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抓住学生的“心”

作者:佚名 字数:2074 阅读:19 更新时间:2008/12/10

教育要抓住学生的“心”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较之以前都有了显著变化。所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应是提高教学效率,搞好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前提。但是,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呢?
  首先,你得了解,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以及个别差异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特点对教育起着客观上的制约作用。因此,搞教育必须先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主导学生和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初中各个年级的学生所处的阶段不同,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不同,更应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教学。
  第二,就初三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说大不大,说小又不小,对事物已经有一定的的辨别能力,而且他们在这时期不同于初一、初二的是,已明白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开始介意考试的分数,无需家长和老师太多的管束,只要能因势利导,适当说理,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反之,若对他们说的、管的太多,反而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毕竟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惯了,自我意识强烈,很难服从任何管制。所以,说的多、管的多,极容易让他们反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和心理。再者,经过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与教育,他们的性格已基本定型,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和管理能力,因而对他们的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既要尊重理解他们又要严格管理,只有多方面结合,他们才能听你的,服从你的管理。
  第三,初三的学生显著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自认为是学校中的“老大”,独立自主性比较强烈,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见,不喜欢老师整天板着面孔对着他,相对比较在意老师的脸色,比较喜欢和蔼的、经常给他们微笑的老师。谁对他们“客气”些,并时不时的给他个笑脸,谁就是好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个老师,亲近这个老师,从而听这个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好好表现自己,特别是上课,会很卖力气的跟老师配合。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教学,积极引导,就会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如学生中的团伙意识,友谊观等),特别在青春期这个变化、不稳定的阶段中冷静下来,正确对待自己生理的、心理的变化,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若不了解这些,为了出成绩,让他们考上学,只是一味的板着面孔,严格管理,动不动就批评教育或埋怨,就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个时代的孩子逆反心理套严重了,你越要求他们怎么样,他们越不怎么样。而且,老是对他们板着脸孔,他们就会疏远你,烦你,不服你,从而上你的课不好好学,时不时跟你捣个蛋、作个对什么的,让你的教学目的不容易达到。因此,对初三的学生,一定要抓住他们“比较在意的”和“比较喜欢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并利用好这个特点,因势利导,把他们引导到好的方面去,那么你的教育目的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便可达到了。所以,作为教师,千万不吝啬你的笑脸,这不仅是学生比较在意和比较喜欢的,也是抓住学生心理搞好教育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对自己的健康棵也有利,可以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初三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还有一点是比较爱面子,特别的在低年级同学面前,为了拽面子,显示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风范,凡事都喜欢露露光,给自己的脸上抹点彩。因此,在对他们的教育中一定要注意保全他们的尊严,给他们留点面子,特别是在他们犯错误或考试失利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很容易“受伤”,给他们留点面子,无疑是给了他们以最大的鼓励和信心,比单纯的批评教育或指责效果要好的多。所以,抓住学生“要面子”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教学,能很好的提高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每个年级的学生所处阶段不同,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也不同,而教育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教育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即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人们常说的“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真的是很有道理的。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高三主题班会《超越梦想》活动设计 下一篇:班主任怎样对待早恋学生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