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来家访吧”——一次特殊意义家访的思考

作者:佚名 字数:5031 阅读:53 更新时间:2008/12/10

“老师,你来家访吧”——一次特殊意义家访的思考

案例描述:
  国庆长假到了,作为新接手初二班级的我来说,想好好利用这个长假更进一步地了解我的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说起我的这个班级还真是很特别,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北方山西、陕西的,有南方江西、福建的,还有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学生性格各异,学习、生活习惯各有不同。看来想走近学生,必须先走进他们的家庭。
  放假的前一天,我告诉学生我会在假期走访他们的家庭。学生神情各异,有的吐着舌头,摇着头,好象在说:“完了,老师又要来告状了。”这是一群平时喜欢闹事,学习不努力,功课不理想的同学;有的则面露微笑,表情自然,好象示意:“没问题,欢迎老师来报喜。”这是一批平时关心他人,学习有上进心,各科成绩都不错的同学。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留在了我的身后,也留给了我一份担心:家访会怎么样?如果不受欢迎,那又怎么办?┄┄
  “天公不作美”,还是晴娃娃的脸在2号一早却转入了小雨、阴冷的天气,我披上秋装盘算着什么时候去家访?又该先去哪一家呢?11点多,正是吃午饭的时间,电话铃声传来,“老师,你下午有空吗?”“阿,有空,什么事?”电话的那一端是班级里的台湾学生小伟的声音,我来不及多想,小伟又说了:“老师,如果你愿意,下午你来家访吧!我妈在家,你来陪我妈聊聊天吧!如果可以的话,把你儿子一起带来玩。”什么?!我呆住了,这孩子什么意思?教书十几年,我还是头一回受学生主动邀请去家访,更新奇的是被邀请家访的理由是陪他的妈妈聊天,还希望带着儿子去。(儿子放学总在我办公室,事后想来想必他们有些熟了)这听起来不象是去家访,我没有马上给小伟明确的答复,只是告诉他如果我有空就来拜访。
  搁下电话,我前思后想,去还是不去?眼前仿佛又看到小伟平时在校的表现:沉默,不好表现,班级里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懂事,似乎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从不给老师添麻烦。此时,我又想起了物理老师曾告诉:上实验课之后,班级只有小伟把自己实验后的桌面打扫地干干净净。如此一个懂事、有着极好的个人素养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表现自我呢?如此一个寡言少语的孩子今天怎么会如此主动邀请老师去家访呢?想着,我决定前往家访。
  很快,我带着三年级的儿子来到了小伟家,小伟的妈妈一边寒暄,一边热情地拿出了水果。小伟则在一旁似笑非笑地远远地看着我,在他的身旁还有两个弟弟。小伟妈妈招呼着孩子们去书房玩,小伟带着弟弟和我的儿子转身进了书房,羞怯地丢下一句话:“老师,你慢慢坐,和我妈说说话。”从一点到四点,整整三个小时我几乎在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小伟妈妈是个善良能干的台湾女性,在台湾她不仅承担家里所有的家务活,而且在照看自己三个孩子的学习、生活之外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患有智障的大伯,小伟的爸爸则在上海工作已有五年了。直到今年6月初,全家才陆续地来到上海,看着妈妈如此地辛苦,作为老大的小伟心疼不已,总想默默地为妈妈分担。言语当中,我似乎感受到小伟在他妈妈眼中是个骄傲。我也读懂了小伟邀请我这次家访的真正原因是:妈妈刚来上海,很孤独,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而我则充当了陪聊的角色。接下来,我参观了小伟的起居室和书房,小伟则跟在我的身后充当我的解说员,一句,两句,┄┄,小伟的话开始多了起来,甚至和我讲起了在台湾时学校各类有趣的事情。此时的我完全感受不到是在“家访”,耳边还不时地传来我儿子和小伟弟弟的嬉闹声,在我的默契配合下,小伟妈妈很开心,我也看到了小伟的灿烂笑容。
  案例分析:
  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家访:既没有谈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和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好象到了一个久违的朋友家做客而已。之后小伟妈妈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小伟觉得今天最开心!如今的小伟能说会道,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和我的相处更是自然,毫无拘束感,就象我的忠实伙伴一样。我想应该归功于那次成功的“家”访,一次真正意义地彼此真诚的交流互动。
  家访后的感觉很丰富,思考也更多,爱孩子就应该让他更好的成长,让他更好的成长就应该更了解孩子,以最适合他的成长方式和他交流。以下是我对家访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思考一: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去家访?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这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推动素质教育,无疑是大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幼小的心灵。”从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教育不应只是学科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育健康的情感——爱的情感。而家访,是对“以爱育爱”这个教育理念的很好诠释。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近家长,走近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但在认识和理解上需要改变的一点是,家访不是告状,对于有实际问题存在的,家访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具体问题的也可以沟通感情。这些都是自然融进我们最直接的人与人的交流中。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孩子的、家长的自然表现和家庭环境中的隐性语言都挟裹着浓浓的人情味深深地打动着我——一位普通的老师,我庆幸我的发现,发现孩子更为生动的一面!因为它让我走进的不仅是一扇门,更主要的是她让我走进了孩子的心灵,走进了他们一家人的情感世界,这次的家访让我知道了今后对于这个孩子我该做些什么……因为这种沟通和交流拉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亲情。
  思考二:家访的定位和形式,即家访应给家长、学生带去什么?
  家访的形式取决于家访时老师的角色定位,可以说,家访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效果取决于老师掌握此门艺术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经过多年的讨论,人们在师生关系上似乎已经取得了共识,如今“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置身于现实教育中的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家访又应该给家长和学生带去什么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如家访)能否以真诚、真实和正当构建起自身的亲和力,这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同时也是教师修习的一个过程。
  亲和力是教师的生命线,它包含热情、真诚和和谐。热情,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朝气蓬勃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宽容大度的胸怀;真诚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体验、一种信念,良好教养的人应备的品质,更是教师应有美德,是教师亲和力的核心。和谐是生命线的终点,是教师有亲和力的突出特征。上文案例中没有教师我的热情,没有小伟的真诚,又怎么会有家访时的和谐呢!
  因此在家访时切忌形式化。很多学校都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纷纷要求老师家访,有的学校还给老师落实任务:一个学期内,人人都要家访,不能少于多少次,并且要做好记录,学校通过询问学生或打电话给家长,检查老师是否完成家访任务。这一措施充分体现了该校高度重视家访,但却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有的老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一个晚上就家访了四五个学生家庭,坐的凳还没有热,嘴还没有碰到茶,就起身告辞,怕误了下一站。这种蜻蜓点水,只是为了应付了事,纯属于形式主义。这样的家访,由于目的不明确,谈话无主题,不但达不到家访的目的,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思考三:家访的内容和过程,即老师应和家长、学生怎样共度?
  我们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其内容和过程就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区别对待。有的学生天资聪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特别溺爱,在学校又因学生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的特别青睐。这一切都会使他们养成自负、任性的个性,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劳动,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经不住挫折的打击。像这样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感激别人是当务之急。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家访,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而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所谓“调皮”学生的家访,我们教师更要谨慎行事,避免让家长感到:“学生又犯了什么错?”从而对老师的到来产生抵触情绪。
  文中正是分析了小伟的个人情况、注重了家访的过程才取得家访的成功,在小伟家老师和家长、学生的相处是那么的舒心、愉快、和谐。
  家访应该是老师、家长、学生共同来面对的,老师不能高高在上,应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老师要坚持用这种状态去感染学生,在学生面前始终充满自信和朝气,与充满潮气的学生形成共振,构建自身独特的魅力。其实,只要你跳出学校的空间,跳出狭义的师生关系,跳出静态的知识领域,怀揣着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好奇、对孩子的希冀家访去!你会发现孩子更为精彩的的一面!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地感觉到,要想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顺利的发展,我们不单单关注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更应该走向学生的生活,缩短与他们的距离感,发现他们成长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惑。走向学生的生活,那是一件使人精神振奋的事!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我教学生会感恩 下一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班主任工作应注意的18个细节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