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铸就女孩16岁的天空——班主任工作个案分析

作者:佚名 字数:6482 阅读:46 更新时间:2008/12/10

用爱铸就女孩16岁的天空——班主任工作个案分析

  一个美满家庭的解体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活泼女孩为何沉溺于虚拟的“网恋”不能自拔?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为什么要选择极端的自残行为?来自一个16岁女孩的声音告诉我们,16岁的雨季需要人来保护,16岁的天空应该涂满快乐的色彩。
  一、案例
  我校高一学生  李菲(化名) 女  团员,成绩中上,爱好文娱,擅长舞蹈。班文娱委员,校艺术团骨干。其父母在孩子升入高中后的一个星期离异。
  开学后,全班在歌乐山上的陵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在军训中,李菲四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是她的正步走得好,在全连做示范表演。第二,她比较活泼开朗,在全年级唱歌时,能主动上台指挥。第三,军训会操那天,冷风阵阵,暴雨如注,许多同学有点支撑不下去了,但我却看到了她坚毅的目光。第四,在与军训单位联欢会上,她勇敢的上台跳了一个新疆舞蹈。这是一个活泼开朗,坚强勇敢,健康向上的女孩。我认为这个孩子一定生长在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在以后的学习中,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回校后,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强对班级发展的预见性,我要求同学们写周记,我希望通过周记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及时获得心理支持和帮助、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第一次的周记,很多同学不敢写真心话。而李菲的周记真诚直白的写了她面临的情感问题:中考结束后,李菲突然从一种紧张的及致走进了闲散的及致,网络成了她生活的核心。父母都在上班,没有了父母的监管,她开始无节制的上网。起初,她也是无聊去打打游戏。在游戏中,她顽猴般的刁钻古怪让一个比她大三岁的男孩走进了她的生活。两个月无忧无虑的暑假生活过去了,猛然回首,她才发现自己不经意间陷入了一份情感。
  面对李菲情感上的困惑,我在周记本上给给她做了了认真的回复,以一个姐姐的口吻分析网络和现实的区别,告诉她应该怎样正确面对情感问题。很快,她又给我回了一段话,告诉我,她一定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我很欣慰,但也知道她要做到马上静心学习是很困难的,在后面的学习中要多观察,多鼓励才可以帮她跨过情感这个坎。
  后面三个星期,她的学习还算正常,只是偶尔还和那个朋友通通电话,在和她几次谈心中,都感觉到她正在与自己做斗争。第四周,她的周记告诉我,她过得很不开心。开学后父母就离婚了,现在她才知道,她很努力的理智的接受这一切,表面装得很坚强。她希望父母分开后能开心幸福,也努力的去做好一个女儿该做的一切。但她觉得夹在父母中间,来回的跑,心里很累。平日里的好朋友都爱把自己的烦恼倾诉于她,她的烦恼,却无处倾诉。我马上找她谈了话,告诉她,人生都会经历磨练的 ,我们要在成长中,学会承受和忍耐,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一根稻草压死一头牛,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心里健康,尽可能的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其中转移注意的方法可以减少困扰带来的痛苦,我建议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
  但事情并没有朝我预期的方向发展,父母离异带来的诸多问题,使从小生活在温馨的家庭中的她,突然间爱的天空塌陷了,失去了安全感。她愈加依恋网上的朋友,网友成了她的精神支柱。而她的学习状况每况愈下,上课走神,神情恍惚。我和她谈心后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我决定请她的父母一起来帮助女孩走过这个困境。
  就在我积极和她父母联系的过程中,在10月20日深夜,因为与网友的一点不愉快,她服下安眠药自杀,被同寝室同学发现。我连夜赶到学校,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因为发现及时,李菲并无大碍。她的父亲也及时的赶到了医院。看见女儿憔悴的脸庞,无助的眼神。孩子的父亲感觉到了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的深深伤害,在病床旁,他流下了痛惜的泪水。
  二、分析与策略
  有人说16岁是花季,也是雨季。16岁,正是学生人生观、处事原则初步建立的时候,也是青春飞扬、好冲动、容易以感官接受并判断事物的时候,属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转型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认真对待学生寻求的每一次帮助,用科学的态度和合理的方法处理学生面临的问题,陪孩子们顺利,健康,快乐的走过青春飞扬的16岁。
  李菲从小生活在和睦的家庭中,父母给予李菲足够的爱。16年来稳定,持之以恒的爱让李菲体验到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自尊,自爱以及对现实和未来世界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一帆风顺的她长到16岁,父母的突然离异成为巨大阴影笼罩着她,精神空间突然间失去安全感。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影响,每一个作用于她的刺激物,都可能导致她的精神世界的崩溃。也正是这样的不安全感,让李菲愈加的依恋于虚幻的网络爱情,与其说,孩子在寻找一种恋情,不如说是在寻找一份情感依托,寻找一份失去的安全感。
  进入青春期的她,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这很正常。但她却缺乏正确处理情感的能力。她无法辨别网络于现实的区别,也不知道怎么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网友成了她生活的救命稻草,以至出现极端。她变得渐渐沉默,在学习上出现精神萎靡,学习积极性下降等现象;性格上表现出压抑、郁闷,既自卑又自傲。来自家庭的困扰,情感上的困惑,学习上的落差,这些压力都让她在不理智的情况下,选择了极端的行为。我通过日常的许多事例剖析了李菲的性格特征,我的眼前不断显现军训时她坚毅的目光,我相信在这个孩子身上有着积极坚强的一面,她独立、自信和好胜。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善于利用她性格上的积极因素,她一定能顺利的度过这一关。 
  首先,在工作中,我真诚地面对学生,与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让孩子有什么心里话,有处可说,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在李菲第一次的周记上,我做了这样回复:一,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面对异性有好感和好奇,很正常,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视为洪水猛兽,而应理性的分析和对待。二,这样一份着陆于虚幻网络的情感有几分是真实可靠的。有关数据显示,网恋成功率只有1%,如果用99%的信任去相信1%的可能,只能受到100%的伤害。三,什么是爱,首先是责任和牵挂,你有多少能力承担。四,高中阶段是人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中,将来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
  第二,我在日常学习中,善于寻找情感疏导的契机,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
  让李菲明白,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需要用心去经营,首先我们学会经营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人的一生也可能有很多人值得珍惜和爱,首先要学会珍爱自己。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我们,从咿呀学语到蹒跚走路,这期间倾注了多少人对我们的爱。生命不是在世间简单的存在,而是承担着爱和责任。我们在生活中要善待生命,善待自己。
  第三,积极寻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李菲寻找回丢失的安全感。
  首先李菲的父母心平气和的坐到了一起,父母和李菲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并针对李菲抚养、教育问题,给予李菲坚定的承诺,免除孩子的后顾之忧和不安全感。李菲父母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关心孩子,让她仍然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比如父亲每两天给孩子打个电话,关心其学习生活。母亲每周都能给孩子做一些孩子喜欢的可口饭菜。
  其二,对于李菲沉溺网络,我知道,解铃还需系铃人。李菲将她的网友的QQ号告诉了我,希望我能帮助她走出情感的沼泽地。我和这个18岁的男孩子沟通得比较好,我把李菲的情况告诉了他,希望能得到他的理解和配合。他表示会处理好和李菲的关系。(后面也证实,他们比较好的处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再沉溺于这样虚无的情感中)
  其三,我给李菲请来高三品学兼优的学生周鑫同学来给她做面对面的交流,周鑫从小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努力,重庆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校文艺骨干。周鑫和她都是学校校艺术团的,彼此比较熟悉。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周鑫和她面对面的交流,让她更好的适应高一生活,学习上更加有目标性。
  其四,鼓励李菲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活动,转移她的注意力。
  学校的运动会,班上的体操训练,服装的统一等问题,均由李菲组织和参与。运动会出场式的班级领队也让李菲担任。接着学校的艺术节,李菲参加了艺术团的节目采编。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菲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她又变得活泼开朗,自信,健康起来。 
  三、效果与反思 
  现在的李菲又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性格逐渐开朗起来,能较好的认识网络和处理情感上的问题,静下心来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离异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和他们的情感沟通,用爱铸就孩子们16岁的天空。
  李菲的个案比较典型,在这个案例的处理过程中,我有如下的反思:
  1、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当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教育行为。教师只有在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恰当的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和偶发事件,才能真正的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健全学生人格,为其成长铺平道路。
  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厌学、焦虑、自闭、早恋、暴力倾向、网络依赖症等等,要在教学活动中留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在细微处感化,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心理敏感期和步入新环境的转型期,,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捕捉学生特殊的心理特质,疏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爱铸就学生成长发展的长城。
  3、学校要加强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
  抗挫能力是一个人有效的应对日常生活各种挫折的能力,是个体能持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并能积极适应环境并积极行为的能力,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方法。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是在父爱母爱的铜墙铁壁中长大的,抗挫能力极差,由此造成了如青少年自残上升等社会问题。学校教育中要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怎样采取有效的措施,能自信的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能正确决定并解决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他人进行友好协作,学会对不良诱惑说“不”!
  4、两个社会问题的思考:
  一是越来越多家庭离异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我们在教育中发现,很多离异家庭的学生有行为问题。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越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想办法,力求让这部分学生能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希望社会给离异家庭的孩子一个公平的环境,不要歧视离异家庭的孩子,不应该给孩子以单亲家庭的称谓,因为这样,社会人为的将离异孩子的父母删除了一个。实际上,父母即使离异,孩子仍然享有健全的父爱和母爱。虽然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但我们可以让孩子一样感受到父母的爱。
  二是网络问题,当今社会,一个不懂网络的人是一个会识字的文盲。学生处于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年龄,他们上网并喜爱在网上冲浪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未来的数字化时代,孩子需要具备什么能力?首先是使用海量信息的能力。了解网络,会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这是最基本的能力。但网络也是个双刃剑,大多数学生迷恋网络不是为了学习,互联网已经成为一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并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保护了青少年的健康的社会环境,但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润,在学校周边的隐秘场所开设黑网吧,游戏厅等,为学校的教育工作人为的设置了众多障碍。希望学校、家庭、社会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教师教会学生识别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家庭担负起监护学生课余时间的职能,特别是寒暑假期间,不要让学生进入一些有着不良诱惑的场所。社会更要担负起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健康的职责,只有整个社会大环境良好了,学生们才能得到一致的认知,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品质。
  简   评:
  一个美满家庭的解体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活泼女孩为何沉溺于虚拟的“网恋”不能自拔?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为什么要选择极端的自残行为?来自一个16岁女孩的声音告诉我们,16岁的雨季需要人来保护,16岁的天空应该涂满快乐的色彩。父母离异时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心理疏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疏导,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社会、家庭、学校要肩负起共创健康社会心理健康的职责,用爱铸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多彩天空。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烘干潮湿的火柴——克服自卑心理 下一篇:班级精细化管理小结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