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作者:佚名 字数:3476 阅读:13 更新时间:2008/12/10

试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当今社会是一个大开放大联合的社会,教育也正处在一个大变改大转轨的过程之中。因此,探讨和研究这一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问题,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使教育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与优化。
  首先,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性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这种连续不仅表现在时间(即纵向)的连续上,而且也表现在空间(即横向)的连续上。按照现代理论——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的。如果在孩子入学后,家长就放弃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格。关注班级里的“问题学生”,他们的智力其实并无任何障碍,但对学习缺乏责任感,没有从心里认可学习是自己成长的必需,缺乏进取心。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表示怀疑,惧怕学习。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做事拖拉,精神易分散。个性特点上任性、依赖,一方面拒绝家长老师的干涉,另一方面又过于依赖家长。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勤奋进取与自卑自贬是其成长中必经的发展矛盾。当孩子顺利发展时,他将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否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且会使以后的成人生活同样充满彷徨迷失,缺乏目标。学习历程正是体现并推动这一矛盾的主要过程。可是,有一些孩子正面临着学习的困境,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会成功与喜悦,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到的进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这些性格的形成,与孩子们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勇敢、自信、自强、正直、无私正是父母所应当教给孩子的品质,学校教育的意义则是在群体生活中进一步强化孩子的上述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的思想言行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所谓“润物细无声”,只有长久的滋润,那小苗才能茁壮成长。否则,学校教育便永远走不出5  2的怪圈。学生周一的种种懒散表现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在班级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冷漠、自私的性格特点也充分暴露出家庭教育的无力与失败。
  其次,教育对象多样化是家庭、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互补的。强调任何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强调任何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都会造成教育的不完整,都会造成教育的失误。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感受到群体教育的氛围,但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问题即在于此,我们知道,孩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独特性,每个孩子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有不同,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自立于社会,而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来进行“个性教育”,特点是“个性化”。让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他充分享受着亲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育,更有利于个性发展。由于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明确,对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教育方法灵活,因材施教,再加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第三,教育的目标一致性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应该是一致的,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希望学校能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而学校则应义不容辞地对学生教育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与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也是家庭、学校教育结合的基础。家庭与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两个最主要外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教育的完善性,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家庭的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结合的根基。不仅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得保持一致性,否则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就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提供民族素质的宏伟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主要途径:
  1、家长会是学校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家校联系方式,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对面,收获成效的时候。通过家长会可以使得家长和老师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和家长可以找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去改变孩子的一生成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受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式,这两者应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家长会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搭建起互相衔接与沟通的桥梁,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不无裨益。
  2、家长和教师,两个有所差异的角色,共同承担起了教育的主要职责。作为教师和家长教育的共同对象----学生,他的成长期盼看得到教师和家长积极一致的教育合力。家访就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的一种最佳方式,是实现学校、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必要条件。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访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3、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观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成材动力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个别谈心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层次、心理素质水平进行测试,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内心世界和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与家长及时、有效地互通信息,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方式。 

  • 首页
    返回首页
  • 栏目
    栏目
  • 设置
    设置
  • 夜间
  • 日间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 宋体
  • 黑体
  • 微软雅黑
  • 楷体
文字大小
A-
14
A+
页面宽度
  • 640
  • 800
  • 960
  • 1280
上一篇:九年级班主任开学讲话 下一篇:班级管理的艺术是宽容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