹息,如今,他们迎难而上,亲手设计的一道道方案将付诸实施;这里有市政工人的激动,多少年来,他们在狭窄的道路上修修补补,从未甩开膀子干过,如今,他们将亲自修建出一条环形玉带,架起道道彩虹。中国经济改革给中国大地带来了“仙气”,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把美好的梦变成指日可待的现实。
  千家万户此刻都在沉睡,然而这里却灯火通明,沸腾着破土动工的喜悦,回荡着市长铿锵有力的声音:“要干出中国人的志气,用两个月时间,建筑起我们这座城市第一座气势宏大的立体交叉桥;用半年时间拿下西线道路改造工程。今天,零点我们动工,春节零点我们告捷。以高速、优质的成果向新的一年献礼!……”
  市长阎鸿唤站在用土堆成的工程指挥台上。
  “阎市长,您回去休息吧。”市政工程局局长曹永祥望着两眼充满血丝的阎鸿唤。
  “不,我再看一看,回去也睡不着。”阎鸿唤很兴奋,他把快要滑下肩的风衣向上拉了拉,问,“那个杨建华在哪儿?”
  曹局长指了指前面不远处一个头戴安全帽的人:“在那里指挥的就是他。市长叫他?”
  阎鸿唤在强烈的照明灯光柱下,搜寻到正在那儿指指划划的杨建华:“不,不要打搅他。他是现场作战指挥,承受着千钧重力。”
  市政二公司是整个道路工程拉上去的第一支队伍,肩负着凤凰桥、康庄桥、振兴桥三座立体交叉桥的建造任务和十公里的道路修筑任务。这对一个只有五千人的工程公司,要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是艰巨的。
  “你们要多关照二公司,杨建华这头一脚踢好,就能振奋其他施工队伍的士气。他有什么困难,你们局里要为他扫除障碍,包括人力、机械、物资。”阎鸿唤对局长说。
  “杨建华很有魄力。人力没有问题。别看他承包了这么多项任务,但他还没把全部队伍拉上去,只用了四个施工队。”
  “哦?”阎鸿唤感到惊讶,“用四个施工队,他有把握?”
  “他把另外几支工程队的机械全部集中到这四个施工队,加强他们的机械化程度。每一个施工队承包一项工程,这样做,产生了一种刺激,刺激了竞争。”
  “就是说八个人的饭,现在只分给四个人吃,谁能吃,就靠竞争,投标定夺。”
  “对,杨建华就是这个意思。局里支持了他的改革尝试,此次大工程正是个用实践检验的好机会。”
  阎鸿唤点点头:“这是个好办法。市里这次的方法是各区、局承包,局里搞公司承包,公司又搞投标,层层承包。”
  局长补充说:“实际上杨建华已经把工程承包到组了,每个工程队都成立了突击队。”
  “好,你们要注意在凤凰桥工程中拿出经验来,向整个工程推广。我今天把电视台的同志请来了,给你们搞了个专题片。第一根桩打进去,我的牛皮也吹出去了。全市人民可在电视机前全看到,听到了,这叫‘背水一战’,自己将自己一军。三个月拿不下来,你、我无法向市民交代。我们这个时期的官不好当呀,得拼命。”
  曹局长笑了:“市长,我看出来了,早做好扒掉一层皮的准备。没有后路了。”
  阎鸿唤拍拍局长的肩膀:“在基建方面,你是一块宝,是把金钥匙。现在就看你这个总指挥的了。”
  阎鸿唤看看表,已经深夜二点了,便对身边的张义民说:“请大家回去吧,还有明天的工作。”
  张义民赶紧安排汽车,送几位陪同来的领导一一离去。
  他今天好不得意,始终陪着市长。西线工程按期动工,不能不说他立了头功。现在西线整个地段,除了一所小学和两个局办幼儿园还得耽搁两天外,已经全部拆除完毕,整个拆迁工作干净、利落、迅速。市长今天一见他面,就拍着他的肩膀,赞赏地点点头。褒奖之意全在这一拍一摁之中。下一步就看康克俭的了,市里拆迁分片包干,这可是立了军令状的。
  张义民这些天觉得自己更加成熟了,尤其晓维一席话,使他开了窍。过去他追求官位升迁、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如今,他突然领悟到地位和实际利益之间那种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心要利用自己一贯迷醉的虚荣去猎取实惠。并且立刻发现,机会往往是送上门的,只要想获取,唾手可得。因此这两天,他不再对万家福送礼之事暴跳如雷,而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通过义兰给了家福一个含混的回答:“等等看。”
  这会儿,他见市长也准备走了,急忙追上去。
  “市长,还有什么指示?”张义民与市长并肩走下土坡。
  “小张,再有五天,西线能不能彻底迁完?”
  “您放心,我只需要三天。”张义民胸有成竹。
  “我等你好消息。你回头跟柳市长说一下。东市区的拆迁,康克俭的任务比你重,所以房屋要统一筹划安排,西线尽可能挤出一些,让给普店街搬迁用,保证东线拆迁。”
  “康区长会有办法的。”张义民说。
  “听说东市区委已经把自己新盖的干部宿舍楼让了出来。康区长的区里几位领导也让出自己的住房,我听了很感动。”阎鸿唤的消息来自妻子。素娟告诉他,为了保证东市区普店街的拆迁顺利进行,康克俭在区政府干部会议正式宣布,他带头第一个把家迁到新居民区,并且把原来的三间住房压缩到两间。
  “是吗?我还没听到,也许是传言?”张义民听着市长对康克俭的赞扬,心里怪不舒服,他原以为目前,自己应垄断市长的全部夸奖。
  “不是传言。康克俭这个人敢说出口,就能做得到,我了解他这一点。”
  在普店街目前寸土没动的情况下,市长仍对康克俭深信不疑,张义民感到吃惊。
  “如果区长腾出一间房,就能解决普店街的搬迁问题,那当然不错。但我觉得,康区长的自我牺牲,未必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一个区长成功的关键不在让房而在工作有方。”
  “哦?你怎么看?”
  “要想真正搞好搬迁工作,我认为东市区目前首先应该找房源。如果东市区确有困难,我负责压缩西线的房子支援他们。另外,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不能一味迁就住户的要求,否则多少房也不够用。我们西线地段搬迁什么样的人没遇到?什么苛刻条件都提出来了。但我就坚持,不合理的要求一概不考虑。群众想不通,得靠我们去做说服工作,必要时采用强行手段。”
  阎鸿唤看着侃侃而谈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西线各区、局,你估计能挤出多少间房给东市区?”
  “如果努力,估计化工局能让出十套,西市区能挤出十六套,商业局能让出二十九套,加上其他的,总共能挤出六十多套房子。”
  “不,远远不止这个数,这里面有埋伏。你可以挤出一百五十三套房。我现在要求你拿出一百五十套,借给东市区。”
  “这……”张义民被市长说得张口结舌。没想到市长居然对情况一清二楚。
  阎鸿唤仿佛没有觉察出张义民的窘态,继续说:“东市区拆迁难,康克俭不叫苦。我清楚。不用说提什么苛刻条件,就是按原面积分配,也仍差三四百套房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回去和柳市长说,我的意见,要把市委、市政府新建的几幢干部宿舍楼,全部拿出来,用于普店街的搬迁。康克俭的做法,给我一个启示。我们去做群众工作,首先要身体力行,取得讲话的资格。”
  张义民知道自己弄巧成拙了。在这个精明过人的市长面前,他不能耍一点滑,他再一次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便点点头。
  “好,我向柳副市长汇报。”
  “到时一百五十套房,我向你要。”
  “是。”
  “最近柳市长身体怎么样?”阎鸿唤突然记起自己有五天没有看见柳若晨了,只是听说柳若晨把行李搬到搬迁指挥部了。
  “柳副市长身体不大好。白天忙工作,晚上还要去医院看爱人。”
  阎鸿唤不再说话。这五天之内,他和柳若晨通了三次电话。柳若晨只跟他谈工作,从不涉及别的。他问徐力里的病情,柳若晨避而不答。这让阎鸿唤感到很尴尬。
  这一瞬间,他的心突然被一种柔情和痛楚占据了。他回忆起许多与徐力里相处的往事,也想到那个晚上,她住院前交给他的那份立体交叉桥设计图纸。
  他感到深深的内疚。凤凰桥没能如徐力里所愿,没采用她的设计。接替徐力里主持凤凰桥总体设计的工程师,认为她的设计占地太大,造价过高,在讨论方案的会上提出异议,而阎鸿唤同意了这种否决。他不敢想象一旦徐力里知道了这种否决,会作何种表示,对一个临终的人的最后愿望,这是否太残酷了?他再一次对徐力里的情感进行了摧残。但作为一个市长,他又不能不这样做。他没有勇气去看她,他怕她问这桥,他既不能欺骗她,也不能不回答。
  阎鸿唤坐上自己的车,车启动了。这时,迎面一辆轿车驶进了工地,阎鸿唤认出这是柳若晨的车。
  他叫司机灭了火,然后走出轿车,等着柳若晨。
  柳若晨从车里出来,看见阎鸿唤,便向他走过来。
  “你还没有走?”柳若晨问。
  “开工典礼你怎么没参加?”阎鸿唤反问他。
  “典礼,你是主角,有没有我这个陪衬并不重要。难得的时间挤出来,我去看她了。”
  “我明白。”阎鸿唤轻轻地说,心中油然生起一种感激之情。
  “不,你不明白。”柳若晨冷冷地说,“你根本不理解她,她天天盼望着凤凰桥的设计方案,而我们辜负了她。”
  “你不会把结果告诉她吧?”
  “我没有权利隐瞒。”
  “什么?!”阎鸿唤几乎喊了起来,“你没有权利告诉她。”他抑制不住内心巨大矛盾带来的冲击,他狠狠地盯着柳若晨,如果他不是市长,如果柳若晨不是徐力里的丈夫,此刻,他都会一拳把柳若晨打倒。
  “我有这个权利,我是她丈夫。过去我一直没有给予她什么,我想弥补我的过失。我爱她。”
  “什么?这是爱吗?明明是刺激,对于一个身体虚弱、生命垂危的人,你是在折磨她,置她精神于绝境。你,你是报复吗?报复徐力里,也报复我,是不是这样?你回答我。”
  “报复?”柳若晨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由于激动,他有些颤抖,眼镜一再往下掉,他索性摘了下来,死盯住眼前模糊不清的阎鸿唤,“原来是这样,没想到你是如此的冷酷。”
  “柳若晨同志,你要对你说的每一句话负责。”阎鸿唤被柳若晨的态度和言词进一步激怒了。
  “难道我说得不对吗?你冷酷,冷酷到连她最后的愿望都不让她实现,还想欺骗她。”
  “我是市长,不能为一个女人的愿望去浪费国家的财产,这你不是不知道!”
  “可是为什么不能让她修改一下,成全她呢?”
  “工期紧,我们没法儿等。”
  “工期是人定的。”柳若晨毫不放松。
  “工期就是金钱,就是一座城市的财富!”
  “而且你虚伪。”柳若晨一字一句地说出这句话,转身准备离去。
  “站住!”阎鸿唤无法忍受这种轻蔑,“你需要把话讲清楚。”
  柳若晨回过头,望着他:“不要这样大惊小怪,不要指望人人都对你唱颂歌,你做不到。你爱她,但你否认,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不然,你何至于联想到报复?你这个词儿,正是说明你离开她是对她、对她父亲的报复,而且你只允许你这样报复。别人恨她你受不了,别人爱她,你也受不了。难道最后,你还要让她继续把你的欺骗当作希望,带着对你的依恋离开人世吗?人不能太贪心了,你选择了事业,自尊,选择了报复,就不能再希图留有她那个温馨的梦。我是她的丈夫,我要尽我的一切去帮助她,让她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希望,明明白白,不留遗憾地告别人世。人的生命结束时,真正的幸福是为自己写上一个完整的句号,我想这是她的心愿。”
  阎鸿唤从未见过书生气十足的柳若晨这样激动,这样跟他毫无顾忌,振振有词地讲话;也从没想到柳若晨居然这样把他看得清清楚楚,比他自己还清楚。他终日忙碌,沉浸在总体设计和宏伟蓝图的事业中,很少有暇想别的。柳若晨却一再地勾起他的这根柔肠。他突然对自己,对柳若晨产生了一种厌恶。
  “现在是什么时候,两个市长在工地上谈这些。”阎鸿唤甩甩手。
  柳若晨不再说话,他戴上眼镜,双手插进风衣口袋,朝着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工地走去。

    二

  高伯年在医院住不下去了,医院像一道屏障,把他与外界、与他领导的城市隔绝起来,他发了脾气,医院党委研究,同意了他的出院要求。但要通知他时,他却“失踪”了。整个医院紧张了一个下午,直到傍晚,市委办公厅才通知他们,市委书记找到了。
  高伯年是坐张义民的汽车离开医院的。
  张义民的汇报,使他一分钟也不愿意再在医院呆下去。阎鸿唤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准备,就将如此庞大、艰巨的道路改造工程动了工。设计方案才通过五天,桩已经打上了。这纯粹是仓促上阵,况且东线拆迁还没完。现代化难道就是这么个干法儿吗?这叫逞能。过去他带兵打仗还要讲究个不打无准备之仗。现在修筑一条公路,建造现代化的立体交叉桥,更要准备周全,考虑好每一个细节。他越想越担忧,有一种要出大问题的预感,这使他下决心要干预一下,以防事态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他离开一线之前,不能允许这类事情发生。
  然而,当他从市政工程设计院和道路工程指挥部出来后,他的决心动摇了。
  简直不可思议。在阎鸿唤的指挥下,准备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而且,他接触的所有人,都与张义民不同,他们对工程抱着十足的信心,亢奋的热情。他没有表示任何反对意见,心里充满了矛盾。作为这座城市的老市长和现任市委书记,他当然希望在他任职期间,城市道路问题能解决,早在他当初就任副市长时,就产生过这种念头,然而,这念头在客观条件面前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如今,阎鸿唤在把他当初的这种愿望付诸实践,他本来应该感到欣慰。然而,他的心情却并不欢畅,因为这一切并不是他努力的结果。他曾经抱着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反对过改造方案的实施。一旦道路改造工程真正胜利完工,那么,他扮演的角色实在不太光彩。他后悔自己当初表态太明朗了。
  高伯年怀着这种矛盾的复杂心理,驱车来到市委大楼,他急切地要立即接触市委工作。
  几位副书记已经下班回家了。只有市委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还在办公室里研究工作。
  他们显然对市委书记的突然出现感到意外。
  “高书记,您今天怎么就出院了,也没打个招呼?坐什么车来的?”
  “心里长了翅膀,医院一天也呆不下去了。”高伯年开了个玩笑,坐到沙发上,“怎么,还在研究工作?”
  秘书长面有难色地看了一眼办公厅主任,支吾着没有回答。
  昨天,办公厅接到了一份来自云南边防前线的电报,高伯年的长子高原牺牲了。大家立即意识到这个噩耗对于一个正患心脏病的父亲意味着什么样的沉重打击。常委们研究,暂不告诉高伯年,只通知了沈萍。此刻,秘书长和厅主任就是刚从沈萍那里回来,正研究如何说服高伯年继续在医院住一段时间。高伯年却不期而至了。
  高伯年对秘书长的神态感到恼火。他断定,现在市委的工作不向他请示,除了照顾他身体的原因外,一定还存在着其他因素。他老了,但并不服老,可别人一定从年龄上认为他老了,甚至有人会盼他老,希望他能腾出位子,好来坐他的这把交椅。特别这次自己病倒,人们也会认为这将加速他退居二线的速度。人心难测呀!他就任书记不久,就有些老同志向他反映,说市里一批老同志退下由一批新干部接任后,最初,他们对老同志还尊重,事事请教,毕恭毕敬。两年之后,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坐稳了,心理上适应了,自我感觉就与从前不一样了。他们开始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办事,不再征求老同志的意见,甚至公开否定前任的许多所作所为。见到老同志,说话完全是一副平起平坐的口吻,有的更是摆出一副现任领导者的架势,居高临下地与老同志交谈。一位三十年代参加革命的老组织部长就曾找上门来骂娘,骂自己培养出一只狼。在市人大常委会上,一些老同志也一肚子牢骚,向他告新干部的状。高伯年当时一方面劝说老同志要心胸开阔,不仅要有退出舞台的勇气,而且要有甘为自己的徒弟当配角、跑龙套的气度。一方面他也找到一些新干部,批评他们对老同志不够尊重,但他鼓励他们丢掉老框框,放开手大胆工作。然而现在,他还没有退居二线,只不过刚刚病了一个多月,就已经体味到这个滋味了。他自己将来能有那种气度吗?“人一走,茶就凉”,如今,他觉得人未走,茶已经不热了。连秘书长和厅主任研究什么工作,都不肯痛痛快快向他汇报。
  “道路改造工程上马了,这在市里是一件大事,市委常委会是否研究了怎样保障市政府这项任务的落实?”高伯年单刀直入。他猜测,阎鸿唤不会不在市委常委会研究,市委也会做出相应的决策。秘书长和厅主任现在研究的问题肯定与这项工程有关,否则不会这样难于启齿。
  “在市委常委会上,阎市长就道路工程改造方案向市委常委会做了两次汇报。常委大多数赞同这个方案,但根据您的意见,市委没有形成文件,也未做什么决议。”秘书长答。
  高伯年几乎是紧张地听完秘书长的汇报,他喘了口大气,思忖片刻,说:“道路改造工程,是市里一件大事。你们应该向我汇报,我当初的意见,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主张把工作搞细,防止轻率从事。如果这些问题都注意到了,市委应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明天,我上班,这一个多月耽误的时间和工作,我要补回来。有什么要报批的文件,你们准备好,交给我。”
  高伯年站起身,准备离开。
  “高书记……”秘书长突然拦住高伯年,“常委会根据您的病情,又研究了一次,决定……希望您最好再住一段时间,争取病情再稳定一些……”
  “扯淡!”高伯年发火了,“我出院住院与常委会有什么关系?我是医生的病人,不是你们的病人,你们有什么权利做这种决定?我再说一遍,明天我要上班,主持市委工作!”

    三

  沈萍呆滞的目光望着手中的照片,高原朝她微笑着,模样英俊可亲,就像他父亲当年那样。
  高原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但她爱他,以一个母亲的心。
  她与高伯年结婚后,为了与孩子培养感情,她开始每天接孩子回家睡。一天早上,她觉得自己被窝里有只细嫩、光滑的小腿,她往上一摸,摸到了高原那胖胖的小身子,孩子钻到母亲被窝来了。她心里一阵喜悦,把他搂在怀里,亲吻那发着乳香气的小身躯,“儿子,”她小声说。从没生过孩子的她体味到了一个母亲的骨肉相濡的那份情感。孩子也许都有向妈妈撒娇的天性,三岁的小原原忘记了生母,很快喜欢自己漂亮的妈妈。他钻她的被窝,把小脚丫放到她肚子上;他把妈妈当大马骑;他摁着妈妈的鼻子当喇叭……原原和妈妈整晚都腻在一起。她爱这孩子,从不把原原和高伯年过去那个“黄脸婆”联系到一起。这么漂亮可爱的儿子就是自己的,他长得像父亲。
  她生下高婕后,仍把高原当作自己的亲骨肉,她喜欢男孩子。父母之间发生争执时,高原总是站在母亲一边,悄悄地到她的房间宽慰她。小高原对于终日忙忙碌碌、一副严父模样的父亲,只有敬畏。高原上了小学、中学,学习成绩优秀,每次记分册拿回家来,第一个就要交给妈妈。
  然而,动乱使他们母子关系破裂了。
  一天,高原回到家,一脸阴云。
  “你过来。”他直愣愣地冲她说。
  她预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顺从地走到儿子房间,看着他把门砰的一声狠狠关上。
  “我的亲妈妈在哪儿?”高原眼中有一股怒火。
  “原原,你疯了!”她恐惧地望着他。
  “我没疯,我想要被你逼走的亲妈妈。”
  “你……你不要瞎说,你怎么……怎么知道的?”
  “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吧!大字报满街都是。你是哪年嫁给我父亲的?是你逼着我父亲和母亲离婚的。你……你这个资产阶级的臭小姐,恶毒的美女蛇!”
  多少年过去了,高原最后那两句话她仍无法忘记,并且常常刺激她。她曾发誓绝不原谅他,因为她付出了那么多的爱,而他的回报却是诅咒和摧残。
  高原参军了,临走时并没请求她的宽恕,甚至没有向她告别。只是近两年,他才在给家里的信尾上偶尔写上一句“问妈妈好”。她明白,裂痕出现了,就很难完全弥合。她对重新得到儿子的爱不抱任何希望。高原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又何必去期望恢复那并无血缘关系的感情呢?她想忘掉他,想去恨他。但每当高原来信,不管信中提到还是没提到她,她都隐约感到一种刺痛,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小原原和她那份亲昵、甜蜜,浸透了幸福感的母子情。她无法否认她对高原的感情远远胜过对亲生儿子高地的感情。
  她甚至厌恶这个小儿子。高地的存在时时勾起她对一段往事的记忆,他长得太像一个人了。
  当沈萍无意中撞见丈夫和那个医生之间的丑事之后,她怒不可遏。尤其见到那个女人文雅、温顺的样子,无法抑制的妒火几乎使她丧失了理智,劈头盖脸地撕打那个向她跪下的女人,她觉得高伯年一定爱那个女人,一定反感她婚后变得越来越暴躁的性格。她要报复他。
  报复的机会来了。她碰到一个中学同学王守义。王守义的父亲曾是沈萍父亲买卖行里的账房先生,而王守义则曾是沈萍的追求者。郊游,沈萍不慎鞋子掉下了山坡,同学们取笑,起哄,王守义爬下坡,替她取回鞋子。平日放学,只要天稍黑,或赶上风雨,他就在校门口等着她,一直把她送回家。但沈萍根本看不起他,唯唯诺诺,酸里酸气的,像个女人。她决心做个新女性,心目中设计出自己崇拜的英雄。这次见了面,才知道解放后王守义也进步了,在市委统战部里当了干部。
  她把老同学领进了自己的房间。
  与其说她在报复高伯年,不如说是在报复自己。在毫无情愫地出让了几次自己的身体以后,她后悔了。她开始厌恶王守义,也厌恶自己,觉得自己干了一件最荒唐的蠢事。
  她不过是想借此发泄对丈夫的怨气,取得心理上的平衡,但后果却不堪想象。她怀孕了。这是她没有想到的,她绝不想和这个人结合出一个生命来。丈夫对不起她,但并没有给家庭带来麻烦,而她却将给这个家庭带来一个不属于这个家庭的成员。得知她怀孕的消息后,王守义慌了神,矢口否认他们之间的关系,拒绝承担一切责任,吓得逃之夭夭,再也没进过她家门。
  倒是高伯年挽留住了高地的生命,他不知道沈萍要去流产的原因,坚决不同意。他需要再有一个儿子。
  高地长到三岁,面部特征就愈来愈多地出现王守义的影子。看到他,沈萍就如同看到了自己那段不光彩的往事,令她不快。高地的存在,就仿佛是那个令她厌恶、鄙视的王守义无时不在。她对这个亲生儿子,竟没有一点亲生母亲的感情。
  她的感情仍然系在她亲自抚养大的高原身上。
    高原同志不幸在七月三日战斗中壮烈牺牲……
  一行黑色电文,猛地刺痛了她的心。
  眼前,硝烟弥漫,炮弹卷着旋风,冷酷而尖细的呼啸,声音穿透人的耳膜,鲜血,太浓太红的鲜血,慢慢地,慢慢地染红她面前的一切。
  妈妈!……
  是那幼稚、细嫩的童声。儿子在喊她!
  她浑身抖了一下,泪水涌了出来。她是高原的妈妈,没有血缘关系却又血肉相连、感情相依。她欺骗不了自己,她是如此深切地爱高原,她的儿子。
  “你怎么了?”是伯年那熟悉的声音。
  她没有想到,丈夫突然回来了。
  高伯年惊愕地发现妻子两眼红肿,泪痕满面,哀痛不堪。
  茶桌上,放着一纸电文和高原的照片。
  “出事了?……”他的声音有点发抖。
  沈萍控制不住自己,伏在丈夫身上大声抽泣起来。
  陪送高伯年回家的厅主任,无法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
  高伯年脸色发白了,他拿起电文,不幸的预感被证实了。一阵撕心裂肺的绞痛,使他踉跄地跌坐在沙发上。
  高原,他牺牲了?……他牺牲了!……
  儿子生在战场,又在战场上消失了。

    四

  阎鸿唤决定立即去看望市委书记高伯年。
  他请妻子送走了前来报信的秘书长和厅主任,自己迅速去卧室换了衣服。
  在临出门的那一刹那,他又犹豫了。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老年失子。在刚刚听到噩耗之时,他去安慰高伯年,会起到抚慰作用吗?或许,过一会儿,等高伯年心情平静一点后,他再去,效果会好些。但是千万记住,今天晚上不要涉及那个敏感的道路工程。
  他坐下身,点着了一支烟。考虑如何安慰这个老同志。他觉得自己很不会讲话,虽然平时,他的工作,他的事业,需要他讲各种各样的话,鼓舞士气的;分析形势的;语重心长的;富有气魄的;……可是现在,他却像一个小学生,不知如何开口,千言万语也抵不了那种悲痛!他感到很难过。
  高伯年生出了个英雄儿子!
  应该为有这样的儿子引以自豪。他没有去过老山前线,可他知道,那里聚集着一代精英。遥对那儿的鲜血,他觉得自己挺渺小。机遇和培养使他目前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这个位置要他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时代,去做一番事业,而这个事业已经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反对这个工程的高伯年将如何对待他这第一步?作为市委书记,高伯年有权过问。作为市长自己必须得到书记的支持。他本想在高伯年出院后,就此与自己的老上级做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然而,现在又不是时候。
  烟蒂燃到了手指,阎鸿唤甩掉它,站起身。
  还是去见高伯年。漫漫长夜,两个人会比一个人要容易度过些。
  他走出房门,穿过庭院,走上台阶,推开了高家客厅的门。
  客厅里,高伯年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灰白的头发有点凌乱,人显得疲惫、憔悴,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伯年同志……”他轻轻在那老人身边坐下。
  高伯年抬起头:“是鸿唤?我正想请你来谈谈。”
  “你身体怎么样?”
  高伯年仿佛没有听见他的问话:“我今天要与你谈的,是想明确告诉你,对道路改造工程,我是赞同的,这也是我多年的夙愿。”
  阎鸿唤几乎愣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高伯年能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一句话。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第十二章 下一篇:第十四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