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简介
姓名:张爱玲
国籍:中国
年代:1921-1995
职位: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叽,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有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經矚目中國文學界的才女張愛玲卒於洛杉磯一公寓內,享年七十五歲。
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壇上再一次復蘇。這位沉沒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間又浮上水面來,而且 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為張愛玲孤獨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蒼涼與無盡嘆息化成玻璃靈柩,守護著她過去的燦爛。隔著空間和時間的玻璃墻望回去,越光輝的成就也 越淒涼。
張愛玲系出名門,祖父張佩倫乃滿清大官李鴻章之女婿。不過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歐 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後娘的監管中成長(詳見《私語》)。或許這是導致張後來的作品充滿悲觀跟勢利的主要原因。她筆下的女性是實實在在的:自私、城府,經得起時間 考驗。就是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裏蒼涼的味道,反復地提醒著我們所有現今的文明終會消逝,只有人性的弱點得以長存於人間。至於她本人亦是斤斤計較的小女人 :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質遠較抽象的理想重要。
中學時期的張愛玲已被視為天才,並且通過了倫敦大學的入學試。後來戰亂逼使她放棄遠赴倫敦 的機會而選擇了香港大學。在那裏她一直名列前茅,無奈畢業前夕香港卻淪陷了。關於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被燒毀。對於這件事,她輕輕地說了幾句話:“ 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 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當有數。”大有一種奈若何的惋惜。
此後張愛玲返回上海,因為經濟關係,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寫作,來渡過難關。《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卻成為她的成名作,替張愛玲向上海文壇宣佈了一顆奪目的新星的來臨。繼之而來的《紅玫瑰 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國現代文學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認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業如日中天的同時,她卻戀愛了。偏偏令她神魂顛倒的 是為大漢奸汪精衛政府文化部服務的胡蘭成。
張愛玲為這段戀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蘭成已婚,不管他漢奸的身份。戰後人民反日情緒 高漲如昔,全力捕捉漢奸。胡蘭成潛逃溫州,因而結識新歡范秀美。當張愛玲得悉胡蘭成藏身之處,千里迢迢覓到他的時候,他對她的愛早已燒完了。張愛玲沒能力改變什麼,她告訴胡蘭 成她自將萎謝了。然而,凋謝的不只是張愛玲的心,她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亦隨之而逝。往後的日子縱然漫長,她始終沒再寫出像《金鎖記》般凄美的文章。
簡介:
原名張煐
出生於一九二零年八月十九日
出生地點上海
九歲前入讀黃氏小學,改名張愛玲
十歲後就讀聖瑪利亞女校,母親赴法國
在十六歲那年、從初秋至春節前,被父親軟禁
春節前逃出父親家,與母親同住
十八歲考取倫敦大學,但因戰爭轉入香港大學文學專業
一九四一年香港淪陷,停戰曾當臨時看護
卌二年回上海,進聖約翰大學,不久退學
廿三歲認識胡蘭成
廿六歲訣別胡蘭成
卅一歲時曾任美國駐香港新聞處翻譯
一九五五年遠赴美國
五六年夏,和浦德南‧賴雅結婚
一九九五年卒於洛杉磯,享年七十五歲