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关于西方文化命运的大预言(1)
作者:
字数:1969
更新时间:2016/07/28
导读 关于西方文化命运的大预言(1)
关于西方文化历史命运的大预言
——《西方的没落》
斯宾格勒是20世纪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创立者,西方文明没落的著名预言者。斯宾格勒所创立的理论被称为比较的文化形态学或历史形态学。他反对19世纪流行的历史进化观念,而把各个文化的生命周期作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在他那里,世界历史被看作是若干独立的文化单元,每个文化单元都经历大致相同的生命周期,即都要经历发生、发达和衰落的生命阶段或形态。每种文化虽各有其独特的精神、灵魂和不同的表现,但都按一定的周期而兴衰,它们在时间上是平行的,因而是同时代的、可比较的。根据这种理论,人们不仅可以重建过去的历史,而且可以预知未来。据此,斯宾格勒认为,除了西方文化外,人类历史上的其他文化类型都早已衰亡。他大胆预言,西方文化也已进入没落阶段。
斯宾格勒出生于德国布兰肯堡。他曾先后就读于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和哈雷大学,主要攻读自然科学和数学,同时广泛阅读历史、文学和哲学。1904年,斯宾格勒以一篇关于赫拉克利特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他在一所地方中学任教。这所中学位置偏僻,斯宾格勒在那里收入微薄,生活清苦,但他工作称职。据说他讲课生动风趣,在学校里与世无争,深受师生们的尊敬。1911年,斯宾格勒继承了一小笔遗产,生活上有了基本保证,于是他迁居慕尼黑。此时斯宾格勒预感到世界大战迫在眉睫,于是产生了一种从人类历史文化深层去寻求前因后果的强烈欲望。他开始酝酿撰写一部大著作。就这样,斯宾格勒孑然一身,在慕尼黑的一间阴暗的小屋里,发奋写作《西方的没落》。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的这部鸿篇大作已经完成初稿,之后经过修改补充,第一卷于1918年在维也纳问世。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西方文明的重重危机暴露无遗,人们对历史前景感到忧虑和茫然。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此书以其醒目的标题、新奇的论调和发聋振聩的先知式的预言,广泛地吸引了西方各界读者。本书出版后风行一时,几年内仅在德国就售出十几万册,这在当时的出版界可谓天文数字。按照一个评论家的说法,作者因此瞬间成名,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立刻跻身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列”。该书第二卷于1922年面世。此后,斯宾格勒还撰写过几本小册子,包括《普鲁士主义与社会主义》(1920)、《人与技术》(1931)和《抉择时刻》(1934)等。
斯宾格勒的思想有接近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的地方,特别是由于他1923年后的保守的政治著作,有人认为他有为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作理论铺垫的嫌疑。但实际上他反对希特勒的崛起,他认为德国需要的是真正的英雄,而不是像希特勒这样的“扮演英雄的歌手”。斯宾格勒对纳粹分子神话雅利安种族也持反对态度,因为在他看来每一个种族都具有独立的价值。由于斯宾格勒不能服从希特勒的意志,他时常遭到纳粹势力的批评。
斯宾格勒终身未娶,晚年过着孤独的生活。1936年5月,斯宾格勒在慕尼黑与世长辞。斯宾格勒去世前已经看到密布的战云,已经听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隆隆战鼓。事实上,他在《抉择时刻》中就明确指出:“到处都有爆发大战的机会。”
尽管《西方的没落》系鸿篇巨制,但它并不是一部系统的著作,表述上也显得重复和含糊。它的风格是隐晦的,不是明晰的;它所提供的更多是洞见,而不是论证。按照西方学术界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划分,它显然属于思辨的历史哲学范畴。当然,《西方的没落》的基本主张是清楚的。斯宾格勒把他的历史哲学称作是比较的文化形态学。这种文化形态学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历史或文化生命说、文化心灵说和文化盛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