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孩子心中留下美好回忆

作者:佚名 字数:3424 阅读:50 更新时间:2008/12/10

让爱在孩子心中留下美好回忆

师爱是一缕和煦的春风,它用吹绿小草、融化坚冰的力量在孩子心中播种希望;师爱是一片温暖的阳光,它无私的散发出光和热,让孩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爱是教育的起点,爱人才能育人。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有炽热的爱心和博大的胸怀。人们总喜欢把教师比作园丁、蜡烛、人梯、绿阴,在享爱这些美好的赞誉时,教师也实现了自已的人生追求。只有执著追求,果实才能挂满枝头。而对新世纪教育的改革,新课题的推进,教师肩负的使命日渐艰巨,教师所承担的责任日益重大,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今天的孩子,今天的孩子的教育在教师。可以这样说,未来社会的发展基础在于今天的教育 ,在于今天的教师,这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份承诺。有了对学生的爱,才会用心与学生对话和交流流,才能将所有的才智传授给学生;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在教育事业对教师提出种种挑战的时候微笑去面对,努力学习,主动发展自我;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深入辅导、家访。可仔细想想,教师的追求不正是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在平凡的工作中么?教师总是把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功当作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教师将自已的知识和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立志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教师用自已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洞察他们的每一分进步,每一点滴的思想波动,甚至是每一点落后,然后以自已独特的方式去感受他们的体验,讲解人生的道理,鼓励他们放下思想的包袱,将所有的精力投入于学习中。可以这样说,教师是园丁,学生则是他们辛勤培育着的小苗,有了一年四季不分的春夏秋冬的辛勤,小苗才会茁壮成长。在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需要识读学生个性,因才施教。不能千篇一律,把学生当成机器人用固定模式训练。不能只注重学生的表现,尤其是犯错误的学生,抓住他们的错误不放,大谈自己的看法。甚至不给学生辩解的机会,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班上有一个叫小强的学生,他的母亲向我反映,小强的爸爸因为小强不好好学习批评了他。谁知第二天,小强竟然把他爸爸的金鱼放进冰箱冻死了。这位母亲担心地说:“真没想到这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么大的逆反心理,这可真把他爸爸气坏了,就动手打了孩子。本来他们父子关系就不融洽,现在就更紧张了,老师,你说这可怎么办?”听了这位母亲的话,我觉得小强最近的确有点反常,还和几位同学发生冲突。小强到底怎么了?我决定调查清楚。下课后我找了个时间,和小强聊了起来。原来小强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他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他渴望与父母交流。然而,父母每次都来去匆匆,只能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却不能与他沟通思想。渐渐地小强越来越失望了,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和父母的关系更亲近些。就在父亲批评他的第二天,天气特别热,小强看见爸爸的金鱼有气无力地吐着泡,便想到金鱼一定也很热,放在冰箱里会更凉快些,爸爸还会夸奖他,可事与愿违……听到这些,我的眼圈红了,一把搂住小强:“孩子,你的动机是多么单纯美好啊!”事后我与他的父母沟通,他们意识到自己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我不禁想:和孩子的沟通是多么重要啊!面对孩子的异常行为,我们首先要从认同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并与之沟通,由于不认同而造成的误解是多么令人担忧啊!最伟大的爱是理解与尊重。罗素说:“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实践,儿童的主动实践则更可贵。而儿童的实践常常不为成人所理解。”其实,我们小时侯何尝没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也曾让小鸡学游泳,让小鸭学爬树,爱迪生不也曾孵过小鸡吗?善待孩子的每一次行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梦想。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素质教育呼唤的师爱是理解、尊重。以宽容和微笑对待学生,让爱如春雨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生活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师的心应当充满对每一位孩子的爱,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我想,这足以说明师爱是博大的爱,理智的爱。他蕴涵着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
  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是阳光!当学生成绩落后时,我就要成为他亲切的指导者,给他一个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帮他走过险滩;当某个学生遇到了难以解决的烦心事时,我与他们交流,帮他们走过雨季。只有播撒爱心,才能换来满春色,桃李芬芳,感爱教师职业的神圣伟大。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感情的心理基础。
  我时常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怎样才能给学生受益终生的影响,温暖终身的师爱?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教师对学生影响最深的是在课堂。素质教育的课堂应是开放的,互动的。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些鼓励与肯定,少一些控制与批评。任何一个好注意,任何一个思维火花都应迎来赞赏的目光。我始终倾情与课堂教育,倾情于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知识交流,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我把课堂当做承载生命质量和激发学生生活热情的地方。课堂是一种对话,犹如爱的和弦,能点点滴滴万涓归流般汇入孩子的心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充溢真情实感的课堂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把爱化为教育行为,让爱走进校园,充盈课堂,让爱在孩子心中留下美好回忆。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的语速较慢,有时甚至还会口吃,看到别的同学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他经常情不自禁地举手,但常常被灼伤似的突然抽回去。我告诉他回答问题慢一点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每当这位同学发言时,我都耐心等待,并投以鼓励的目光。就这样,这名学生的口吃竟在一个学期内奇迹般地消失了。他在给我的贺卡中写到:“衷心地感谢您,我尊敬的老师,是您让我在集体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尊严。”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对待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将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出错的权利,只有建立在尊重前提下的爱才会变得宽容,才可能有学生主体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知识经济呼唤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是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是开放、民主、和谐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呼唤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能力的人。因而我们的教育也就必须是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
  师爱无痕,让学生感受心灵的温暖。引导学生知情晓礼,明辨是非,拓展思维空间,挖掘情感内涵,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家访中的酸甜苦辣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