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序言
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他同时也是第一位住院接受彻底检查的多重人格病患,检查结果则由四位精神科医师和一位心理学家共同宣誓证明。
初次见到这位廿三岁的年轻人,是在俄亥俄州雅典市的雅典心理健康中心,那时他刚被法院送来不久。他要求我写下他的故事时,我直接告诉他,那就得看看除了媒体的报导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值得写的部分,他向我保证他内心深处的事从未告诉过任何人,甚至他的律师和检查他的精神科医师也都不知道。现在,他希望世界上的人均暸解他精神上的疾病,虽然我有点怀疑,但又十分感兴趣。
几天之后,《新闻周刊》一篇名为《比利的十个面孔》文章最后一段结语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无论如何,其中还有一些未解开的疑点:威廉.密里根是如何学习到由汤姆(其中一个人格)所展现霍迪尼似的逃脱技巧呢?他对那些被强暴者声称的『游击队』和『杀手』指的究竟是什么?医师们认为,威廉.密里根或许还有未经揭露的其他人格──其中的一些人或许犯过一些未被发现的罪行。
在雅典医院单独与他在病房时,我发现走进来的比利与第一次见到的比利非常的不一样,他说话吞吞吐吐,膝盖紧张得抖个不停,记忆力非常差,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健忘症而呈现空白,他可以大约谈到记忆不甚清晰的过去,声音因痛苦的回忆而发颤,但无法提供细节部分,我尝试多次仍无法成功,此时我准备放弃了。
然后有一天,令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
威廉.密里根第一次完全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全新的个体,是所有人格的混合物。融合之后的威廉.密里根对于过去发生的事物记得非常清楚──所有人格的思想、行为、关系、不幸的经验以及可笑的冒险经验等等。
本书一开始时我就提到了这一点,读者们可以了解我是如何将比利过去的事件、个人的感受、孤独的会话给一一记录下来。本书中所有内容均得自融合后的比利、其他的人格以及他生命中不同阶段所有接触的六十二位人士。对话与景象是比利的记忆重组,治疗的过程则直接取材于录影带。书中没有一丝一毫是经由我创造或改编而成。
开始下笔时,我们面对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整个事件发展的年代顺序。由于比利经常“遗失时间",他很少注意时钟或日历,对于自己不知道几年几月几日深感难为情。后来,经由我从一些帐单、收据、保险报告、学校记录、员工记录,以及他母亲、妹妹、雇主、律师与内科医生交给我的许多其他文件,最后才整理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比利很少在信件上注明日期,但他以前的女友保留有数百封他两年坐监时写给她的信,我可以从信封上的邮戳日期找到写信日期。
我与比利同意两项基本原则:
第一,所有的人物、地点与机构均须使用他们的真正名称,但是,有三类的个体必须受到保护而使用假名:其他的精神病患、参与的罪犯,以及那些我无法直接与他们面谈的人士;加上俄亥俄州立大学三位遭到强暴的受害者。
第二,为了保护威廉.密里根不会因为其他人格揭露所犯过的罪行而遭控诉,我们同意我将以戏剧化的“游戏规则"方式说明事件情景。至于威廉.密里根已在法院遭起诉的案件,我则不对细节部分加以描述。
那些曾经与比利共事过、见过或成为受害者的人,他们大都接受比利具有多重人格的事实。他们多半还记得比利说过或做过的事,而这些事实会让他们了解“他并不是装出来的";仍然有小人认为他是个骗子,利用精神错乱做为幌子以躲避牢狱之灾。我尽量与这两种不同看法的人交谈,然后由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反应与理由。
同样的,我也始终保持着一种怀疑态度;但是,在与比利共同工作撰写这本书的两年期间,他回忆时的行为和经验又不禁让我不得不确信,本书揭露的现象是确有其事。
类似这样的正反争论,仍然受到俄亥州各大媒体的青睐,在1981年1月2日的戴顿日报(Dayton Daily New)上仍然可以获得印证──距离最后一次犯罪已有三年两个月了。
佯装或是受害者?两者皆可能。威廉.密里根案乍露曙光──菲.裘依报导
威廉.密里根是一位令人头痛的人物。
他可能是个精明的骗子,骗倒了社会大众、犯下强奸重罪却安然无事;否则他就真的是一位多重人格失序的人,但不论是哪一种人,这都是不幸……
唯一能告诉我们真相的只有时间……
或许揭露真相的时间就是现在。
1981年1月3日
俄亥俄州雅典市丹尼尔.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