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三关病候并治宜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
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汤、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
寸口脉紧,苦头痛,骨肉疼,是伤寒。宜服麻黄汤发汗,针眉冲、颞,摩治伤寒膏。
寸口脉微,苦寒,为衄。宜服五味子汤,摩茱萸膏,令汗出。
寸口脉数,即为吐,以有热在胃脘,熏胸中。宜服药吐之,及针胃脘,服除热汤。若是伤寒七、八日至十日,热在中,烦满渴者,宜服汤。
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宜服汤,以药薄熨之,摩以风膏,灸诸治风穴。
寸口脉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汤,针太阳、巨阙,泻之。
寸口脉弦,心下,微头痛,心下有水气。宜服甘遂丸,针期门,泻之。
寸口脉弱,阳气虚,自汗出而短气。宜服汤、内补散,适饮食消息,勿极劳。针胃脘,补之。
寸口脉涩,是胃气不足。宜服干汤,自养,调和饮食,针三里,补之。(三里一作胃脘)
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汤、黄土汤,灸膻中。
寸口脉伏,胸中逆气,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宜服前胡汤、大三建丸,针巨阙、上脘,灸膻中。
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针巨阙,泻之。
寸口脉濡,阳气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宜服干汤,薯蓣丸、内补散、散并粉,针太冲,补之。
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汤、汤、茱萸丸、调和饮食以暖之。
寸口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虚,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热,即宜服竹叶汤、汤;有寒,宜服茱萸丸、汤。
寸口脉细,发热,吸吐。宜服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汤,灸中府。
寸口脉洪大,胸胁满。宜服汤、丸,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脘、期门、章门。上上部寸口十七条。
关脉浮,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宜服平胃丸、汤、前胡汤,针胃脘,先泻后补之。
关脉紧,心下苦满急痛。脉紧者为实,宜服茱萸汤,又汤,两治之,良。针巨阙、下脘,泻之。(千金云服茱萸汤又加二两佳)
关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汤、附子丸,针巨阙,补之。
关脉数,胃中有客热。宜服丸、除热汤,针巨阙、上脘,泻之。
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宜服平胃丸、补脾汤,针章门,补之。
关脉滑,胃中有热。滑为热实,以气满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紫菀汤下之,大平胃丸,针胃脘,泻之。(《千金》云:宜服朴硝麻黄汤、平胃丸)
关脉弦,胃中有寒,心下厥逆,此以胃气虚故尔。宜服茱萸汤,温调饮食,针胃脘,补之。
关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脉弱为虚热作病。其说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则寒起。正宜服竹叶汤,针胃脘,补之。
关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以中焦有微热。宜服干汤、内补散,针足太冲上,补之。
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输伤故也。宜服生并生竹皮汤,灸膈输。若重下去血者,针关元;甚者,宜服龙骨丸,必愈。
关脉伏,中焦有水气,溏泄。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小便,溏泄便止。
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宜服丸,附子汤,针胃脘,补之。
关脉濡,苦虚冷,脾气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汤、女萎丸,针关元,补之。
关脉迟,胃中寒,宜服丸、茱萸汤,针胃脘。补之。
关脉实,胃中痛。宜服栀子汤、茱萸乌头丸,针胃脘,补之。
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宜服紫菀丸、泻脾丸,针灸胃脘,泻之。
关脉细,虚,腹满。宜服茱萸蜀椒汤、丸,针灸三脘。
关脉洪,胃中热,必烦满。宜服平胃丸,针胃脘。先泻后补之。上中部关脉十八条。
尺脉浮,下热风,小便难。宜服汤、滑石散。针横骨、关元,泻之。
尺脉紧,脐下痛。宜服汤,灸天枢,针关元,补之。
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宜服小建中汤(一本更有四顺汤),针气海。
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小便赤黄。宜服鸡子汤、白鱼散,针横骨,泻之。
尺脉缓,脚弱下肿,小便难,有余沥。宜服滑石汤、散,针横骨,泻之。
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男子尿血。宜服朴硝煎、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
尺脉弦,小腹疼,小腹及脚中拘急。宜服建中汤、汤,针气海,泻之。
尺脉弱,阳气少,发热骨烦。宜服前胡汤,干汤、汤,针关元,补之。
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汤,针足太冲,补之。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汤,灸丹田、关元,亦针补之。
尺脉伏,小腹痛,疝,水谷不化。宜服大平胃丸、丸,针关元,补之。(丸一云结肠丸)
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丸,针京门,补之。
尺脉濡,苦小便难(《千金》云:脚不收风痹)。宜服汤、白鱼散,针关元,泻之。
尺脉迟,下焦有寒。宜服丸,针气海、关元,补之。
尺脉实,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汤,加一两,以利大便;针关元,补之,止小便。
尺脉牢,腹满,阴中急。宜服葶苈子茱萸丸,针丹田、关元、中极。上下部尺脉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