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卷第十

作者:韦昭 字数:32726 阅读:13 更新时间:2016/07/03

国语卷第十

晋语四

  1 公在狄十二年〔一〕,狐偃曰:「日,吾来此也〔二〕,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三〕。吾曰:『奔而易达〔四〕,困而有资,〔五〕休以择利,可以戾也〔六〕。』今戾久矣,戾久将底〔七〕。底著滞淫〔八〕,谁能兴之〔九〕?盍速行乎!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一0〕。齐侯长矣,而欲亲晋〔一一〕。管仲殁矣,多谗在侧〔一二〕。谋而无正,衷而思始〔一三〕。夫必追择前言,求善以终〔一四〕,餍迩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一五〕会其季年可也〔一六〕,兹可以亲〔一七〕。」皆以为然。

  〔一〕 文公,晋献公庶子重耳,避骊姬之难,鲁僖五年,岁在大火,自蒲奔狄,至十六年,岁在寿星,故在狄十二年。

  〔二〕 狐偃,文公舅子犯也。日,往日。

  〔三〕 荣,乐也。成事,成反国之事。

  〔四〕 达,至也。

  〔五〕 资,财也。

  〔六〕 休,息也。戾,定也。

  〔七〕 底,止也。

  〔八〕 著,附也。滞,废也。淫,久也。

  〔九〕 兴,起也。

  〔一0〕蓄,养也。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

  〔一一〕齐侯,桓公。长,老也。是岁,桓公为淮之会,明年而卒。

  〔一二〕殁,终也。谗谓易牙、竖貂之属。

  〔一三〕无正,无正从也。衷,中也。中道思其初时。

  〔一四〕前言,管仲忠善之言。

  〔一五〕迩,近也。逐,求也。邮,过也。

  〔一六〕季,末也。

  〔一七〕兹,此也。

  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一〕。野人举块以与之〔二〕,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三〕!天事必象〔四〕,十有二年,必获此土〔五〕。二三子志之〔六〕。岁在寿星及鹑尾,其有此土乎〔七〕!天以命矣〔八〕,复于寿星,必获诸侯〔九〕。天之道也〔一0〕,由是始之〔一一〕。有此,其以戊申乎〔一二〕!所以申土也〔一三〕。」再拜稽首,受而载之〔一四〕。遂适齐。

  〔一〕 五鹿,卫邑。不见礼,故乞食。

  〔二〕 块,墣也。

  〔三〕 言民奉土以服公子。

  〔四〕 必先有象。

  〔五〕 复十二年,必得五鹿。

  〔六〕 志,识也。

  〔七〕 岁,岁星。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为寿星之次,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一度为鹑尾之次。岁在寿星,谓得块之岁。鲁僖十六年后十二年,岁在鹑尾,必有此五鹿地。鲁僖二十七年,岁在鹑尾。二十八年,岁复在寿星,晋文公伐卫,正月六日戊申取五鹿。周正月,夏十一月也,正天时以夏数,故岁在鹑尾也。

  〔八〕 命,告也。谓野人奉块。

  〔九〕 岁星复在寿星,谓鲁僖二十八年。是岁四月,文公败楚师于城濮,合诸侯于践土。五月,献俘于王,王册命之以为侯伯,故得诸侯。

  〔一0〕天之大数,不过十二。

  〔一一〕由,从也。从得块始。

  〔一二〕有此五鹿,当以戊申日也。

  〔一三〕日以戊申。戊,土也。申,申广土地也。

  〔一四〕拜天赐,受块而载之。

  2 齐侯妻之,甚善焉〔一〕。有马二十乘〔二〕,将死于齐而已矣。曰:「民生安乐,谁知其他?」

  〔一〕 桓公以女妻之,遇之甚善。

  〔二〕 四匹为乘,八十匹也。

  桓公卒〔一〕,孝公即位〔二〕。诸侯叛齐。子犯知齐之不可以动〔三〕,而知文公之安齐而有终焉之志也,欲行,而患之〔四〕,与从者谋于桑下〔五〕。蚕妾在焉〔六〕,莫知其在也。妾告姜氏,姜氏杀之〔七〕,而言于公子曰:「从者将以子行,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子必从之,不可以贰〔八〕,贰无成命〔九〕。诗云:『上帝临女,无贰尔心〔一0〕。』先王其知之矣,贰将可乎〔一一〕?子去晋难而极于此〔一二〕。自子之行,晋无宁岁,民无成君〔一三〕。天未丧晋,无异公子〔一四〕,有晋国者,非子而谁?子其勉之!上帝临子,贰必有咎〔一五〕。」

  〔一〕 在齐一年而桓公卒。

  〔二〕 孝公,桓公子昭,即位在鲁僖十八年。

  〔三〕 动,谓求反国。

  〔四〕 患文公不肯去。

  〔五〕 从者,赵衰之属。

  〔六〕 在桑上也。

  〔七〕 杀之以灭口。时诸侯叛齐,壻又欲去,恐孝公怒。

  〔八〕 贰,疑也。

  〔九〕 疑则不成天命。

  〔一0〕诗大雅大明之七章。上帝,天也。女,武王也。言天临护女,伐纣必克,无有疑心。

  〔一一〕言武王知天命,不可以疑,故卒有天下。

  〔一二〕极,至也。

  〔一三〕成,定也。谓奚齐、卓子杀死,惠公无亲,外内恶之。

  〔一四〕同生九人,唯重耳在。

  〔一五〕天予不取,故必有咎。

  公子曰:「吾不动矣,必死于此。」姜曰:「不然。周诗曰:『

  莘莘征夫,每怀靡及〔一〕。』夙夜征行,不遑启处,犹惧无及〔二〕。况其顺身纵欲怀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三〕?日月不处,人谁获安?西方之书有之曰:『怀与安,实疚大事〔四〕。』郑诗云:『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五〕。』昔管敬仲有言,小妾闻之〔六〕,曰:『畏威如疾,民之上也〔七〕。从怀如流,民之下也〔八〕。见怀思威,民之中也〔九〕。畏威如疾,乃能威民〔一0〕。威在民上,弗畏有刑〔一一〕。从怀如流,去威远矣,故谓之下〔一二〕。其在辟也,吾从中也〔一三〕。郑诗之言,吾其从之〔一四〕。』此大夫管仲之所以纪纲齐国,脾辅先君而成霸者也。子而弃之,不亦难乎〔一五〕?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从者之谋忠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一六〕。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一七〕。败不可处〔一八〕,时不可失,忠不可弃,怀不可从,子必速行。吾闻晋之始封也〔一九〕,岁在大火,阏伯之星也,实纪商人〔二0〕。商之飨国三十一王〔二一〕。瞽史之纪曰:『唐叔之世,将如商数〔二二〕。』今未半也〔二三〕。乱不长世〔二四〕,公子唯子,子必有晋。若何怀安?」公子弗听。

  〔一〕 诗小雅皇皇者华之首章。莘莘,众多。征,行也。怀私为每怀。言臣奉命当念在公,每辄怀私,将无所及。

  〔二〕 夙,早也。行,道也。遑,暇也。启,跪也。处,居也。

  〔三〕 求及,求及时。

  〔四〕 西方谓周。诗云「谁将西归」,又曰「西方之人」,皆谓周也。安,自安。疚,病也。

  〔五〕 诗郑风将仲子之卒章。仲,祭仲也。怀,思也。言虽欲从心思仲,犹能畏人自止,见可怀,思可畏也。

  〔六〕 敬仲,夷吾字。 案攷异卷三引校讹:「『字』当为『谥』。」

  〔七〕 畏威,如畏疾病,此民之上行。

  〔八〕 从心所思,如水流行,此民之下行。

  〔九〕 威,畏也。见可怀则思可畏,此民之中行。

  〔一0〕言能畏上,乃能威下。

  〔一一〕能威民,故在人上。不畏威,则有刑罪。

  〔一二〕去威远,言不能威民。

  〔一三〕辟,罪也。弗畏有刑,故云罪。高不在上,下欲避罪,故从中也。

  〔一四〕从其畏人之多言。

  〔一五〕脾,补也。

  〔一六〕几,近也。言重耳得国时日近。

  〔一七〕济,成也。释,置也。

  〔一八〕败,齐也。

  〔一九〕始封,谓唐叔虞。

  〔二0〕商,殷也。自氐五度至尾九度为大火之次。阏伯,陶唐氏之火正,居于商丘,祀大火,死以配食,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实纪商之凶吉。

  〔二一〕自汤至纣。

  〔二二〕瞽史,知天道者。

  〔二三〕自唐叔至惠公十四世,故曰未半。

  〔二四〕不长世,乱当有平时。

  3 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一〕?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二〕。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

  〔一〕 战死原野,公子将走不暇,岂能复与豺狼争食我乎?

  〔二〕 无亦,不亦也。柔,脆也。嘉,美也。

  4 过卫,卫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礼焉〔一〕。甯庄子言于公曰〔二〕:「夫礼,国之纪也;亲,民之结也〔三〕;善,德之建也〔四〕。国无纪不可以终,民无结不可以固,德无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弃之,无乃不可乎!晋公子善人也,而卫亲也,君不礼焉,弃三德矣〔五〕。臣故云君其图之。康叔,文之昭也。唐叔,武之穆也〔六〕。周之大功在武〔七〕,天祚将在武族〔八〕。苟姬未绝周室,而俾守天聚者,必武族也〔九〕。武族唯晋实昌,晋胤公子实德。晋仍无道〔一0〕,天祚有德,晋之守祀,必公子也。若复而修其德,镇抚其民,必获诸侯,以讨无礼。君弗蚤图,卫而在讨。小人是惧,敢不尽心。」公弗听。

  〔一〕 卫文公,宣公之孙、昭伯顽之子燬也。虞,备也。是岁,鲁僖十八年,冬,邢人、狄人伐卫,围菟圃,文公师于訾娄以退之,故不能礼焉。

  〔二〕 庄子,卫正卿,穆仲静之子甯速。

  〔三〕 君亲其亲,所以结人心,使相亲。

  〔四〕 建,立也。言能善善,所以立德。

  〔五〕 晋祖唐叔,武王之子。卫祖康叔,文王之子。故曰亲。三德,谓礼宾、亲亲、善善。

  〔六〕 自祖以下,一昭一穆。故康叔为文昭,唐叔为武穆。

  〔七〕 谓始伐纣定天下。

  〔八〕 族,嗣也。

  〔九〕 聚,财众也。

  〔一0〕仍,重也。

  5 自卫过曹,曹共公亦不礼焉〔一〕,闻其骿胁,欲观其状〔二〕,止其舍,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三〕。僖负羁之妻言于负羁〔四〕曰:「吾观晋公子贤人也,其从者皆国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晋国。得晋国而讨无礼,曹其首诛也。子盍蚤自贰焉〔五〕?」僖负羁馈飧,寘璧焉〔六〕。公子受飧反璧。

  〔一〕 共公,曹昭公之子曹伯襄。

  〔二〕 骿,并干。

  〔三〕 谍,候也。微,蔽也。薄,迫也。

  〔四〕 负羁,曹大夫。

  〔五〕 贰,犹别也。

  〔六〕 熟食曰飧。寘,置也,置璧于飧下。

  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对曰:「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一〕。礼宾矜穷,礼之宗也〔二〕。礼以纪政,国之常也〔三〕。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四〕。国君无亲,以国为亲〔五〕。先君叔振,出自文王〔六〕,晋祖唐叔,出自武王〔七〕,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废亲。今君弃之,不爱亲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八〕,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九〕,而君蔑之,是不明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失此二者,是不礼宾,不怜穷也。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一0〕。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一一〕,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公弗听。

  〔一〕 干,桢干也。

  〔二〕 宗,本也。

  〔三〕 纪,理也。

  〔四〕 失常,则政不立。

  〔五〕 僚以官相亲,君以国相亲。

  〔六〕 文王子。

  〔七〕 武王子。

  〔八〕 亡,奔也。

  〔九〕 三人,狐偃、赵衰、贾佗。

  〔一0〕宜,义也。阙,缺也。

  〔一一〕三常,政之干,礼之宗,国之常。

  6 公子过宋〔一〕,与司马公孙固相善〔二〕,公孙固言于襄公曰:「晋公子亡,长幼矣〔三〕,而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四〕。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赵衰其先君之戎御,赵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贞〔五〕。贾佗公族也,而多识以恭敬〔六〕。此三人者,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谘焉,成幼而不倦,〔七〕殆有礼矣。树于有礼,必有艾〔八〕。商颂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九〕。』降,有礼之谓也〔一0〕。君其图之。」襄公从之,赠以马二十乘。

  〔一〕 自曹适宋。

  〔二〕 固,宋庄公之孙、大司马固也。相善,相悦好。

  〔三〕 襄公,宋桓公子兹父也。长幼,从长至幼也。

  〔四〕 长,兄事之。

  〔五〕 赵衰,晋卿公明之少子成子衰也。先君,献公。戎御,御戎车也。传曰:「赵夙御戎。」

  〔六〕 贾佗,狐偃之子射姑、太师贾季也。公族,姬姓也。食邑于贾,字季佗。 案发正卷一0:「襄公之世,赵盾将中军,贾季佐之,而阳处父为太傅,贾佗为太师,二贾同列。计其时,佗为老臣,而季为新出,安得合而为一也?」

  〔七〕 成幼,自幼至成人。

  〔八〕 树,种也。艾,报也。

  〔九〕 长发之三章。降,下也。跻,升也。言汤之尊贤下士甚疾,故圣敬之道日升闻于天也。

  〔一0〕降己于有礼也。

  7 公子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一〕。叔詹谏曰:「臣闻之〔二〕:亲有天〔三〕,用前训〔四〕,礼兄弟,资穷困〔五〕,天所福也。今晋公子有三祚焉,天将启之〔六〕。同姓不婚,恶不殖也〔七〕。狐氏出自唐叔〔八〕。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九〕。成而隽才,离违而得所〔一0〕,久约而无衅,一也〔一一〕。同出九人,唯重耳在〔一二〕,离外之患,而晋国不靖,二也〔一三〕。晋侯日载其怨,外内弃之〔一四〕;重耳日载其德,狐、赵谋之,三也。在周颂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一五〕。』荒,大之也。大天所作,可谓亲有天矣。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一六〕,平王劳而德之,而赐之盟质,曰:『世相起也〔一七〕。』若亲有天,获三祚者,可谓大天〔一八〕。若用前训,文侯之功,武公之业〔一九〕,可谓前训〔一九〕若礼兄弟,晋、郑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二0〕。若资穷困,亡在长幼,还轸诸侯,可谓穷困〔二一〕。弃此四者,以徼天祸,无乃不可乎〔二二〕?君其图之。」弗听。

  〔一〕 文公,郑厉公之子捷。

  〔二〕 叔詹,郑大夫。

  〔三〕 有天所启。

  〔四〕 前训,先君之教。

  〔五〕 资,禀也。

  〔六〕 启,开也。

  〔七〕 殖,蕃。

  〔八〕 狐氏,重耳外家,与晋俱唐叔之后,别在犬戎者。

  〔九〕 伯行,狐氏字。

  〔一0〕言成人而有隽才。违,去也。离祸去国,举动得所。

  〔一一〕衅,瑕也。

  〔一二〕同出,同生。

  〔一三〕靖,治也。

  〔一四〕载,成也。

  〔一五〕天作之首章。作,生也。高山,歧山。荒,大也。言天生此高山,使兴云雨,大王则秩祀而尊大之。

  〔一六〕武公,郑桓公子滑突。文侯,晋穆侯之子仇。戮,并也。一,同也。

  〔一七〕质,信也。起,扶持也。

  〔一八〕三祚,谓成而隽才,晋国不靖,狐、赵谋之。

  〔一九〕业,事也。前训,二国同心之训。

  〔二0〕晋、郑同姓,王之遗命使相起,故曰可谓兄弟。

  〔二一〕轸,车后横木。还轸,犹迴车周历诸国,遭离阨困。

  〔二二〕徼,要也。四者,有天、前训、兄弟、穷困。

  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谚曰:『黍稷无成,不能为荣〔一〕。黍不为黍,不能蕃庑〔二〕。稷不为稷,不能蕃殖〔三〕。所生不疑,唯德之基〔四〕。』」公弗听。

  〔一〕 稷,资也。无成,谓死。荣,秀也。

  〔二〕 为,成也。蕃,滋也。庑,丰也。

  〔三〕 殖,长也。

  〔四〕 所生,谓种黍得黍,种稷得稷,唯所在树之,祸福亦由是也。若不礼重耳,则当除之;不尔,则宜厚之。如此不疑,是为德基。

  8 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九献,庭实旅百〔一〕。公子欲辞〔二〕,子犯曰:「天命也,君其飨之〔三〕。亡人而国荐之〔四〕,非敌而君设之〔五〕,非天,谁启之心!」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公子再拜稽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六〕。羽旄齿革,则君地生焉〔七〕。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又何以报〔八〕?」王曰:「虽然,不穀愿闻之〔九〕。」对曰:「若以君之灵〔一0〕,得复晋国,晋、楚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一一〕。若不获命〔一二〕,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一三〕。」

  〔一〕 成王,楚武王之孙、文王之子熊頵也。九献,上公之享礼也。庭实,庭中之陈也。百,举成数也。周礼:「上公出入五积,饔饩九牢,米百有二十筥,醯醢百有二十瓮,禾十车,刍薪倍禾。」案:「禾十车」,攷异卷三引攷正:「依周礼郑注当作『禾三十车』。」

  〔二〕 不敢当礼。

  〔三〕 天命,天使之飨食也。

  〔四〕 荐,进也。以国君之礼荐进。

  〔五〕 非礼敌,而设之如人君也。

  〔六〕 有之,楚自多。子女,美女。

  〔七〕 羽,鸟羽,翡翠、孔雀之属。旄,旄牛尾。齿,象牙。革,犀兕皮。皆生于楚。

  〔八〕 波,流也。

  〔九〕 曲礼云:「四夷之大国,于境内自称不穀。」

  〔一0〕灵,神也。

  〔一一〕治兵,谓征伐。古者师行三十里而舍,三舍为九十里。司马法曰:「进退不过三舍,礼也。」

  〔一二〕不得楚还师之命。

  〔一三〕鞭,所以击马。传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尔雅曰:「弓无缘者谓之弭。」櫜,矢房。鞬,弓弢也。言以礼避君,君不还,乃敢左执弓,右属手于房以取矢。与君周旋,相驰逐也。

  令尹子玉曰:「请杀晋公子〔一〕。弗杀,而反晋国,必惧楚师。」王曰:「不可。楚师之惧,我不修也〔二〕。我之不德,杀之何为!天之祚楚,谁能惧之?楚不可祚,冀州之土,其无令君乎〔三〕?且晋公子敏而有文〔四〕,约而不谄〔五〕,三材侍之,天祚之矣〔六〕。天之所兴,谁能废之〔七〕?」子玉曰:「然则请止狐偃。〔八〕」王曰:「不可。曹诗曰:『彼己之子,不遂其构。』邮之也〔九〕。夫邮而效之,邮又甚焉。效邮,非礼也。」于是怀公自秦逃归〔一0〕。秦伯召公子于楚〔一一〕,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

  〔一〕 子玉,楚若敖之曾孙、令尹成得臣也。

  〔二〕 我德不修。

  〔三〕 晋在冀州。

  〔四〕 敏,达也。文,有文辞。

  〔五〕 在约困之中,而辞不谄屈也。

  〔六〕 三材,卿材三人。

  〔七〕 案:「废」,公序本作「御」。

  〔八〕 以为质。

  〔九〕 曹风候人之三章。构,厚也。遂,终也。邮,过也。

  〔一0〕怀公,子幸。质于秦,鲁僖二十二年逃归。

  〔一一〕秦伯,穆公。

  9 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一〕。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二〕。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三〕?」公子惧,降服囚命〔四〕。秦伯见公子曰:「寡人之适,此为才〔五〕。子幸之辱,备嫔嫱焉〔六〕,欲以成婚,而惧离其恶名。非此,则无故〔七〕。不敢以礼致之,懽之故也〔八〕。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九〕。唯命是听〔一0〕。」

  〔一〕 归,嫁也。怀嬴,故子幸妻,子幸逃归,立为怀公,故曰怀嬴。与焉,与为媵也。

  〔二〕 婚礼:「嫡入于室,媵御奉匜、盥。」挥,洒也。

  〔三〕 匹,敌也。卑,贱也。

  〔四〕 惧嬴之诉。降服,彻上服。囚命,自囚以听命。

  〔五〕 适,适妃子。

  〔六〕 辱,质于秦时。嫔嫱,妇官。

  〔七〕 言欲以成婚,惧以为子幸妻,恐离其恶名,非有此,则无他故。

  〔八〕 不敢以婚姻正礼致之,而令与于五人,懽爱此女之故。

  〔九〕 辱,谓降服。言寡人不备礼,故令公子卑之,此自寡人之罪。

  〔一0〕进退此女,听公子命。

  公子欲辞〔一〕,司空季子曰:「同姓为兄弟〔二〕。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三〕。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五〕,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六〕。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七〕。同德之难也如是〔八〕。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一0〕。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一一〕。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一二〕。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一三〕。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一四〕。是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故异德合姓,同德合义〔一五〕。义以导利〔一六〕,利以阜姓〔一七〕。姓利相更,成而不迁〔一八〕,乃能摄固,保其土房〔一九〕。今子于子幸,道路之人也〔二0〕,取其所弃,以济大事,不亦可乎?」

  〔一〕 辞,不取也。

  〔二〕 季子,晋大夫婿臣臼季,后为司空。贾侍中云:「兄弟,婚姻之称也。」昭谓:同父而生,德姓同者,乃为兄弟。言惠公、重耳其德不同,则子幸道路之人,可以妻其妻。

  〔三〕 此二人相与同德,故俱为己姓。青阳,金天氏帝少皞。

  〔四〕 方雷,西陵氏之姓。彤鱼,国名。帝繫曰:「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曰嫘祖,实生青阳。」姊妹之子曰甥。声,雷嫘同也。

  〔五〕 唐尚书曰:「继别为小宗。」非也。继别为大宗,别子之庶孙乃为小宗耳。

  〔六〕 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七〕 二十五宗唯青阳与苍林德及黄帝,同姓为姬也。

  〔八〕 言德自黄帝同之,难也如是。

  〔九〕 贾侍中云:「少典,黄帝、炎帝之先。有蟜,诸侯也。炎帝,神农也。」虞、唐云:「少典,黄帝、炎帝之父。」昭谓:神农,三皇也,在黄帝前。黄帝灭炎帝,灭其子孙耳,明非神农可知也。言生者,谓二帝本所生出也。内传:「高阳、高辛各有才子八人。」谓其{商衣}子耳。贾君得之。

  〔一0〕姬、姜,水名。成,谓所生长以成功也。

  〔一一〕「济」当为「挤」。挤,灭也。传曰:「黄帝战于坂泉。」

  〔一二〕重耳,怀嬴之舅,故又言此以劝之。近,谓有属名。相及,嫁娶也。

  〔一三〕畏亵黩其类。

  〔一四〕毓,生也。 案:正文「灾毓灭姓」之「姓」,攷异卷三据左传疏引国语,以「姓」为「性」之误。

  〔一五〕合姓,合二姓为婚姻。合义,以德义相亲。

  〔一六〕有义,则利随之。

  〔一七〕阜,厚也。

  〔一八〕更,续也。迁,离散也。

  〔一九〕摄,持也。保,守也。房,居也。

  〔二0〕言德姓异。

  公子谓子犯曰:「何如?」对曰:「将夺其国,何有于妻,唯秦所命从也〔一〕。」谓子馀曰:「何如〔二〕?」对曰:「礼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四〕。』今将婚构以从秦〔五〕,受好以爱之〔六〕,听从以德之〔七〕,惧其未可也,又何疑焉?」乃归女而纳币,且逆之〔八〕。

  〔一〕 言将夺其国,何辞于妻。初,奚齐、卓子死,秦伯欲纳重耳,子犯难之,以为不可。今更言此者,子幸无道,害重耳,使狐突召子犯及其兄毛,突不召而杀之,故重耳、子犯皆怨之。

  〔二〕 子馀,赵衰字。

  〔三〕 必先有以自入。

  〔四〕 言不先施德于人,而求人为己用者是罪。

  〔五〕 重婚曰构。从,从其命。

  〔六〕 受其所好而亲爱之。

  〔七〕 使之德己。

  〔八〕 归女纳币,更成婚礼。逆,亲迎也。

  10他日,秦伯将享公子,公子使子犯从。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一〕,请使衰从。」乃使子馀从。秦伯享公子如享国君之礼,子馀相如宾〔二〕。卒事,秦伯谓其大夫曰:「为礼而不终,耻也。〔三〕中不胜貌,耻也〔四〕。华而不实,耻也〔五〕。不度而施,耻也〔六〕。施而不济,耻也〔七〕。耻门不闭,不可以封〔八〕。非此,用师则无所矣〔九〕。二三子敬乎〔一0〕!」

  〔一〕 文,文辞也。

  〔二〕 诏相重耳如宾礼也。

  〔三〕 言此,为明日将复宴。

  〔四〕 胜当为称。中不称貌,情貌相违。

  〔五〕 有华色而无实事。

  〔六〕 不度己力而施德。

  〔七〕 济,成也。

  〔八〕 封,国也。 案:公序本作「五耻之门不闭塞者,不可以封国为诸侯也」。

  〔九〕 非能闭此五耻之门,则用师无所。

  〔一0〕敬此五者。

  明日宴,秦伯赋采菽〔一〕,子馀使公子降拜〔二〕。秦伯降辞。子馀曰:「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重耳敢有安志,敢不降拜?」成拜卒登,子馀使公子赋黍苗〔三〕。子馀曰:「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廕膏泽之,使能成嘉穀,荐在宗庙,君之力也〔四〕。君若昭先君之荣,东行济河,整师以复疆周室,重耳之望也〔五〕。重耳若获集德而归载〔六〕,使主晋民,成封国,其何实不从〔七〕。君若咨志以用重耳〔八〕,四方诸侯,其谁不惕惕以从命!」秦伯叹曰:「是子将有焉,岂专在寡人乎!」秦伯赋鸠飞,〔九〕公子赋河水〔一0〕。秦伯赋六月〔一一〕,子馀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馀曰:「君称所以佐天子匡王国者以命重耳,重耳敢有惰心,敢不从德〔一二〕?」

  〔一〕 采菽,小雅篇名,王赐诸侯命服之乐也。其诗曰:「君子来朝,何赐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二〕 降,下堂也。

  〔三〕 黍苗,亦小雅,道邵伯述职劳来诸侯也。其诗曰:「芃芃黍苖,阴雨膏之。」

  〔四〕 在宗庙为祭主。

  〔五〕 先君,谓秦襄公讨西戎有功,赐爵为伯,有荣耀也。

  〔六〕 集,成也。载,祀也。

  〔七〕 言实从也。

  〔八〕 用使征伐。

  〔九〕 鸠飞,小雅小宛之首章,曰:「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言己念晋先君咱穆姬不寐,以思安集晋之君臣也。诗序云:「文公遭骊姬之难,未反而秦姬卒,所以念伤亡人,思成公子。」

  〔一0〕河,当作沔,字相似误也。其诗曰:「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言己反国当朝事秦。

  〔一一〕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复文、武之业。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

  〔一二〕称,举也。

  11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一〕。」得贞屯、悔豫,皆八也〔二〕。筮史占之,皆曰:「不吉〔三〕。闭而不通,爻无为也。〔四〕」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五〕。不有晋国,以辅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晋国』,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国之务也,吉孰大焉〔六〕!震,车也〔七〕。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乐也。车班外内,顺以训之〔八〕,泉原以资之〔九〕,土厚而乐其实。不有晋国,何以当之〔一0〕?震,雷也,车也。坎,劳也,水也,众也〔一一〕。主雷与车〔一二〕,而尚水与众〔一三〕。车有震,武也〔一四〕。众而顺,文也〔一五〕。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一六〕。其繇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一七〕。』主震雷,长也,故曰元〔一八〕。众而顺,嘉也,故曰亨〔一九〕。内有震雷,故曰利贞〔二0〕。车上水下,必伯〔二一〕。小事不济,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二二〕,一夫之行也〔二三〕。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二四〕』。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疆,故曰豫〔二五〕。其繇曰:『利建侯行师。』居乐、出威之谓也〔二六〕。是二者,得国之卦也〔二七〕。」

  〔一〕 蓍曰筮。尚,上也,命筮之辞也。礼曰:「某子尚享之。」

  〔二〕 内曰贞,外曰悔。震下坎上,屯。坤下震上,豫。得此两卦,震在屯为贞,在豫为悔。八,谓震两阴爻,在贞在悔皆不动,故曰皆八,谓爻无为也。

  〔三〕 筮史,筮人,掌以三易辨九筮之名。一夏,连山;二殷,归藏;三周,易。以连山、归藏占此两卦,皆言不吉。

  〔四〕 闭,壅也。震为动,动遇坎,坎为险阻,闭塞不通,无所为也。

  〔五〕 建,立也。以周易占之,二卦皆吉也。屯初九曰:「利建侯。」豫大象曰:「利建侯行师。」

  〔六〕 务,犹趋也。

  〔七〕 易,坤为大车,震为雷。今云车者,车亦动,声象雷,其为小车也。

  〔八〕 车,震也。班,遍也。遍外内,谓屯之内有震,豫之外亦有震。坤,顺也。豫内为坤,屯二与四亦为坤。

  〔九〕 资,财也。屯三至五,豫二至四,皆有根象。豫三至五有坎象。根山坎水。水在山上为泉原,流而不竭。

  〔一0〕屯、豫皆有坤象,重坤故厚豫为乐。当,应也。

  〔一一〕易以坤为众,坎为水。水亦众之类。

  〔一二〕内为主也。

  〔一三〕坎象皆在上,故上水与众。

  〔一四〕震,威也。车声隆,象有威武。

  〔一五〕坤为众,为顺,为文,象有文德,为众所归也。

  〔一六〕屯,厚也。

  〔一七〕繇,卦辞也。亨,通也。贞,正也。攸,所也。往,之也。小人勿用有所之,君子则利建侯行师。

  〔一八〕内为主,震为长,男为雷,雷为诸侯,故曰元。元者,善之长。

  〔一九〕嘉,善也。众顺服善,故曰亨。亨者,嘉之会。

  〔二0〕屯内有震。贾侍中云:「震以动之,利也。侯以正国,贞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

  〔二一〕车,震也。水,坎也。车动而上,威也。水动而下,顺也。有威而众从,故必伯。

  〔二二〕济,成也。小事,小人之事。壅,震动而遇坎,坎为险阻。故曰勿用有所往。

  〔二三〕一夫,一人也。易曰「震一索而得男」,故曰一夫。又曰:「震作足」,故为行也。

  〔二四〕复述上事。

  〔二五〕豫,乐也。

  〔二六〕居乐,母在内也。出威,震在外也。居乐,故利建侯。出威,故利行师。

  〔二七〕二,谓屯、豫。

  12十月,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一〕。及河,子犯授公子载璧〔二〕,曰:「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三〕!臣犹知之,而况君乎?不忍其死,请由此亡〔四〕。」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河水。」沉璧以质〔五〕。

  〔一〕 内传:「鲁僖二十三年九月,晋惠公卒。」而此云十月。贾侍中以为闰馀十八,闰在十二月后,鲁史闰为正月,晋以九月为十月而置闰也。秦伯以十二月始纳公子,公子以二十四年正月入晋桑泉。   案:「鲁史闰为正月」,公序本作「鲁失闰,以闰月为正月」。

  〔二〕 载,祀也。授,还也。

  〔三〕 巡,行也。

  〔四〕 亡,奔也。

  〔五〕 如,往也。质,信也。言若不与舅氏同心,不济此河,往而死也。因沉璧以自誓为信。

  董因迎公于河〔一〕,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始受,实沉之星也〔二〕。实沉之墟,晋人是居。所以兴也〔三〕。今君当之,无不济矣〔四〕。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五〕。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六〕。瞽史记曰:嗣续其祖,如穀之滋,必有晋国〔七〕。臣筮之,得泰之八〔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九〕。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且以辰出而以参入,皆晋祥也〔一0〕,而天之大纪也〔一一〕。济且秉成,必霸诸侯〔一二〕。子孙赖之,君无惧矣。」

  〔一〕 因,晋大夫,周太史辛有之后。传曰「辛有之二子,董之晋」,故晋有董史。

  〔二〕 岁在大梁,谓鲁僖二十三年,岁星在大梁之次也。集,成也。行,道也。言公将成天道也。公以辰出,晋祖唐叔所以封也;而以参入,晋星也。元年,谓文公即位之年。鲁僖二十四年,岁星去大梁,在实沉之次。受,受于大梁也。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曰实沉。

  〔三〕 墟,次也。是居,居其年次所主祀也。传曰:「高辛氏有季子曰实沉,迁于大夏,主祀参,唐人是因。成王灭唐而封叔虞。南有晋水,子燮改为晋侯,故参为晋星。」

  〔四〕 当岁星在实沉之墟,故无不成。

  〔五〕 君之行,谓鲁僖五年重耳出奔,时岁在大火。大火,大辰也。传曰:「高辛氏有子曰阏伯,迁于商丘,祀大火。」

  〔六〕 成善,谓辰为农祥,周先后稷之所经纬,以成善道。相,视也。谓视农祥以成农事。封者,唐叔封,时岁在大火。

  〔七〕 瞽史记云:唐叔之世,将如商数。今有嗣续其祖,明趣同也。言子孙将继续其先祖,如穀之蕃滋,故必有晋国。

  〔八〕 乾下坤上,泰。遇泰无动爻无为侯。泰三至五震为侯。阴爻不动,其数皆八,故得泰之八,与贞屯、悔豫皆八义同。

  〔九〕 阳下阴升,故曰配亨。小,喻子幸。大,喻文公。阴在外为小往,阳在内为大来。

  〔一0〕辰,大火。参,伐也。参在实沉之次。

  〔一一〕所以大纪天时。传曰:「大火为大辰,伐亦为大辰。」辰,时也。

  〔一二〕秉,执也。

  公子济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一〕。晋人惧,怀公奔高梁〔二〕。吕甥、冀芮帅师,甲午,军于庐柳〔三〕。秦伯使公子絷如师〔四〕,师退,次于郇〔五〕。辛丑,狐偃及秦、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六〕入于晋师。甲辰,秦伯还〔七〕。丙午,入于曲沃。丁未,入绦,即位于武宫。戊申,刺怀公于高梁〔八〕。

  〔一〕 三皆晋邑。召,召其长。

  〔二〕 高梁,晋地。

  〔三〕 甲午,鲁僖公二十四年二月六日。庐柳,晋地。军,犹屯也。

  〔四〕 告晓吕、冀。

  〔五〕 郇,晋地。退,听命。

  〔六〕 案:重耳此时不当称公,「公」下疑脱「子」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正作「公子入于晋师」。

  〔七〕 秦伯送公子于河,公入而还。

  〔八〕 刺,杀也。

  13初,献公使寺人勃鞮伐公于蒲城〔一〕,文公踰垣,勃鞮斩其袪〔二〕。及入,勃鞮求见,公辞焉,曰:「骊姬之谗,尔射余于屏内〔三〕,困余于蒲城,斩余衣袪。又为惠公从余于渭滨〔四〕,命曰三日,若宿而至〔五〕。若干二命,以求杀余〔六〕。余于伯楚屡困,何旧怨也〔七〕?退而思之,异日见我。」对曰:「吾以君为已知之矣,故入〔八〕;犹未知之也,又将出矣〔九〕。事君不贰是谓臣,好恶不易是谓君〔一0〕。君君臣臣,是谓明训〔一一〕。明训能终,民之主也。二君之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一二〕?除君之恶,唯力所及,何贰之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一三〕?伊尹放太甲而卒以为明王〔一四〕,管仲贼桓公而卒以为侯伯〔一五〕。乾时之役,申孙之矢集于桓钩〔一六〕,钩近于袪,而无怨言〔一七〕,佐相以终,克成令名。今君之德宇,何不宽裕也〔一八〕?恶其所好,其能久矣〔一九〕?君实不能明训,而弃民主〔二0〕。余,罪戾之人也,又何患焉〔二一〕?且不见我,君其无悔乎!」

  〔一〕 勃鞮,寺人披。伐蒲城在鲁僖五年。

  〔二〕 袪,袂也。

  〔三〕 树谓之屏。礼:「诸侯内屏。」

  〔四〕 滨,涯也。重耳在狄,从狄君猎于渭滨。渤鞮为惠公来就杀之。

  〔五〕 命使三日,一宿而至。若,女也。

  〔六〕 干,犯也。二命,献、惠之命。

  〔七〕 伯楚,勃鞮字。屡,数也。数见困,有何旧怨。

  〔八〕 知为君为臣之道也。入,返国也。

  〔九〕 犹未知之,将复失国出走。

  〔一0〕易,反也。

  〔一一〕训,教也。

  〔一二〕当献、惠之世,君为蒲人、狄人耳。二君之所恶,于我有何义而不杀君乎?

  〔一三〕独无有所畏恶如蒲、狄者乎?

  〔一四〕太甲,汤孙,太丁子,不明,而伊尹放之桐宫。三年,太甲改过,伊尹复之,卒为明王。

  〔一五〕贼,谓为子纠射桓公。

  〔一六〕乾时战,在鲁庄九年。申孙,矢名。钩,带钩。

  〔一七〕近,害近也。钩在腹,袪在手。

  〔一八〕宇,覆也。

  〔一九〕言己忠臣,君所当好,而反恶之,能久为君乎。

  〔二0〕弃为民主之道。

  〔二一〕勃鞮,阉士,故曰罪戾之人。

  于是吕甥、冀芮畏偪,悔纳文公,谋作乱〔一〕,将以己丑焚公宫〔二〕,公出救火而遂杀之。伯楚知之,故求见公。公〔三〕遽出见之〔四〕,曰:「岂不如女言,然是吾恶心也〔五〕,吾请去之。」伯楚以吕、郄之谋告公。公惧,乘馹自下,脱会秦伯于王城〔六〕,告之乱故。及己丑,公宫火,二子求公不获,遂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一〕 此二子本惠公党,畏见偪害,故谋作乱。

  〔二〕 己丑,鲁僖二十四年三月朔,时以为三月晦。

  〔三〕 案:「公」下原有「惧」字。攷异卷三:「『惧』字涉下『

  公惧』而衍。」今据删。

  〔四〕 遽,疾也。

  〔五〕 恶心,心恶,谓不恕也。

  〔六〕 馹,传也。自,从也。下,下道也。脱会,遁行潜逃之言也。王城,秦河上邑。

  14文公之出也,竖头须,守藏者也,不从〔一〕。公入,乃求见,公辞焉以沐。谓谒者曰:「沐则心覆〔二〕,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从者为羁绁之僕〔三〕,居者为社稷之守,何必罪居者!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从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

  〔一〕 竖,文公内竖里凫须,公出不从,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公。

  〔二〕 谒,告也。覆,反也。沐低头,故言心反也。

  〔三〕 马曰羁,犬曰绁。言此二者臣僕之役。

  15元年春,公及夫人嬴氏至自王城〔一〕。秦伯纳卫三千人,实纪纲之僕〔二〕。公属百官,赋职任功〔三〕。弃责薄敛,施舍分寡〔四〕。救乏振滞,匡困资无〔五〕。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六〕。懋穑劝分,省用足财〔七〕。利器明德,以厚民性〔八〕。举善援能,官方定物〔九〕,正名育类〔一0〕。昭旧族〔一一〕,爱亲戚,明贤良〔一二〕,尊贵宠〔一三〕,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一四〕,友故旧〔一五〕。婿、籍、狐、箕、栾、郄、柏、先、羊舌、董、韩,寔掌近官〔一六〕。诸姬之良,掌其中官〔一七〕。异姓之能,掌其远官〔一八〕。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一九〕,庶人食力〔二0〕,工商食官〔二一〕,早隶食职〔二二〕,官宰食加〔二三〕。政平民阜,财用不匮〔二四〕。

  〔一〕 文公元年,鲁僖二十四年。贾侍中云:「是月闰,以三月为四月,故曰春而不言其月,明四月为春分之月也。嬴氏,秦穆公女文嬴也。」或云:「夫人,辰嬴。」传曰:「辰嬴贱,班在九人,非夫人也。」贾得之也。

  〔二〕 所以设国纪纲,为之备卫。僕,使也。

  〔三〕 属,会也。赋,授也。授职事,任有功。

  〔四〕 弃责,除宿责也。施,施德。舍,舍禁。分寡,分少财也。

  〔五〕 救乏,救乏绝。振滞,振淹滞之士。匡,正也,正穷困之人也。资无,予无财者。

  〔六〕 轻关,轻其税。易道,除盗贼。通商,利商旅。宽农,宽其政,不夺其时。

  〔七〕 懋,勉也,勉稼穑也。劝分,劝有分无。省,减,减国用。足财,备凶年。

  〔八〕 利器,利器用。明德,明德教。厚民性,厚其情性。

  〔九〕 方,常也。物,事也。立其常官,以定百事。

  〔一0〕正名,正上下服位之名。育,长也。类,善也。

  〔一一〕昭,明也。旧族,旧臣有功者之族。

  〔一二〕明,显也。

  〔一三〕国之贵臣尊礼之。

  〔一四〕旅,客也。

  〔一五〕故旧,为公子时。

  〔一六〕十一族,晋之旧姓,近官朝廷者。

  〔一七〕诸姬,同姓。中官,内官。

  〔一八〕远官,县鄙。

  〔一九〕受公田也。

  〔二0〕各由其力。

  〔二一〕工,百工。商,官贾也。周礼: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之。

  〔二二〕士臣早,早臣舆,舆臣隶。食职,各以其职大小食禄。

  〔二三〕官宰,家臣也。加,大夫之加田。论语曰:原宪为家邑宰。

  〔二四〕阜,安也。

  冬,襄王避昭叔之难,居于郑地记〔一〕。使来告难,亦使告于秦〔二〕。子犯曰:「民亲而未知义也〔三〕,君盍纳王以教之义。〔四〕若不纳,秦将纳之,则失周矣〔五〕,何以求诸侯〔六〕?不能修身而又不能宗人,人将焉依〔七〕?继文之业,定武之功〔八〕,启土安疆,于此乎在矣,君其务之〔九〕。」公说,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一0〕。

  〔一〕 文公元年冬也。襄王,惠王之子。昭叔,襄王之弟太叔带也,是为甘昭公,故曰昭叔。惠王生襄王,以为太子;又娶于陈,曰惠后,生昭叔,惠后将立之,未及而卒。昭叔奔齐,襄王复之,又通于襄王之后狄愧。王废愧氏,狄人伐周,故襄王避之。记,地名。

  〔二〕 王使简师父告晋,亦使左鄢父告秦。

  〔三〕 亲,亲君。未知义,故未和。

  〔四〕 使知尊上之义。

  〔五〕 失所以事周。

  〔六〕 无以为诸侯盟主。

  〔七〕 宗,尊也。

  〔八〕 文,晋文侯仇。平王东迁,文侯辅之,受珪瓒秬鬯。武,重耳祖武公称也,始并晋国也。

  〔九〕 在此纳王。

  〔一0〕二邑戎、狄,閒在晋东。

  16二年春,公以二军下,次于阳樊〔一〕。右师取昭叔于温,杀之于隰城〔二〕。左师迎王于郑。王入于成周,遂定之于郏〔三〕。王飨醴,命公胙侑〔四〕。公请隧,弗许〔五〕。曰:「王章也〔六〕,不可以二王〔七〕,无若政何〔八〕。」赐公南阳阳樊、温、原、州、陉、絺、组、攒茅之田〔九〕。阳人不服〔一0〕,公围之,将残其民,仓葛呼曰〔一一〕:「君补王阙,以顺礼也〔一二〕。阳人未狎君德〔一三〕,而未敢承命。君将残之,无乃非礼乎!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一四〕,樊仲之官守焉〔一五〕,其非官守,则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放〔一六〕?敢私布于吏〔一七〕,唯君图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迺出阳人〔一八〕。

  〔一〕 二军,左、右军。东行曰下。阳樊,周邑。

  〔二〕 温、隰城,皆周地。昭叔通狄后,与俱处温,故取杀之。

  〔三〕 成周,周东都。郏,王城。

  〔四〕 飨,设飨礼。传曰:「战克而王飨。」飨醴,饮醴酒也。命,加命服也。胙,赐祭肉。侑,侑币。谓既食,以束帛侑公。

  〔五〕 三君云:「隧,王之葬礼。」昭谓:隧,六隧之地,事见周语。

  〔六〕 章,表也,以表明天子与诸侯异。

  〔七〕 国无二王。

  〔八〕 无以为政于下。

  〔九〕 八邑,周之南阳地。

  〔一0〕不肯属晋。

  〔一一〕仓葛,阳樊人。

  〔一二〕补王失位之阙,以顺为臣之礼。

  〔一三〕狎,习也。

  〔一四〕典,法也。旅,众也。言有夏、商之后嗣及其遗法,与周室之师众。

  〔一五〕樊仲,宣王臣仲山甫,食采于樊。

  〔一六〕放,依也。

  〔一七〕布,陈也。吏,军吏。

  〔一八〕出,降也。

  17文公伐原〔一〕,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二〕。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三〕!」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四〕。」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五〕。

  〔一〕 原不服,故伐之。

  〔二〕 疏,彻也。

  〔三〕 谍,閒候。

  〔四〕 庇,荫也。

  〔五〕 孟门,原地。传曰:「退一舍而原降。」

  18文公立四年,楚成王伐宋〔一〕,公率齐、秦伐曹、卫以救宋〔二〕。宋人使门尹班告急于晋〔三〕,公告大夫曰:「宋人告急,舍之则宋绝〔四〕。告楚则不许我〔五〕。我欲击楚,齐、秦不欲,其若之何?」先轸曰:「不若使齐、秦主楚怨〔六〕。」公曰:「可乎?」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七〕,藉之告楚〔八〕。我分曹、卫之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齐、秦〔九〕。齐、秦不得其请,必属怨焉〔一0〕,然后用之,蔑不欲矣〔一一〕。」公说,是故以曹田、卫田赐宋人〔一二〕。

  〔一〕 四年,鲁僖二十七年冬。宋背楚事晋,故楚伐之。

  〔二〕 鲁僖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伐卫。传曰:「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也。」

  〔三〕 门尹班,宋大夫。

  〔四〕 舍不救宋,则宋降楚,与我绝矣。

  〔五〕 告,谓请宋于楚,楚不许我。

  〔六〕 先轸,晋中军原轸也。主楚怨,为怨主,谓激齐、秦使怨楚。

  〔七〕 使宋置晋,独赂齐、秦。

  〔八〕 借与齐、秦之势,使请宋于楚。

  〔九〕 齐、秦本与晋俱伐曹、卫,今晋分其地,楚必不许齐、秦之请。

  〔一0〕属,结也。

  〔一一〕用,用齐、秦也。蔑,无也。

  〔一二〕二十八年春,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卫侯出居襄牛,公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令尹子玉使宛春来告〔一〕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二〕。」舅犯愠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必击之。〔三〕」先轸曰:「子与之〔四〕。我不许曹、卫之请,是不许释宋也。宋众无乃疆乎〔五〕!是楚一言而有三施,子一言而有三怨〔六〕。怨已多矣,难以击人。不若私许复曹、卫以携之〔七〕,执宛春以怒楚〔八〕,既战而后图之〔九〕。」公说,是故拘宛春于卫。

  〔一〕 宛春,楚大夫。

  〔二〕 释,解也。

  〔三〕 愠,怒也。臣,子玉也。君,文公也。二,谓复曹、卫。一,谓释宋围。

  〔四〕 与,许也。

  〔五〕 不许释宋,宋降于楚,其众益疆。

  〔六〕 三,曹、卫、宋。

  〔七〕 携,离也。

  〔八〕 怒楚,令必战。

  〔九〕 图,图复曹、卫。

  子玉释宋围,从晋师。楚既陈,晋师退舍,军吏请曰:「以君避臣,辱也〔一〕。且楚师老矣,必败。何故退〔二〕?」子犯曰:「

  二三子忘在楚乎?偃也闻之:战斗,直为壮,曲为老〔四〕。未报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五〕,其众莫不生气,不可谓老。若我以君避臣,而不去,彼亦曲矣。」退三舍避楚。楚众欲止,子玉不肯,至于城濮,果战,楚众大败〔六〕。君子曰:「善以德劝〔七〕。」

  〔一〕 时楚王避文公之德,还居申,使子玉去宋,子玉不肯,固请战,故云避臣。

  〔二〕 老,罢也。围宋久,其师罢病。

  〔三〕 言在楚时,许退三舍。

  〔四〕 若韩之战,秦师少而斗士众,晋曲秦直,故能败晋。

  〔五〕 抗,救也。

  〔六〕 城濮,卫地。

  〔七〕 善,先轸、子犯。

  19文公诛观状以伐郑,反其陴〔一〕。郑人以名宝行成〔二〕,公弗许,曰:「予我詹而师还〔三〕。詹请往,郑伯弗许〔四〕,詹固请曰:「一臣可以赦百姓而定社稷,君何爱于臣也?」郑人以詹予晋,晋人将烹之〔五〕。詹曰:「臣愿获尽辞而死,固所愿也。」公听其辞。詹曰:「天降郑祸,使淫观状,弃礼违亲〔六〕。臣曰:『

  不可。夫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复其国,而得志于诸侯,祸无赦矣。』今祸及矣。尊明胜患,智也〔七〕。杀身赎国,忠也。」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曰:「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与詹同。」乃命弗杀,厚为之礼而归之〔八〕。郑人以詹伯〔九〕为将军。

  〔一〕 贾侍中云:「郑复效曹观公骿胁之状,故伐之。」唐尚书云:「诛曹观状之罪,还而伐郑。」昭省内、外传,郑无观状之事,而叔詹云:「天祸郑国,使淫观状」,谓淫放于曹,不礼公子,与观状之罪同耳。反,拨也。陴,城上女垣。

  〔二〕 名宝,重宝。

  〔三〕 詹,郑卿叔詹伯。文公过郑,詹请礼之,郑伯不听,因请杀之。 案:「郑卿」,攷异卷三:「『卿』,御览作『大夫』。」又「叔詹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作「叔詹」,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作「叔瞻」。札记:「此『伯』字衍。」

  〔四〕 郑伯,郑文公。

  〔五〕 烹,煮也。

  〔六〕 淫,放也,放曹国不礼于君。

  〔七〕 明,谓公子。胜,犹遏也。

  〔八〕 礼,礼饩也。

  〔九〕 案:「詹伯」,札记:「此『伯』字亦衍。」

  20晋饥,公问于箕郑〔一〕曰:「救饥何以?」对曰:「信。」公曰:「安信?」对曰:「信于君心〔二〕,信于名〔三〕,信于令,信于事〔四〕。」公曰:「然则若何?」对曰:「信于君心,则美恶不踰〔五〕。信于名,则上下不干〔六〕。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七〕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八〕。于是乎民知君心,贫而不惧,藏出如入,何匮之有〔九〕?」公使为箕〔一0〕。及清原之蒐,使佐新上军〔一一〕。

  〔一〕 箕郑,晋大夫。

  〔二〕 不以爱憎诬人以善恶,是为信于心。

  〔三〕 名,百官尊卑之号。

  〔四〕 谓使民事,各得其时。

  〔五〕 不相踰越。

  〔六〕 干,犯也。

  〔七〕 不夺其时,则有成功。

  〔八〕 业,犹次也。

  〔九〕 出其帑藏,以相振救,如入于家,故不乏也。

  〔一0〕为箕大夫。

  〔一一〕清原之蒐,在鲁僖三十一年。

  21文公问元帅于赵衰〔一〕,对曰:「郄縠可,行年五十矣〔二〕,守学弥惇〔三〕。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四〕。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郄縠。」公从之。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五〕,先轸有谋,婿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六〕。取五鹿,先轸之谋也〔七〕。郄縠卒,使先轸代之〔八〕。婿臣佐下军〔九〕。公使原季为卿〔一0〕,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一一〕。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一二〕。」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一三〕。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一四〕。狐毛卒,使赵衰代之〔一五〕,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一六〕,军伐有赏〔一七〕,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一八〕。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一九〕。且臣之伦,箕郑、婿婴、先都在〔二0〕。」乃使先且居将上军〔二一〕。公曰:「赵衰三让〔二二〕。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军〔二三〕。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婿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请佐,〔二四〕公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二五〕。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二六〕。」乃使赵衰佐新上军〔二七〕。

  〔一〕 元帅,上卿。

  〔二〕 郄縠,晋大夫。行,历也。

  〔三〕 弥,益。惇,厚。

  〔四〕 志,记也。

  〔五〕 枝,晋大夫栾共子之子贞子也。

  〔六〕 此述初耳,在城濮战前。

  〔七〕 五鹿,卫地。

  〔八〕 从下军之佐,超将中军。传曰:「尚德也。」

  〔九〕 代先轸。

  〔一0〕原季,赵衰也。文公二年,为原大夫。卿,次卿。

  〔一一〕偃,狐偃。贾、唐云:「三德,栾枝、先轸、婿臣,皆狐偃所举。」虞云:「三德,谓劝文公纳襄王以示民义,伐原以示民信,大蒐以示民礼。故以三德纪民。」昭谓:栾枝等皆赵衰所进,非狐偃。三德纪民之语在下,虞得之。 案:「民义」原作「臣义」,「信」上脱「民」字,据太平御览卷二七二引并参考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有关部份改补。

  〔一二〕章,著也。

  〔一三〕毛,偃之兄。

  〔一四〕尚,齿也。上军,或言新上军,非。时未有新军。传曰「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是也。

  〔一五〕虞、唐云:「代将新军。」昭谓:代将上军。

  〔一六〕先且居,先轸之子蒲城伯也;复受霍,为霍伯。

  〔一七〕伐,功也。

  〔一八〕案公序本下有注文:「以道事其君,赖其功,当有赏。能领治其官职,使不谬误,君得以尊,民得以宁,当有赏也。」

  〔一九〕案公序本下有注文:「言且居有是三德,得此三赏,不可废而不用。」

  〔二0〕伦,匹也。三子,晋大夫。

  〔二一〕代狐毛。

  〔二二〕三使为卿,三让之,进栾枝等八人。

  〔二三〕清原,晋地。晋本三军,有中军上军下军。今有五,益新上下也。

  〔二四〕或云:「蒲城伯,狐毛也。」贾侍中云:「蒲城伯,先且居也。」昭谓:上章,狐毛已卒,使先且居代之。贾得之矣。

  〔二五〕义,宜也。

  〔二六〕从,从先且居。

  〔二七〕此有「新」字,误。赵衰从新上军之将进佐上军,升一等。新上军之将,位在上军之佐下。此章或在狐毛卒上,非也,当在下。

  22文公学读书于臼季,三日〔一〕,曰:「吾不能行也咫〔二〕,闻则多矣。」对曰:「然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三〕?」

  〔一〕 臼季,婿臣。

  〔二〕 咫,咫尺閒。

  〔三〕 使能者行之,犹愈于不学。

  23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一〕,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二〕。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三〕。」

  〔一〕 郭偃,卜偃。易,易治。

  〔二〕 以为易而轻忽之,故其难将至。

  〔三〕 以为难而勤修之,故其易将至。

  24文公问于婿臣曰:「吾欲使阳处父傅讙也而教诲之,其能善之乎〔一〕?」对曰:「是在讙也。蘧滁不可使俯〔二〕,戚施不可使仰〔三〕,僬侥不可使举〔四〕,侏儒不可使援〔五〕,矇瞍不可使视〔六〕,嚚瘖不可使言〔七〕,聋聩不可使听〔八〕,童昏不可使谋〔九〕。质将善而贤良赞之,则济可俟〔一0〕。若有违质〔一一〕,教将不入〔一二〕,其何善之为〔一三〕!臣闻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一四〕,少嫂于豕牢〔一五〕,而得文王不加疾焉〔一六〕。文王在母不忧〔一七〕,在傅弗勤,处师弗烦,事王不怒〔一八〕,孝友二虢〔一九〕,而惠慈二蔡〔二0〕,刑于大似〔二一〕,比于诸弟〔二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二三〕。』于是乎用四方之贤良〔二四〕。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二五〕』,而谘于『二虢〔二六〕』,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二七〕,诹于蔡、原而访于辛、尹〔二八〕,重之以周、邵、毕、荣〔二九〕,亿宁百神〔三0〕,而柔和万民〔三一〕。故诗云:『惠于宗公,神罔时恫〔三二〕。』若是,则文王非专教诲之力也〔三三〕。」公曰:「然则教无益乎?」对曰:「胡为文,益其质〔三四〕。故人生而学,非学不入〔三五〕。」公曰:「奈夫八疾何〔三六〕!」对曰:「官师之所材也〔三七〕,戚施直鎛〔三八〕,蘧滁蒙璆〔三九〕,侏儒扶卢〔四0〕,矇瞍修声〔四一〕,聋聩司火〔四二〕。童昏、嚚瘖、僬侥,官师之所不材也〔四三〕,以实裔土〔四四〕。夫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四五〕。若川然有原,以仰〔四六〕浦而后大〔四七〕。」

  〔一〕 阳处父,晋大夫阳子。讙,文公子襄公名。

  〔二〕 蘧滁,直者,谓疾。

  〔三〕 戚施,瘁者。

  〔四〕 僬侥,长三尺,不能举动。

  〔五〕 侏儒,短者,不能抗援。

  〔六〕 有眸子而无见曰矇,无眸子曰瞍。

  〔七〕 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瘖,不能言者。

  〔八〕 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

  〔九〕 童,无智。昏,闇乱。

  〔一0〕赞,导也。

  〔一一〕违,邪也。

  〔一二〕不入其心。

  〔一三〕言不能使善。

  〔一四〕娠,有身也。不变,不变动。

  〔一五〕少,小也。豕牢,厕也。嫂,便也。

  〔一六〕言易也。

  〔一七〕体不变,故不忧。

  〔一八〕王,谓王季。

  〔一九〕善兄弟为友。二虢,文王弟虢仲、虢叔。

  〔二0〕惠,爱也。三君云:「二蔡,文王子。管叔初亦为蔡。」

  〔二一〕刑,法也。大似,文王妃。

  〔二二〕比,亲也。诸弟,同宗之弟。

  〔二三〕诗大雅思齐之二章。寡妻,寡有之妻,谓大似。御,治也。

  〔二四〕以自辅也。

  〔二五〕询,谋也。贾、唐曰:「八虞,周八士,皆在虞官,伯达、伯括、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二六〕谘,谋也。

  〔二七〕皆周贤臣。度,亦谋也。南宫,南宫适。

  〔二八〕诹、访,皆谋也。蔡,蔡公;原,原公;辛,辛甲;尹,尹佚:皆周太史。

  〔二九〕周,周文公。邵,邵康公。毕,毕公。荣,荣公。

  〔三0〕亿,安也。

  〔三一〕柔,安也。

  〔三二〕亦思齐之二章。惠,顺也。宗公,大臣也。恫,痛也。言文王为政,谘于大臣,顺而行之,故鬼神无怨痛之者。

  〔三三〕言因体也。

  〔三四〕言有美质,加以文采乃善。

  〔三五〕不入,不入于道。

  〔三六〕八疾,蘧滁至童昏。

  〔三七〕师,长也。材,古裁字。

  〔三八〕直,主击鎛。鎛,锺也。

  〔三九〕蒙,戴也。璆,玉磬。不能俯,故使戴磬。

  〔四0〕扶,缘也。卢,矛戟之柲,缘之以为戏。

  〔四一〕无目,于音声审,故使修之。

  〔四二〕耳无闻,于视则审,故使司火。

  〔四三〕所不能材用。

  〔四四〕裔,荒裔。

  〔四五〕能质,性能。

  〔四六〕案:「仰」,攷异卷三:「当为『御』。」札记引段玉裁说:「『仰』当为『御』字之误。韦解亦当为『御』,迎也。」

  〔四七〕仰,迎也。言川有原,因开利迎之以浦,然后大。

  25文公即位二年〔一〕,欲用其民〔二〕,子犯曰:「民未知义〔三〕,盍纳天子以示之义〔四〕?」乃纳襄王于周。公曰:「可矣乎?」对曰:「民未知信,盍伐原以示之信?」乃伐原〔五〕。曰:「可矣乎?」对曰:「民未知礼,盍大蒐,备师尚礼以示之〔六〕。」乃大蒐于被庐〔七〕,作三军〔八〕。使郄縠将中军,以为大政,〔九〕郄溱佐之〔一0〕。子犯曰:「可矣〔一一〕。」遂伐曹、卫〔一二〕,出穀戍,释宋围,败楚师于城濮,于是乎遂伯〔一三〕。

  〔一〕 更言此者,述初也。

  〔二〕 用,用征伐。

  〔三〕 未知尊上之义。

  〔四〕 时天子避子带之难,在郑地记。

  〔五〕 信,谓上令以三日之粮,粮尽不降,命去之。

  〔六〕 蒐,所以明尊卑,顺少长,习威仪。

  〔七〕 被庐,晋地。

  〔八〕 唐尚书云:「去新军之上、下。」昭谓:此章述文公之初,未有新军。

  〔九〕 大政,大掌国政。

  〔一0〕郄溱,晋大夫郄至之先。或云「溱即至」,非也。

  〔一一〕可用也。

  〔一二〕在鲁僖二十八年。

  〔一三〕穀,齐地。鲁僖二十六年,楚伐齐,取穀,使申公叔侯戍之。二十七年,楚围宋,晋伐曹、卫以救之。二十八年,楚子使申叔去穀,子玉去宋避晋。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国语卷第九 下一篇:国语卷第十一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