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大热门的兴衰起伏(6)
作者:
字数:1415
更新时间:2016/07/26
02 大热门的兴衰起伏(6)
文件交换网络的兴起并不是文化地壳运动的唯一变迁。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它的第一款iPod。这种白色的MP3播放器看起来相当简单,长10厘米左右,宽6厘米多,厚不足2.5厘米。iPod绝对不是市场上的第一种MP3播放器,但得益于它的简练外观、精巧设计和苹果公司的高效营销战略,它成了第一种人手必备的便携数字音乐设备。很快,随着人们抛弃了他们的随身听和CD机,iPod的白色耳机变成了一道无处不在的风景。
iPod最让人震撼的特征就是它那60G之大的存储容量。凭借这个,用户们可以把整个音乐库带在身边,存储上万首歌,完全不亚于一个小唱片店。在接下来的几年中,iPod逐渐变成了数百万人的个人电台,无论他们是在大街上、办公室中还是公交车上,iPod都不离左右。
但要想用付费歌曲将一部iPod填满,不花上几千美元是办不到的。与有偿供应相比,实现免费服务是一个难比登天的任务。最终,用室内点唱机免费下载数字音乐的例子又重现在了iPod身上。偷窃、刻录然后交换CD的事情也开始大行其道-恰似苹果公司那则著名的广告所鼓励的那样。对等交换网络迅速走红,很快就被蜂拥而至的数百万用户的音乐库填得满满当当。结果很简单:盗版当然有很多,但歌迷们也得到了无穷无尽的选择空间-曲库比任何唱片店都要大上几百倍,而且用任何一台笔记本电脑都可轻松下载。
不用说,这些革命性的获取音乐的新方式也为发掘音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渠道。朋友之间的CD刻录和交流就是最强大的那种“病毒式营销”(传言从一个人流传到另一个人),精选曲目列表的共享也把口头传播效应扩大到了整个行业。甚至还有一些专门提供好歌推荐服务的商家,比如Pandora和数以百计的网上广播电台。这些企业不光向歌迷们推荐最酷的地下音乐家,还试图以越来越高的精确程度评测和满足歌迷的个人品位。
如果我们有400个分别针对不同小流派的《美国40大金曲》会怎么样?如果有4万个呢?40万个呢?诚然如此,大热门这个概念会突然让位于小热门。单个大明星会被无数小明星团团包围,少数几个大众偶像会变成无数的小众偶像。“热门”群体将会大大膨胀,每一个热门都拥有数量虽少但更加执著的拥趸。
这并不是白日梦。这就是当今音乐世界的萌芽状态。一个像Rhapsody这样的好服务商至少能列出400个流派和亚流派(把一个流派分割成极度特殊的新类别,比如“电子音乐/舞曲>打击乐>剪刀糨糊乐”),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的10佳榜。这会创造出4 000个小热门,对钟情于本流派的歌迷们来说,这些小热门的意义远大于凯西·卡塞姆的那个全国金曲榜。可想而知,商家们完全可以根据每一个顾客的听歌方式和个人品位创造出无穷多个10佳榜,无论顾客的品位有多么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