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卷第二十一
国语卷第二十一
越语下
1 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一〕,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二〕,有定倾〔三〕,有节事〔四〕。」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五〕,定倾者与人〔六〕,节事者与地〔七〕。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八〕,盛而不骄〔九〕,劳而不矜其功〔一0〕。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一一〕。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一二〕;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一三〕。今君王未盈而溢〔一四〕,未盛而骄〔一五〕,不劳而矜其功〔一六〕,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一七〕,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一八〕。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一九〕。」王弗听。
〔一〕 句践三年,鲁哀元年也。
〔二〕 持,守也。盈,满也。
〔三〕 定,安也。倾,危也。
〔四〕 节,制也。
〔五〕 与天,法天也。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
〔六〕 与人,取人之心也。人道好谦,倾危之中,当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
〔七〕 与地,法地也。时不至不可疆生,事不究不可疆成之属。
〔八〕 阳盛则损,日满则亏。
〔九〕 盛,元气广大时。不骄,不自纵弛。
〔一0〕劳,动而不已也。矜,大也。不自大其功,施而不德也。
〔一一〕随时,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一二〕作,起也。攻者为客。起谓天时、利害、灾变之应。
〔一三〕人事,谓怨叛、逆乱之萌也。先动为始。
〔一四〕未盈,国未富实而君意溢。
〔一五〕道化未盛而自骄泰。
〔一六〕未有勤劳而自大其功。
〔一七〕吴未有天灾而欲伐之。
〔一八〕天应未至,人事不起,故逆于天而失人和也。
〔一九〕妨,害也。靡,损也。
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一〕;兵者,凶器也〔二〕;争者,事之末也〔三〕。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四〕,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五〕;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六〕,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七〕!」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八〕,不胜,栖于会稽。
〔一〕 德尚礼让,勇则攻夺。
〔二〕 言害人也。
〔三〕 言贤者修其政德,而远方附事之德不行,然后用武,故曰:「争者,事之末也。」
〔四〕 阴谋,兵谋也。勇为逆德。
〔五〕 始以伐人,人终害之。
〔六〕 淫佚,放盪。
〔七〕 贰言,阴谋、淫佚也。
〔八〕 五湖,今太湖。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一〕?」对曰:「卑辞尊礼〔二〕,玩好女乐〔三〕,尊之以名〔四〕。如此不已〔五〕,又身与之市〔六〕。」王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曰:「请士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随之以国家之重器〔七〕。」吴人不许。大夫种来而复往,曰:「请委管籥属国家,以身随之,君王制之〔八〕。」吴人许诺。王曰:「蠡为我守于国。」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九〕。
〔一〕 已在倾危,故先问与人。
〔二〕 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
〔三〕 玩好,珍宝也。女乐,谓士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
〔四〕 谓之天王。
〔五〕 不已,谓吴不释也。
〔六〕 市,利也,谓委管籥属国家,以身随之。
〔七〕 重器,宝器也。
〔八〕 委,归也。属,付也。管籥,取键器也。月令曰:「修键闭,慎管籥。」
〔九〕 宦,为臣隶也。
三年,而吴人遣之〔一〕。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二〕?」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三〕。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四〕。美恶皆成,以养其生〔五〕。时不至,不可疆生〔六〕;事不究,不可疆成〔七〕。自若以处〔八〕,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九〕,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一0〕,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闢,府仓实〔一一〕,民众殷〔一二〕。无旷其众,以为乱梯〔一三〕。时将有反,事将有閒〔一四〕,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一五〕。事无閒,时无反〔一六〕,则抚民保教以须之〔一七〕。」
〔一〕 句践以鲁哀元年栖会稽,吴与之平而去之。句践改修国政,然后卑事夫差,在吴三年,而吴人遣之,此则鲁哀五年也。
〔二〕 欲更修政,故问节事。
〔三〕 为一,不偏也。不失,不失时也。
〔四〕 受其名,受其功名也。利,谓万物终归于地。
〔五〕 物之美恶,各有所宜,皆成之以养人也。
〔六〕 物生各有时。
〔七〕 究,穷也。穷则变,生可因而成之。
〔八〕 若,如也。自如,无妄动也。
〔九〕 不先唱,待其来而就正之。
〔一0〕功,农穑、丝枲之功。
〔一一〕货财曰府,米粟曰仓。
〔一二〕殷,盛也。
〔一三〕旷,空也。梯,阶也。无令空日废业,使人困乏,以生怨乱,为祸阶也。
〔一四〕时,天时。事,人事。反,还也。閒,隟也。时还则祚在越,而吴事有衅隟也。
〔一五〕恒,常也。制,度也。
〔一六〕吴事无衅隟,天时未在越。
〔一七〕保,守也。
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一〕,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二〕,五穀睦熟,民乃蕃滋〔三〕,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种也〔四〕。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五〕,柔而不屈〔六〕,疆而不刚〔七〕,德虐之行,因以为常〔八〕;死生因天地之刑〔九〕,天因人〔一0〕,圣人因天〔一一〕;人自生之,天地形之〔一二〕,圣人因而成之〔一三〕。是故战胜而不报,〔一四〕取地而不反〔一五〕,兵胜于外,福生于内,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为之〔一六〕。
〔一〕 三乐,三时之务,使人劝事乐业。
〔二〕 从事有业,故功不乱。因时顺气,故不逆。
〔三〕 睦,和也。蕃,息也。滋,益也。
〔四〕 交,俱也。
〔五〕 阴阳,谓刚柔、晦明、三光盈缩、用兵利钝之常数。
〔六〕 外虽柔顺,内不可屈。
〔七〕 内虽疆盛,行不以刚。
〔八〕 唐尚书云:「言无德行虐习以为常。」昭谓:德,有所怀柔及爵赏也。虐,有所斩伐及黜夺也。以为常,以为常法也。
〔九〕 死,杀也。刑,法也。杀生必因天地四时之法,推亡固存亦是也。
〔一0〕因人善恶而福祸之。
〔一一〕天垂象,圣人则之。
〔一二〕形,见也,见其吉凶之象。
〔一三〕因吉凶以诛赏也。
〔一四〕敌家不能报也。
〔一五〕不复反敌家也。
〔一六〕为,治国也。
2 四年,王召范蠡而问焉〔一〕,曰:「先人就世,不穀即位。〔二〕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吾百姓之不图,唯舟与车〔三〕。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四〕。吴人之那不穀,亦又甚焉〔五〕。吾欲与子谋之,其可乎?」对曰:「未可也。蠡闻之,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六〕,疆索者不祥〔七〕。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八〕。失德灭名,流走死亡。有夺,有予,有不予〔九〕,王无蚤图。夫吴,君王之吴也,王若蚤图之,其事又将未可知也〔一0〕。」王曰:「诺。」
〔一〕 说云:「鲁哀三年。」昭谓:四年,反国四年,鲁哀九年。
〔二〕 先人,允常。就世,终世也。
〔三〕 好游田,故唯舟与车。
〔四〕 委,归也。
〔五〕 那,于也。甚焉,言见困苦。
〔六〕 考,成也。言天未成越,当守天时,天时反,乃可以动。
〔七〕 索,求也。
〔八〕 言得天时而人弗能成,则反受其殃。夫差克越,可取而不取,后反见灭是也。
〔九〕 有夺,予而复夺也。有予,天所授也。不予,天所去也。
〔一0〕未可知,或时不得也。
3 又一年〔一〕,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二〕,乱民功,逆天时;信谗喜优〔三〕,憎辅远弼〔四〕,圣人不出〔五〕,忠臣解骨〔六〕;皆曲相御,莫适相非,上下相偷。其可乎〔七〕?」对曰:「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王曰:「诺。」
〔一〕 反国五年,鲁哀十年。
〔二〕 乐,声色也。
〔三〕 优,谓俳优。
〔四〕 相导为辅,矫过为弼。
〔五〕 圣,通也。通智之人皆隐遁也。
〔六〕 贾、唐二君云:「解骨,子婿伏属镂也。」昭谓:是时子婿未死。解骨,谓忠良之臣见其如此,皆骨体解倦,不复念忠。
〔七〕 御,犹将也,言皆曲意取容,转相将望,无复相非以不忠正者也。偷,苟且也。
4 又一年〔一〕,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申婿骤谏其王,王怒而杀之,其可乎〔二〕?」对曰:「逆节萌生〔三〕。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四〕,其事是以不成,杂受其刑〔五〕。王姑待之。」王曰:「诺。」
〔一〕 反国六年,鲁哀十一年。
〔二〕 子婿数谏,王不听,知吴必亡,使于齐,属其子于鲍氏。王闻之,赐之属镂以死。在鲁哀十一年。
〔三〕 害杀忠正,故为逆节。萌,兆也。
〔四〕 形,见也,天地之占未见。征,征伐也。
〔五〕 杂,犹俱也。刑,害也。
5 又一年〔一〕,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二〕?」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三〕,王姑待之。」王怒曰:「道固然乎〔四〕,妄其欺不穀邪?吾与子言人事,子应我以天时;今天应至矣,子应我以人事。何也?」范蠡对曰:「王姑勿怪。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五〕。今其祸新民恐〔六〕,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七〕,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八〕。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九〕;宫中之乐,无至酒荒;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一0〕。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一一〕,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一二〕,乃可以致天地之殛〔一三〕。王姑待之〔一四〕。」
〔一〕 反国七年,鲁哀十二年。
〔二〕 蟹食稻。 案攷异卷四:「礼记月令疏引韦注『稻蟹,谓蟹食稻也』,疑此为韦注完本。」
〔三〕 谓飢困、愁怨之事,未尽极也。
〔四〕 固,故也。
〔五〕 参,三也。天、地、人事三合,乃可以成大功。
〔六〕 稻蟹,新也。
〔七〕 支,犹堪也。
〔八〕 殆,危也。言伐吴,于事尚危。
〔九〕 使越王为此者,示不以吴为念。
〔一0〕肆,放也。常,旧法。
〔一一〕言吴王见越驰骋射猎,不以为意;必不修德而纵私好,以尽民力。
〔一二〕怨望于上,而天又夺之食。
〔一三〕殛,诛也。
〔一四〕且待时也。自此后四年,乃遂伐吴。
6 至于玄月〔一〕,王召范蠡而问焉,曰:「谚有之〔二〕曰:『觥饭不及壶飧〔三〕。』今岁晚矣,子将奈何?」对曰:「微君王之言〔四〕,臣故将谒之〔五〕。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六〕。」王曰:「诺。」遂兴师伐吴,至于五湖。
〔一〕 尔雅曰:「九月为玄。」谓鲁哀十六年九月也,至十七年三月,越伐吴。
〔二〕 谚,俗之善语。
〔三〕 觥,大也。大饭,谓盛馔。盛馔未具,不能以虚待之,不及壶飧之救飢疾。言己欲灭吴,取快意得之而已,不能待有馀力。
〔四〕 微,无也。
〔五〕 谒,请也,请伐吴也。
〔六〕 蹶,走也。
吴人闻之,出而挑战,一日五反。王弗忍,欲许之〔一〕。范蠡进谏曰:「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许也。臣闻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缩转化,后将悔之。〔二〕天节固然〔三〕,唯谋不迁〔四〕。」王曰:「诺。」弗许。
〔一〕 不忍其忿。
〔二〕 赢缩,进退也。转化,变易也。
〔三〕 固然,有转化也。
〔四〕 谋必素定,不可迁易。
范蠡曰:「臣闻古之善用兵者〔一〕,赢缩以为常,四时以为纪〔二〕,无过天极,究数而止〔三〕。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四〕,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五〕。阳至而阴,阴至而阳〔六〕;日困而还,月盈而匡〔七〕。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八〕后则用阴,先则用阳〔九〕;近则用柔,远则用刚〔一0〕。后无阴蔽,先无阳察〔一一〕,用人无艺,往从其所〔一二〕。刚疆以御,阳节不尽,不死其野〔一三〕。彼来从我,固守勿与〔一四〕。若将与之,必因天地之灾〔一五〕,又观其民之饥饱劳逸以参之。〔一六〕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一七〕。宜为人客,刚疆而力疾;阳节不尽,轻而不可取〔一八〕。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阴节不尽,柔而不可迫〔一九〕。凡陈之道,设右以为牝,益左以为牡,〔二0〕蚤晏无失,必顺天道〔二一〕,周旋无究〔二二〕。今其来也,刚疆而力疾〔二三〕,王姑待之。」王曰:「诺。」弗与战。
〔一〕 谓若黄帝、汤、武。
〔二〕 以为常,随其赢缩也。纪,犹法也。四时有转运,用兵有利钝也。周语曰「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是也。
〔三〕 极,至也。究,穷也。无过天道之所至,穷其数而止也。
〔四〕 皇皇,著明也。常,象也。
〔五〕 明,谓日月盛满时。微,谓亏损薄蚀时。法,其明者以进取。行,其微时以隐遁。
〔六〕 至,谓极也。
〔七〕 困,穷也。匡,亏也。
〔八〕 随其转运、亏盈、晦明之常。
〔九〕 后,后动。先,先动。用阴,谓沉重固密。用阳,谓轻疾猛厉。
〔一0〕敌近则用柔顺,示之以弱;远则抗威厉,辞以亢御。
〔一一〕后动者太舒静,为阴蔽也。先动者太显露,为阳察也。
〔一二〕艺,射的也。无艺,无常所也。行军用人之道,因敌为制,不豫设也,故曰从其所也。 案述闻卷二一:「韦说非也。『用人无艺』,当属上二句为义;『往从其所』,则属下句为义。『用人无艺』者,人,犹众也,言用众之道无常也。『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三『无』字相应为文。『往从其所』者,『其所』,敌人之所也,言往从敌人之所,而彼尚能以刚疆御我,则其阳节未尽,未可即灭,故曰『不死其野』也。『蔽』、『察』〔古读若『际』〕、『艺』为韵,『所』、『御』、『野』、『与』为韵,以是明之。」
〔一三〕言敌以刚疆来御己,其阳节未尽,尚未可克,故曰不死其野。
〔一四〕勿与战也。
〔一五〕彼有灾变,则可。
〔一六〕言虽有灾,民尚逸,饱则未也。
〔一七〕彼阳势已尽,而吾阴节盛满,则能夺之。
〔一八〕先动为客。于时宜为人客,刚疆力疾,阳数未尽,虽轻易人犹不可得取也。
〔一九〕时宜为主人,安徐重固,阴数未尽,虽柔不可困迫之。
〔二0〕陈其牝牡,使相受之。在阴为牝,在阳为牡。
〔二一〕晏,晚也。
〔二二〕究,穷也;无穷,若日月然也。
〔二三〕言吴阳势未尽,未可击也。
7 居军三年,吴师自溃〔一〕。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二〕。使王孙雒行成于越〔三〕,曰:「昔者上天降祸于吴,得罪于会稽〔四〕。今君王其图不穀,不穀请复会稽之和。」王弗忍,欲许之。范蠡进谏曰:「臣闻之,圣人之功,时为之庸〔五〕。得时不成,天有还形〔六〕。天节不远,五年复反〔七〕,小凶则近,大凶则远〔八〕。先人有言曰:『伐柯者其则不远〔九〕。』今君王不断,其忘会稽之事乎?」王曰:「诺。」不许。
〔一〕 鲁哀二十年冬十一月,越围吴。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卯,灭吴。
〔二〕 姑苏,宫之台也,在吴阊门外,近湖。或云:「贤,贤妃。良,良货。」唐尚书云:「重禄,宝璧也。」昭谓:贤良,亲近之士,犹越言君子,齐言士。吴语曰:「越王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贾侍中云:「重禄,大臣也。」
〔三〕 雒,吴大夫;王孙,姓也。
〔四〕 使越栖于会稽时也。
〔五〕 庸,用也,因天时以为功用也。
〔六〕 还,反也。形,体也。
〔七〕 节,期也。五年再闰,天数一终,故复反也。
〔八〕 小凶,谓危败。大凶,谓死灭。近,五年。远,十年或二十年。
〔九〕 先人,诗人也。「执柯伐柯,其则不远」,以言吴昔不灭越,故有此败,此戒亦不远也。
使者往而复来,辞愈卑,礼愈尊〔一〕,王又欲许之。范蠡谏曰:「孰使我蚤朝而晏罢者,非吴乎?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夫十年谋之,一朝而弃之,其可乎〔二〕?王姑勿许,其事将易冀已〔三〕。」王曰:「吾欲勿许,而难对其使者,子其对之。」范蠡乃左提鼓,右援枹,以应使者〔四〕,曰:「昔者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而吴不受。今将反此义以报此祸,吾王敢无听天之命,而听君王之命乎?」王孙雒曰:「子范子,先人有言曰:『无助天为虐,助天为虐者不祥。』今吴稻蟹不遗种,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五〕?」范蠡曰:「王孙子,昔吾先君固周室之不成子也〔六〕,故滨于东海之陂〔七〕,鼋鼍鱼鳖之与处,而鼃黾之与同诸〔八〕。余虽腼然而人面哉,吾犹禽兽也,又安知是諓諓者乎〔九〕?」王孙雒曰:「子范子将助天为虐,助天为虐不祥。雒请反辞于王〔一0〕。」范蠡曰:「君王已委制于执事之人矣〔一一〕。子往矣,无使执事之人得罪于子〔一二〕。」
〔一〕 愈,益也。
〔二〕 十年不收于国,勤身以谋吴也。
〔三〕 冀,望也。易望已,谓不勤难也。
〔四〕 提,挈也。
〔五〕 忌,恶也。
〔六〕 子,爵也,言越本蛮夷小国,于周室爵列不能成子也。周礼,诸子之国,封疆方二百里。
〔七〕 滨,近也。陂,涯也。
〔八〕 鼃黾,虾蟆也。水边亦曰诸。
〔九〕 腼,面目之貌。諓諓,巧辩之言。方欲距吴之请,故自卑薄以不知礼义。
〔一0〕请以辞告越王。
〔一一〕执事,蠡自谓也。
〔一二〕无使我为子得罪。
使者辞反〔一〕。范蠡不报于王,击鼓兴师以随使者,至于姑苏之宫,不伤越民,遂灭吴〔二〕。
〔一〕 反报吴也。
〔二〕 「事将易冀」是也。
8 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一〕。」王曰:「不穀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范蠡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一〕 勉王以德,欲隐遁也。
〔二〕 制,法也。意,志也。
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一〕,浃日而令大夫朝之,〔二〕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三〕,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没于越国〔四〕,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五〕。」
〔一〕 以善金铸其形状,而自朝礼也。
〔二〕 从甲至甲曰浃。浃,帀也。
〔三〕 环,周也。
〔四〕 此誓告也。
〔五〕 乡,方也。天神地祇、四方神主当征讨之,正其封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