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迅 字数:2058 阅读:77 更新时间:2016/07/03

 苇索
  看报,是有益的,虽然有时也沉闷。例如罢,中国是世界上国耻纪念最多的国家,到这一天,报上照例得有几块记载,几篇文章。但这事真也闹得太重叠,太长久了,就很容易千篇一律,这一回可用,下一回也可用,去年用过了,明年也许还可用,只要没有新事情。即使有了,成文恐怕也仍然可以用,因为反正总只能说这几句话。所以倘不是健忘的人,就会觉再沉闷,看不出新的启示来。
  然而我还是看。今天偶然看见北京追悼抗日英雄邓文(2)的记事,首先是报告,其次是演讲,最末,是“礼成,奏乐散会”。
  我于是得了新的启示:凡纪念,“礼”而已矣。
  中国原是“礼义之邦”,关于礼的书,就有三大部(3),连在外国也译出了,我真特别佩服《仪礼》的翻译者。事君,现在可以不谈了;事亲,当然要尽孝,但殁后的办法,则已归入祭礼中,各有仪,就是现在的拜忌日,做阴寿之类。新的忌日添出来,旧的忌日就淡一点,“新鬼大,故鬼小”(4)也。我们的纪念日也是对于旧的几个比较的不起劲,而新的几个之归于淡漠,则只好以俟将来,和人家的拜忌辰是一样的。有人说,中国的国家以家族为基础,真是有识见。
  中国又原是“礼让为国”(5)的,既有礼,就必能让,而愈能让,礼也就愈繁了。总之,这一节不说也罢。
  古时候,或以黄老治天下,或以孝治天下(6)。现在呢,恐怕是入于以礼治天下的时期了,明乎此,就知道责备民众的对于纪念日的淡漠是错的,《礼》曰:“礼不下庶人”(7);舍不得物质上的什么东西也是错的,孔子不云乎:“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8)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9),静静的等着别人的“多行不义,必自毙”(10),礼也。九月二十日。
===============================================================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二日《申报·自由谈》。
  (2) 邓文 当时东北军马占山部的骑兵师长,一九三三年七月三十一日在张家口被暗杀。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日报纸曾载“京各界昨日追悼邓文”的消息。京,指南京。
  (3) 三部关于礼的书,指《周礼》、《仪礼》、《礼记》。《仪礼》有英国斯蒂尔(J.Steel)的英译本,一九一七年伦敦出版。
  (4) “新鬼大,故鬼小” 见《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鲁闵公死后,由他的异母兄僖公继立;僖公死,他的儿子文公继立,依照世序,在宗庙里的位次,应该是闵先僖后;但文公二年八月祭太庙时,将他的父亲僖公置于闵公之前,说是“新鬼大,故鬼小”。意思是说死去不久的僖公是哥哥,死时年纪又大;而死了多年的闵公是弟弟,死时年纪又小,所以要“先大后小”。
  (5) “礼让为国”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6) 以黄老治天下 指以导源于道家而大成于法家的刑名法术治理国家。黄老,指道家奉为宗祖的黄帝和老聃。以孝治天下,指用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思想治理国家。
  (7) “礼不下庶人” 语见《礼记·曲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8)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语见《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据宋代朱熹注:饩羊,即活羊。诸侯每月朔日(初一)告庙听政,叫做告朔。子贡(端木赐)因见当时鲁国的国君已废去告朔之礼,想把为行礼而准备的羊也一并去掉;但孔丘以为有羊还可以在形式上保留一点礼的虚文,所以这样说。
  (9)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丘的话,语见《论语·颜渊》。
  (10)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语见《左传》隐公元年,原语为春秋时郑庄公说他弟弟共叔段的话。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偶成 下一篇:后记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