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充分发挥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优势

作者:佚名 字数:4276 阅读:50 更新时间:2008/12/10

文以载道——充分发挥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优势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当班主任有很多的便利,因为可以借助作文对学生更多心理上的理解和沟通,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但具体如何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当班主任的优势呢?下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实践谈的一点体会,希望抛砖引玉,借此提高教育与教学的实效。
  一.明确社会对学生的道德需求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
  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开始成型的时期,对于其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本身他们也在探索着用一种怎样的人生哲学来服务自己的人生。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出新成员的需要,学生由于个人经历和周围狭小范围的限制,对此可能没有完整客观的理解。所以作为班主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明确这两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新风,是我们现代社会对于个体成员的道德需求。“八荣八耻”既是对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继承和提炼,也是对新时代提出的道德教育发展方向。而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这恰好是他们所不易把握或者不易理解的,因为一些功利的、狭隘的、短期的社会生存观念左右混淆了他们的视听。被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影响,现在的青少年缺乏同情心、道德感,乐观积极的态度,勤奋奉献的精神,这基本上都是众所周知的一项艰难的教育任务,因为好像要让他们拿书本和现实斗。其实不然,我们要知道学生自己也在探索,如果你的理论,你的教育是正确的,他们是乐于接受的。
  二.积极吸收新知识,用新观念新方法来教育学生
  就象小时候,大人都会用“说谎会被狼叼走”来教育孩子,到了大一点,孩子会反诘“狼只在动物园,而且它也不知道我有没有撒谎”一样。我们的教育,问题不是在“说谎会不会被狼叼走”而在于“说谎是个诚信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立身处世,说谎是不应该的”。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如果在孩子们长大还用“恐吓”“欺骗”教育的话,那就是我们的不对了,因为小时候是因为接受能力的局限,不得以为之,现在我们需要具体有力的依据。
  比如说,我们说要教育学生有道德感,学生就会认为道德并不能获得功利,那么你如何去让学生明白道德的价值呢?其实“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在几千年前孔子就理解得相当透彻了,而“社会秩序”基本就是靠道德来维系。但你讲孔子,学生就会自然地反感:“又是孔子!”我受史学家史式的一篇文章的启发,在学习《将进酒》后面评价曹操的练习时,和学生谈了史式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本姓夏侯,因为其父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才冒姓曹。作为宦官之后,门第不高,加上品行也不够端正,不能得到举荐的机会。于是靠的是他自己的奋斗和不择手段的活动。这使他一生都抛弃道德追求功利。甚至在他取得成功后,又将这种人生观把整个社会推向可怕的邪路。他公开以‘求贤不求仁孝’的态度来建设自己的政权,最终导致北方中原大乱300多年,因为大家都是取利舍义,甚至曹被晋代,也是他培养起来的一批野心家和阴谋家造成的局面,他怎么折磨汉献帝,怎么残酷地对付仇敌,最终都让司马昭如法炮制在自己后代身上。”站在政治层面上说,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但舍弃道德最终是后患无穷。因为舍弃道德只能够获得短期利益,而对于长期利益来说却是相当沉重的损害。
  只要我们与时俱进,用新观念新方法来教育学生,真切的教育学生会乐于接受的。
  三.切入学生的现实世界,让学生带着兴趣自然地去学
  对于鲁迅,学生其实大多数是不感冒的,很简单,总是在课文里看到他的文章,而他的文章又不好理解。其实这个问题错在谁?鲁迅身上是有相当多的作为平凡人的闪光点,可是我们总是在讲解“作者作品”时,讲他姓氏、名号、籍贯、生卒年、作品列表,一开始就把鲁迅抬到一个学生靠不着的地方。鲁迅其实也是个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学习生活、经济生活,而这些才是贴近学生理解的世界中具体的概念。只有切入学生的现实世界,学生才有可能投入学习,接受教育。
  我们可以谈“鲁迅”的学历和收入,来教育学生自立自强。
  王洁在《鲁迅是什么学历》中对鲁迅的学历做了充分考证。鲁迅在私塾里度过青少年后,因家道中落,于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在这所维新派创办的军事学校,相当于现在的中专学校里前后只读了七个月就退学了。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级别基本也是差不多的,这是鲁迅平生得到的最完整也是最高的文凭的学校。其后,鲁迅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留学。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个学校顶多相当于“大专”。而鲁迅在仙台只两年就退学了。 从此以后鲁迅基本上都是自学。就是这样一个只有中专“文凭”的大专肄业生回国后却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几所大学的讲师,他靠的是什么,是对文学的爱好和刻苦的学习。
  中科院研究员陈明远在《鲁迅一生挣多少钱》一文中统计结论是:鲁迅的公务员收入、教学收入、写作翻译编辑收入,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他在“而立之年”后24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人民币392万以上,平均每年16万多元,金钱是他坚持“韧性战斗”的经济基础。然而他有了那么多的金钱之后,却丝毫不为金钱所动,而始终坚持勤俭奋斗的本色。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文化围剿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这使他永远成为文化人的榜样。
  这些素材,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鲁迅的距离,让学生对鲁迅产生真切的崇拜,让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有更客观更投入的阅读和理解。同时,在德育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生,在升学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四.开放式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情感思维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同情心。本来纯真善良的心灵被社会一些不良的现象所污染。但是没有了情感,其实人的损失更大,人生已经完全迷失了。
  阿Q 是个什么人?在教学中,我们会有这样的开放式的教学问题。但很多同学只会答是个无业游民、是个破产农民、是个愚蠢的人、是个可笑的人,但大家都忽略了,他是一个可怜人。同学习《孔乙己》《药》《祝福》一样,其实现在的学生基本已经忘了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初衷。而这其实也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师很多本身也忽略了“同情心”。如果教出来的学生对着“劳动人民”喊“愚民”的话,这样的教育是不是舍弃了根本?
  五.对作品的思想分析中融入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伟大的作家为什么伟大?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甚至解放人类、奉献社会的无私大爱。而我们的作品中很多就是这些经典的作品。可是,我们老师的分析,如果不懂得发掘这些内在的精髓,真实浪费了经典。
  比如《逍遥游》,学生学了后,很难理解。其实最后观点就三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可是我们一般只是翻译了事。其实不妨结合实例来谈。20世纪,可以称为圣人的中国人就是周恩来,联合国秘书长三句评判让天下人服膺:哪个首相一辈子只有一个夫人?哪个首相在国外银行没有私人的储蓄?哪个首相获得人民的长久爱戴?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关键是什么?忘了毁誉,忘了自己。全世界,可以代表20世纪的人物是谁?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就是一个不着毁誉,没有自己的人。凭什么这样说。爱因斯坦26岁就发现相对论,他是这样看待自己成功的原因的:“空间时间是什么,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搞清楚了;我智力发育迟,长大了还没有搞清楚,于是一直在揣摩这个问题,结果也就比别人钻研得深一些。”想想,人们为什么不会深入地花上几十年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不会给我们带来饭吃,不会给我们带来荣誉,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中国古代教育孩子读书,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我们觉得读书是有用的,但是,我们觉得“思考”,尤其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没有用的,因此,20世纪的代表人物,不在中国。爱因斯坦善于思考,他一直在思考人生,“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自述》爱因斯坦)许多人,尤其是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也许也会说,他们对于功名利禄毫不在意,总是想要个安静的环境,隔绝外界的干扰,所以他们的工作总是很烦躁的。其实,他们重视的是个人的幸福,不是工作。
  所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对奉献的明确实际的演绎。
  结语:总而言之,“文以载道”,大部分文学作品总是承载着道德教育的,如何充分发挥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优势,这是我在探索,也是我认为值得探索的一件工作。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年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为中等生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