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者:佚名 字数:2832 阅读:57 更新时间:2008/12/10

请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案例1
  今天早自习学生应该读课文,我和以往一样默默地走进教室,学生自由读书、背诵。快下课时,扬邦国同学站了起来:“补老师,你看这本资料书上的翻译怎么和你讲的不一样呢?”我拿过书一看,这是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下册语文辅导书——《助学助考全解读》。
  我们学习了第17课《公输》,其中有这样的一句: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学生手中还有一种资料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教材全解》。《助学助考》是这样翻译的:攻宋却不能取胜,(这)不能说是强大;而《全解读》却是这样翻译的:劝阻却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强大。另外,学苑出版社出版的《点拨》却这样译:据理力争而不成功,不能说是有说服力。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这样翻译: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这样看来,后三种的译文比较接近,与第一种的译文相去甚远了。
  到底哪一种比较恰当呢?
  我请同学们先讨论。
  于是,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认为“攻宋却不能取胜,(这)不能说是强大”正确的同学首先发言。
  很快班上形成了两大阵营。
  生:我认为这样翻译是正确的。因为公输盘与楚王是“一个鼻子出气”“一丘之貉”,他怎么可能去劝阻楚王放弃攻宋的念头呢?
  生:对!连劝阻的念头都没有,根本就谈不上劝阻是否成功的问题了。
  生:我觉得也是这样的,这里这样翻译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公输盘不是和墨子按战争的规则较量了一番吗?这里墨子取得了胜利,也说明楚国没有实力可以战胜宋国,因此楚国并不算是强大的,暗含了墨子对楚王和公输盘的讽刺和蔑视。
  紧接着认为后三种正确的同学阐述了他们的理由。
  生:我想请对方的同学看清楚了,原句是一个“争”字,这个字怎么能翻译成“攻打”呢?即使采用意译的方式来处理,我认为也是不恰当的,你说呢?
  生:这里怎么能翻译成“攻打宋国”呢?请看前面一句:“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这一句该怎么翻译?那么下一句该怎么翻译也就不言而喻了!
  生:我认为重要的是翻译出来以后应该前后衔接。如果照第一种这样翻译的话,前后怎么衔接?
  我们讲解的效果难道能超过学生这样有力的争辩吗?
  案例2
  学校大搞班级文化建设,当然标语是必不可少的了。李镇西老师不是说语文无处不在吗?我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既拟订了班级标语又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其具体步骤如下:
  1、营造气氛;
  2、自行写标语,可以写字、词、句;
  3、分组解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4、小组讨论,组合一条最佳标语;
  5、小组派一个人在黑板上并给全班解说;
  6、投票确定标语;
  7、任选黑板上的一条标语写一篇作文。
  本班标语在大家的一致举手中诞生了:快马加鞭  马到成功。
  知道是哪一小组拟订的标语吗?
  是一向不被大家看好的成绩最差的一组:李可 、张春 、邹小兵 、朱敏 !
  这一结果委实让我吃惊不小。这几个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得到了一种空前的满足。在为他们不停地微笑、鼓掌的同时,我内心感触颇深:他们其实并不差,种种原因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中形成了一种固定化的模式。这肯定不是他们所希望的,自然也不是自愿的。在大家固有模式的眼光中,他们身不由己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要充分相信他们,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我相信他们会作的很好。
  “这是我们终生难忘的一堂课!”课后他们都这样说。
  感 悟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平等对话。对话具有双边或多边平等交流、彼此互相尊重、不把观点强加给对方的特点。把语文教学定位在“平等对话”上,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民主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增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一说到民主与合作,我们便会想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夫子就发明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是《论语》中记录的他和学生们的两次关于理想问题的讨论。
  一次是老先生与他最喜爱的两位学生谈人生理想: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另一次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围着孔老师谈治国理想。老师一开始就鼓励大家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龄稍微大一些,而不敢说话。”当曾皙想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而有点犹豫时,孔子说:“没关系,也就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而已。”对于比较满意的发言,他马上表示赞赏;对于不大满意的发言,他并不急于当面否定,以免使学生难为情。
  孔子的“各言尔志”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民主、平等、开放、激励。这对于我们教师有何等的启发意义!
  既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就应当是“仆人”了。不过只是一种特殊的仆人而已,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一堂班会课 下一篇:一次特殊的班会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